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坑镇楠木村戏台坪自然村简介
根盘楠木千年秀,历尽沧桑竞风流,
水口山上狮象舞,七彩戏台演春秋.。
高坑镇楠木戏台坪自然村地处楠木村中心,1976年,楠木村村民委员会(原楠木大队)由荣公祠迁到戏台坪,此后一直至今。
该自然村现住村民30余户、150余人,店铺11家,是楠木村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戏台坪广场是戏台坪自然村的中心,面积近2000平方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将广场修整为晒谷场,同时也作为露天电影的放映场地。
每到电影上映,四乡八里的村民齐聚广场,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戏台坪”虽称“戏台”,但楠木先民们并没有把戏台建在此地。
相传,数百年前,楠木人丁兴旺、文风昌盛、财力殷实。
当时的先民们就曾想在戏台坪建造戏台,但由于戏台形似狮子口,很多族人据风水一说,担心向上会影响到前屋人,向下会影响到石桥人,而戏台坪左右两边位置又不好。
在反复商榷后,最终将古戏台建在了毗邻的来龙界,与戏台坪广场成中轴线。
古戏台虽历经沧桑,但主体建筑仍保存较好。
戏台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
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木雕,精美绝伦,艺术价值极高。
后部附属建筑为演员化妆室、休息室等,雕花矮窗,别有风味。
解放后,古戏台后部曾被原楠木大队作
为牛拉碾米厂的厂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因老二队建仓库,而毁损。
旧时,戏台坪虽无戏台,但周围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其中有棵七心樟树,数人合抱有余。
因其地势开阔、环境优美,成为楠木先民们重要的宗教祭祀集会场所。
石虎寨半山腰现有雅石古庙,相传七仙女下凡时,途经狮形仙人桥,见山色秀丽,流水清澈,便在七姑塘沐浴更衣,一洗风尘。
尔后,七仙女多次返回并在石虎寨显灵救苦救难。
楠木先民们就此立庙,延请名匠制作并供奉七仙女及石虎石勒将军等九尊神像木雕(文革中毁损)。
由于七姑仙娘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引来各地信徒前来膜拜,香火鼎盛。
庙前对联“半壁清风临宝阶、一轮明月照仙颜”据传在清代重修时为刘凤浩亲笔手书。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姑仙娘的生日。
楠木先民们便在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初七,在戏台坪举办庙会,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几百年来,每到七月初一,楠木先民们便会用九顶轿子将九尊菩萨木雕神像请下山,并安放于戏台坪,供四方信众顶礼膜拜。
在七天的庙会里,周边四里八乡的乡民都前来楠木拜神看戏。
每到夜幕降临,戏台坪及其周边,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戏台坪作为楠木的中心,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楠木数百年的历史沧桑。
如今,这里又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新建的楠木农贸市场远近闻名。
农历每月逢一,
戏台坪都会举办集市日,吸引了芦溪源南及高坑各村村民前来赶集,年集市商品交贸额达几百万元,成为楠木现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