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有一棵树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设计
一、“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材研读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专题,是整个初中阶段的第一个作文专题。
这一专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激趣,用聊天的方式告诉学生放下对写作的畏难心理;第二,引导,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发现写作素材,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好每一篇作文;第三,写作实践,教材给了三个练习题,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三个练习题,分别是(一)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带着审美的眼光有所发现(二)留心校园生活,摄取精彩瞬间(三)回忆成长经历,搜索美好记忆。
二、教案目标
通过课中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消除对写作的畏难心理;
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悟到“生活是写作的金矿”这一写作要诀,并从中体验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三、“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教案价值
1.从写作教案的角度
《语文课程规范》中明确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专题,可以向学生传达这一写作目的,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为学生爱上写作作好铺垫。
2.从教材编写的角度
新教材重视语文素养,注重构建知识体系。
七年级的写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12个写作专题,每一个专题都要求一课一得。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专题,实际上起着为整个初中的写作教案奠基的重要作用。
3.从学生的角度
刚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如果能够理解“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
流”,能够明白“生活就是自己的写作金矿”这些关于写作的观点,对于他们今后的写作将善莫大焉。
因此,“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写作专题又可以说是要交给学生一把写作的金钥匙。
四、教案设计
“校园里,有一棵树”“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专题的教案过程分为三个板块:
遥望,发现“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走近,思考“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回首,讲述“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第一个教案板块是:遥望,发现“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这一板块中,老师带领学生玩拼词游戏,在游戏中自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
(一)遥望,发现那“一棵树”
1.师:度过了六年欢乐时光的小学校园里,有没有树?有没有哪棵树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像我,就对六中操场西门边的一棵桂花树印象很深,因为每到秋天,它就开满了细细密密的黄色小花,每次我去食堂吃饭经过那里时,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啊,实在是太难忘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沿着“校园里的一棵树”这样一个抓手,进入回忆。
)
2.学生思考,仿照示例用“拼词”的方式在作文纸上写下自己的“一棵树”。
3.根据小学毕业学校重新分组,将来自同一个小学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小组中。
4.抽签,抽到的小组,组里每个同学都要分享自己那棵“一棵树”。
例(1):夏天校园围墙爬山虎
在校园南面的围墙上长满了爬山虎,它们就像绿色的海洋,凉风一吹,“海面”上便荡漾起一道道“波纹”。
例(2):微风操场边枇杷树
学校的操场边,种了三四棵枇杷树。
枇杷树的叶子厚厚的,油亮油亮,显得
生气勃勃,每当微风吹过,枇杷树的叶子在颤动,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向我们问好。
例(3):盛夏校园杨树
夏天虽然热不可耐,但是我们的校园里有十多棵高大的杨树舒展开茂盛的枝叶,粗壮的枝干好象为我们撑开了一顶顶绿绒大伞,遮住了那火辣辣的太阳,为我们创造了一大片凉爽的世界。
5.想一想:来自同一个小学的同学,他们所看到的那棵树为什么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而且有的同学一棵树也没有“看到”?
6.小结:用心灵去发现自己的那“一棵树”,写作就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在和学生一起发现了自己心灵上的“那一棵树”之后,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教案板块:走近,思考“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在这一块板中,学生通过“朗读展示”和“情境对话”的活动,去发现从“生活”转变成“写作素材”的奥秘。
(二)走近,思考那“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1.小小朗读者。
朗读学姐的习作片断,并评选最佳“朗读者”。
那棵老桑树下总是落满了紫红的桑椹,女孩子们一颗颗宝贝似的拾起来,小心翼翼地装在小杯子里,装满了便跑去洗了,还等不及拿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揪一个送进嘴里。
熟透的桑椹饱满得根本不用嚼,用嘴一抿便溢出汁来,味儿是冰凉清甜的。
吃一个当然不解馋,便再吃一个。
不多时,伙伴们的手指全给染成了紫红色,再看嘴巴,同样涂着紫色。
“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嘿,牙齿也变成紫色的啦!这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在照镜子一般,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只小馋猫。
夕阳的余晖洒在老木屋上,洒在老桑树上,把我们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
2.如果树会说话,当“我”上了初中后第一次回母校,再见校园里的那一棵树,那棵树会对“我”说什么?请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树,一人扮演“我”,
以“嗨,你还记得吗?”的句式开头,情境对话。
(最好是同一个学校的两个同学一组,如果是说的同一棵树,更好。
)
4.交流,明确,是“吃桑椹之趣”让老桑树成为长在“我”心灵上的一棵树。
5.学生思考,小结。
在和学生一道发现了写作素材的奥秘后,接下来进入第三个教案板块:回首,讲述“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这一板块中,主要活动是写作实践,学生把与树有关的故事写下来,作为导游词,分享给未曾谋面的学弟学妹们。
(三)回首,讲述那“校园里的那一棵树”
1.8月30号,刚好是你的母校小学一年级学生报名的日子。
你接到六年级班主任的邀请,要你回去给来报名的一年级学弟学妹们当导游,带领他们参观校园。
请你写一段与树有关的故事,作为导游词,以便带领学弟学妹们带到那棵树下参观时讲述。
(如果是来自同一所小学的同学,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完成这段导游词,会更有意思。
)
示例:
亲爱的学弟学妹,这就是我给你们讲的那棵广玉兰树。
每至夏季,广玉兰树就开出白色的肥大的花朵,因为广玉兰树很高,所以我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的花,只有当一瓣一瓣白色的花瓣落下来的时候,再抬头仰望,才发现广玉兰已经开花了。
我常常把这些白色花瓣捡起来,和小伙伴一起来到金鱼池边,把饼干屑放在花瓣里,然后把花瓣放到水面上,让花瓣像船一样,摇摇晃晃地驶向远方,给池里的金鱼带去饵料。
大多数时候,花瓣里什么也不装,只用笔写上名字,然后四五个同学一起把花瓣放进金鱼池里,看谁的“花瓣船”行驶得最远,然后就在金鱼池边欢呼,弄得别的班的同学一脸好奇的看着我们。
2.写作,交流。
3.思考,小结。
结束语:
热爱生活,生活是写作的金矿
热爱写作,写作是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