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风水地理格局发布时间:2005-10-02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丘立才长期以来人们把风水地理当作封建迷信,予以批判、抛弃。
其实,中国风水地理是中国传要组成的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的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建筑、景观等研究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国人趋吉避凶、避祸纳福的一种价值取向。
老百姓通俗地叫它为“风水地理”号之以“天人合一”,领导者誉之谓“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同一样的事情。
这正如同,老百姓叫的,穷人喊“填肚子”,学者称“用膳”,领导说“应酬”,其实就是进食,不同角度的叫法而已风水地理,即是“风”、“水”、“地”的关系及其道理规律;天人合一,即是自然界的“地”、“风”、“水”等和人类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即是男“丁”、女“口”共同出“手”把地”的“分寸”,进行有“买”和“卖”像“丝”一样不断的经济活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风”、“水”、“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发把握中国“风”、“水”、“地”的关系及其道理规律,和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策是一致的。
中国老百姓对最佳的具体的风水格局的标准要求是:“前有镜,后有靠,两手有个抱。
”有镜”,指的是住宅的前面要有如镜子平稳一样的流水;所谓“后有靠”,指的是住宅的后面要有山;所谓“两手有个抱”,指宅的旁边及连接前面要能适合藏风和流水的地势,只是阳宅为顺水,水而已。
中国的“风”从哪里来?中国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北半球的亚洲大陆的东部,风是由于地球表中空气冷暖温度的变化而形成的。
北冰洋气温低、气压低,而赤道气温高、气压高,高压空气向低动就是夏天的风,而气温低的冷空气向气温高的热空气流动则是冬天的风。
从时空上来看“中国风东方吹的风叫“和风”,夏天南方吹的风叫“熏风”,秋天西方吹的风叫“金风”,冬天北方吹的风”。
夏天从赤道之北的南海上形成的南风,冬天从北冰洋之南的西伯利亚来的北风,则是中国最股季风。
这两股季风决定着中国大地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产生活规律。
“风”其实也是“气是人须臾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植物、动物不可或缺的东西,流通的空气最适于人们的居住。
“天地之始,是化育万物之母。
而“风”的繁体字是由“凡”、“虫”两字构成:“凡”即是“帆”象地说明了“风”的力量和方向;“虫”是指昆虫,内在实质地阐明了“风”的媒介及其作用。
从一”来看“风”:处在天父、地母中间位置的“风”,正是上帝媒合天地、化育万有的最伟大中介力使植物的雌雄花粉互相传递,或靠“蜂”飞采蜜来传递;“风”又使动物的虫卵变成幼虫,所谓“谓之风”;“风骚”则是指《诗经》里的“国风”,成语中“争风吃醋”的“风”却是指男女之间情话。
中国的“风”,繁殖了13亿多条“虫”,可见中国“风”的劲。
中国的“水”,除了新疆一条额尔齐斯河流经俄罗斯入北冰洋,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经加拉国入印度洋,云南的怒江流经缅甸入印度洋之外,其它诸条江河大部分都流入太平洋。
中国的哪里来?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来,也有少部分从北冰洋和大西洋来。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海龙”。
而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是中国的四大河,被称为中国的龙”。
其实,所谓“水龙”就是江河的流动及水流的趋势动向。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水就没有物,没有植物、动物就没有人类。
中国的“水”,不但滋生了中国陆地上植物、动物,更是滋养了们。
黑龙江及其上游支流便养育了中国的吉林、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等城市了俄罗斯的海兰泡、伯力、共青城等城市。
黄河及其上游滋养了西宁、兰州、银川、包头、西安、阳、郑州、开封、济南等城市。
长江及其上游滋润着攀枝花、宜宾、成都、重庆、宜昌、荆州、武南昌、黄石、九江、安庆、铜陵、芜湖、南京、上海等城市。
珠江及其上游繁育着南宁、柳州、桂肇庆、韶关、清远、河源、惠州、佛山、广州、深圳、江门、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
这四大河母亲河,她用乳汁养育着13亿多的子女成长。
可见中国“水”的丰。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风水轮流转。
中国自然界的风水是这样轮动着流转的:太平洋和印度经过太阳照晒,上升为水汽形成的云层,季候风则把它送到大陆的上空,碰上冷空气便形成黑云,坠落而成雨水,流入溪川河江,最后统统又汇纳进大海。
自然界“风水轮流转”的循环现象,人们进入西藏途中便可亲眼见到这样的景象:由印度洋上吹来的季候风,在喜马拉雅山之南,雨水就非植被生长就非常茂盛;在喜马拉雅山之北、念青唐古拉山之南,季候风被山挡之后,雨量就略为减也不甚茂盛;而在念青唐古拉山之北、唐古拉山之南,季候风再遭山挡之后,雨量又更为减少,植茂盛起来;到了唐古拉山之北、昆仑山之南,季候风再次遭山挡之后,雨量就极其少了,植被就显而昆仑山之北,季候风更是无法吹到,这里终年也就没降雨了,戈壁滩上也就再没有植被了,远远有骆驼刺,都会有欣喜之情。
所以中国的黄河、长江的源头绝不会在昆仑山之北,而在昆仑山之南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应该准确地改正为“君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复回。
”天上来也好,定复回也好,都全靠着“风云”。
而中国社会的风水轮流转动的真正规律,字化育以来,记载着其几千年风云际会的途程,其风俗文化的流转是这样子的:中化—东化—西化南化。
中国的“地”,影响着中国的风和中国的水。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特别突出的“地”中国的三大高山山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这三条山脉都凝聚在中亚的帕米尔高原上,被称祖”、“天柱”,又叫做“天龙”。
其实,所谓“天龙”,就是“土龙”,也就是山脉的走向及趋称为“龙脉”。
由“天龙”接驳下有三条“土龙”蜿蜒伸展在大地上,明朝刘基把它分称为北龙、龙。
并有诗赞曰:“北龙结龙最为佳,万顷山峰入望赊。
鸭绿黄河前后抱,金台千古帝王家。
”“孰堪论?水绕山环四海均。
我祖祖陵钟厥秀,须知昭代万年春。
”“南龙一干亦多奇,当代皇帝始有金陵称胜概,高祖下作上天梯。
”北龙,是指昆仑山接下的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中龙,是指与昆仑山连接着的巴颜喀拉山、岷山、大巴山、巫山、别山等。
南龙,是指与昆仑山交接而来的唐古拉山、宁静山、横断山、云贵高原的大娄山、南岭、所以,昆仑山被称之为“横空出世”的“万山之祖”。
水为之江,称之为水龙;山之为脉,称之为土龙。
水龙主富,土龙主贵。
用今天的话说,济,土龙主政治。
有趣的是,在英文“capital”一词都是同指“资本”和“首都”。
水龙和土龙乃是建都城的风水宝地。
因此“江山”便是建立京城的首要条件。
水除了生产灌溉、生活用水外,便于交通航运;山既是都城的依靠,还是风雨的屏障,更是御敌的天然工事。
最早记载建京城都要种条件的,是周朝的先祖公刘,《诗经·大雅》有诗为证:“逝彼百泉,瞻彼溥原。
乃陟南冈,乃觏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关于利用地理之势建设国都更有高见:“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
乡山,左右经水若泽。
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养六畜。
天下之人,皆为其德而惠其义。
”中国历朝历代建不考虑“江”和“山”这两条“水龙”和“土龙”的风水格局。
有学者统计过,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就曾建有350多个首都。
但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的都城,不外乎是东京、西京、南京、北京。
而在南、北京之中,西京的风水要比东京的好,北京的风水要比南京的好。
且看其具体情形。
西京,就是今天的西安。
周朝开始建都,称之为丰镐,秦朝呼之为咸阳,汉唐盛世都谓长张良对“西京”的风水评价极高,刘邦接纳他的主张,定都长安:“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百东制诸侯。
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西京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心中平原四周有山原、河川所环抱,犹如一座规模庞大的天然城堡。
关中平原南有终南山、首阳山、其后面横亘的秦岭,西有岐山、陇山、六盘山等天然屏障,北有黄土高原,东有骊山、华山的屏蔽函谷关通道。
关中平原的西北、北面、东面又有黄河为天然壕沟。
关中平原上有渭河、泾河、洛河沣河、浐河、洨河、灵诏河等历史上称之为“八水绕长安”的情形。
因此,西京可谓是“考卜维王京”、“四塞之国”、“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天下之脊,中原之首龙”、“关中自古帝王州圣地。
西京是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陆路西达中亚、西亚和欧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同也是中国大陆的中国中心。
东京,一指洛阳,一说开封。
先说洛阳,周平王迁都洛阳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南唐等各朝都曾先后建都于此。
李思聪在《堪舆杂著》评洛阳的“龙势”说:“从嵩山而来,过峡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支结北邙山托于后。
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
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巩黄河之中。
嵩山起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支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洛瀍涧,汇于前龙之右界水也。
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
洛河巩县而与黄河合,一大聚会也。
”洛阳为京城大都是在朝代的末世,或者也只是半壁江山,但是洛都向东、向南、向北、向广迁徙趋势做出了重要的铺垫,因此把洛阳称之为“中京”更准确些。
“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
”真正叫东京的应是开封,又号汴京、汴梁。
由于隋朝开挖了大运河,使四平,无险可守”的开封成为“咽喉九州、间域中华”的中国腹心,有条件而成为首都。
先是唐末梁、后晋、后汉、后周在开封建都,成为“控襟带于八方,便梯航于万国”的“水陆一都会”;后设成北控燕赵、南通江淮、舟车辐辏、人庶浩繁的大都会,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的首都设在东京,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努力地走向商品经济,在此着色地描绘那“清明上河图”。
开的最大缺憾是毫无靠山、没有土龙。
一旦战争爆发,无所依持。
南京,又称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金陵六代豪华盛;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就看了出来,因此想尽办法破坏其风开挖秦淮河,秦淮河就是“秦坏河”;切断石头山山脉,填塞秣草,改名成了“秣陵”。
诸葛亮称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指出孙权占有地利之便。
朱元璋定明朝首都于南京,就认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也。
”南京真正龙脉的起止:“若南京牛首之龙,自瓦屋山起,东庐山至生横山、云台山、吉山、祖堂山而起牛首双峰,特峙成天财土星。
左分一支,生吴山至西善桥止,逆上,生大山、小山。
右分一支,生翠屏山,从烂石冈落,变作冈龙,至麻田止。
中抽将军山,过起祝禧寺,至安德门,生雨花台,前至架冈门、上方门而止。
”南京亦是水龙和土龙交汇之处,处长江龙首,与土龙南龙的尾部相交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