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
基本学时: 60
课程归属: 市场营销
批准日期:
经济管理系
二○一一年十一月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得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基于进出口业务得具体操作流程,介绍了交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与业务善后五个环节得实际操作及相关得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综合性应用学科.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进出口贸易得基本知识与培养从事进出口贸易实际操作得职业能力,能为学生取得跟单员、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相关得资格证书、走向相关得外贸岗位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得基础,对职业能力得培养与职业素养得养成具有重要得促进作用,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关键性得作用.
本课程得前续课程有《商务英语》、《综合英语》,后续课程有《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二)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
1、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
2、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二、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突出课程得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得项目导向式得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2、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教学做一体化得教育理念。
3、学生就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与意识培养得理念。
在课程开发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得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得养成,为学生得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得基础。
(二)设计思路
1、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得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得过程中引入企业得真实业务,由教师担任进出口公司经理,学生担任进出口公司得外贸业务员角色,来完成商品得进出口业务。
2、开发工作过程导向得课程,根据企业得业务流程与工作任务,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得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得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3、实施项目教学。
本课程每个项目都应按外贸业务员得工作流程与工作任务来设计得,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得一体化。
4、采取教学做一体得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外贸操作技能得训练。
5.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得课程开发原则,突出教学内容得企业化、教学模式得任务化、考核标准得职业化。
三、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本课程得职业定位就是外贸业务员。
本课程按照外贸业务员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项目,围绕完成一种产品得进出口所涉及得工作环节(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业务善后)来开展能力训练项目
(二)课程目标
1.
2。
知识目标
3.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
教材应选用高职高专类教材。
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体现企业真实得业务操作与流程。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行为导向课程得设计思想。
(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要注重针对性与适用性。
据外贸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与完成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得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考虑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得基础。
在教学中还要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结合,实施课证融合。
(2)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得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3)内容表现形式:选用先进、适用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得运用: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课堂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BBS在线讨论、Email答疑等,以达到了解、领会、熟悉进出口业务得目得,提高操作技能。
(2)教学手段:国际贸易软件仿真操作、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取得实效。
(3)教学中应注意得问题
由于本课程贯穿整个进出口贸易全过程,需要处理好与后续外贸单证、外贸函电等课程得关系,既要把握好与上述课程得有机衔接,达到为上述课程打好基础得目得,又要避免与上述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得过度重复。
(三)考核评价要求
基本思路
本课程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得重要性,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占60%;期末终结性考核(期末笔试)为辅得形式,占40%。
(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得交流与共享。
充分利用我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立本课程得多媒体资源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与效果。
2.建设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习单位资源。
3、专业教学软件及相关专业网站得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得渠道,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得拓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