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后作业(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解析:选C。
根据材料“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可知,周分封同姓亲族到各地,以维护其统治,故选C项;根据材料“管理殷民七族……管辖殷民六族……统治夏墟”可知,其目的是管理地方,排除A项;根据材料“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可知,受封的是同姓的亲族,排除B项;根据材料“管理殷民七族……管辖殷民六族……统治夏墟”可知,其目的是管理地方,而非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排除D项。
2.《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
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材料中的通假字“畔”通“叛”。
材料中周初出现与周王室对立的叛军势力,这表明周初政治统治尚不稳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分封制受到冲击和挑战,B项正确。
3.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
该图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解析:选B。
商周时期,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A项错误;华夏文化的核心区主要是陕西、河南等黄河流域,图示符合这一态势,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战国时期萌芽,形成于秦朝,故C项错误;商周属于华夏文明,非少数民族地区,且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还没有开始封建化,故D项错误。
4.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鲁哀公、齐威王等。
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
嬴政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C.削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解析:选A。
根据材料“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可知,嬴政废除谥法就是为了凸显皇权至上,故A项正确;废除谥法与宗法制并没有任何联系,故B项错误;不准臣议君和废除谥法对贵族政治并没有影响,故C项错误;废除谥法制度与政权的合法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5.《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这里提到的九原郡治所位于今天的( ) A.陕西省B.甘肃省C.宁夏回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解析:选D。
九原郡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取匈奴河南地后置。
治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领九原、临河(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2县。
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及其以东至包头市,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已撤盟设市,改为鄂尔多斯市)北部,故D 项正确,故A、B、C三项错误。
6.古代中国皇帝“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查以纠之”,为此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
以下符合此体系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唐朝中书省B.唐朝御史台、明朝内阁C.宋朝参知政事、清朝军机大臣D.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刺史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看,这一皇帝控制下的官僚体系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系,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故选D项。
7.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解析:选D。
由中央及地方在“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可知,此时的尚书省已成为全国行政枢纽,所以D项正确。
尚书省仅仅是三省之一,并未剥夺其他两个机构的权力,A项错误;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的职能,B项错误;唐朝依然是皇权至上,尚书省不可能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C项错误。
8.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下列官职,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同平章事③卿大夫④司隶校尉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解析:选B。
①最早出现在秦朝,②最早出现在唐朝,③最早出现在西周,④最早出现在汉朝,按其最早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
B项符合题意。
9.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这一评价中肯在( ) 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解析:选C。
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主要强调对人才选拔权回收到中央的作用,没有提到对官僚政治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两种制度在方法上的不同,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可知,科举制把人才选拔权收归了中央,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无法得知是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故D项错误。
10.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
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A.中书省与行省制B.中书省与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D.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解析:选B。
根据材料“元承宋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元代中书省由宋代中书门下发展而来,枢密院由宋代枢密院发展而来,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创立于元代,排除A项;宣政院创立于元代,排除C项;元代没有中书门下,排除D项。
11.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
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B.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C.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D.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解析:选A。
据材料“‘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可知有利于规范君主执政,故A项正确;“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是对皇帝道德的培养,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故B项错误;由“格心之学”“格君心之非”无法确定其一定是心学,故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明代内阁非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故D项错误。
12.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 )A.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解析:选C。
根据表格中军机处人数不断变化可以看出,皇帝可以随时决定军机的权限,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军机大臣人数的变化可以推断机构设置和人数并不确定,故B项错误;综合材料可知历朝军机大臣人数都在六人左右,这反映了清代军机处精干高效,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军机大臣人数变化而不是保密的程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
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
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
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材料二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
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
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的家族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由“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可知,以宗法制为依托;由“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可知,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由“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可知,宋明时期空前强化。
第(2)问,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外部”根据材料二“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概括;“内部”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政治改革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潮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特点:以宗法制为依托;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宋明时期空前强化。
(2)原因:近代中国国门洞开,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儒学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政治变革的推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疆域图材料二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三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除夺回河套地区外,秦朝拓展疆域的两个主要区域。
任选其中一个区域,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秦朝加强对其控制的主要举措。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给中华帝国在政治制度上组装了哪些“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