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想光学模型
第九节 共轴理想光学模型的组合焦距及基点的确定
一.光组的连接(过渡公式) n2 n1 ', n3 n2 '
u2 u1 ', u3 u2 '
y2 y1 ', y3 y2 '
对于光学模型之间的间隔在这里有新的规定。高斯公 式是以前一系统的像方主点到后一系统的物方主点的距离 规定为间隔 d。牛顿公式是以前一系统的像方焦点到后一 系统的物方焦点的距离定义为光学间隔△。二者的符号规 则都是以顺着规定的光线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其余类 推。
牛顿形式: x f f ' x
角放大率与角度 U 和 U '的大小无关,仅随物 像位置而改变,在同一对共轭点上,所有共轭 光线与光轴夹角正切之比为常数。 四. 三放大率之间的关系
五. 特殊共轭面上的放大率 1.物方焦平面: 它的共轭面是在像方无限远处的垂 轴平面。
xF 0
• 作业:
• 1.设一焦距为30mm的正透镜在空气中,在透 镜后面1.5f′,2f′,3f′和4f′处分别置一高度为 60mm的虚物。试用作图法,高斯公式和牛顿 公式求其像的位置和大小。 • 2.设一焦距为50mm的负透镜在空气中,在其 前置一高度为50mm的实物于4f′,3f′,2f′和 1.5f′处。试用作图法,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求 其像的位置和大小。 • 设一焦距为30mm的负透镜在空气中,在其后 0.5f处,1.5f处,2.5f处和3.5f处有一虚物,试 用作图法,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求其像的位置 和大小。
J'
H'
F'
F'
J
H
J'
H'
F
f ' >0
f ' <0
特殊光线的共轭出射光线
辅助线的作法
下面列举了对任意入射光线 a 借助于利用基点、基面性 质的辅助光线 b ,作出光线 a 的共轭出射光线可能的四种方 法。
f ' >0
f ' <0
作辅助线是为了找到共轭出射光线,必须掌握对任意 一条入射光线的共轭出射光线的方法。
光学间隔△与间隔 d 的关系
2 d2 f2 ' f3 ,
1 d1 f1 ' f 2
物距的过渡公式
由图可得 物距的过渡公 式如下:
l2 l1 ' d1 , l3 l2 ' d2
x2 x1 ' 1 , x3 x2 ' 2
h2 h1 d1u1 ', h3 h3 d 2u2 '
• 有时为了作图方便,可根据焦平面性质 作图: • (1)入射光线可认为是由轴外无限远物 点发出的平行光束(斜光束)中的一条。 • (2)入射光线可认为是由前焦面上一点 发出来的光束中的一条。
作图的根本问题是作出任意一条入射光线的共 轭出射光线。对于特殊光线可根据基点界面的 性质直接作出。
F
J
H
当物像方介质折射率相同时
l '2 2 l
2
当 0 时,表示物体移动方向和像移动方向相 同。
三.角放大率g 角放大率是轴上一对共 轭点上,轴上物点 A 发出 的一对共轭光线孔径角U ' 和 U 的正切比。 高斯形式: tgU ' u ' tgU u
l f 1 n 1 l' f ' n'
牛顿物像位置关系公式:
xx ' ff '
垂轴放大率:
y' x' f y f' x
2.高斯公式
物(像)距用 l ( l')表示,它是物(像)点 A 到物(像)方主点 H ( H ′)的距离;符号规则 是以物(像)方主点为原点到A( A′)点沿光线 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高斯像物像位置公式:
n' n f' f
'
上式表示一对共轭点的光束会聚度之差等于 光学系统的光焦度。
会聚度是表示光线会聚或发散的程度。 下面从光组对光束和光线的作用来讨论研究 光组的会聚度和光焦度。
一.光组在空气中 令光组在空气中则 n n ' 1 ,令此时光组在 空气中的光焦度记为,则
l' u l u'
牛顿形式的垂轴放大率公式:
f x' x f'
二.沿轴放大率a
牛顿形式的沿轴放大率公式:
dx ' x' dx x
高斯形式的沿轴放大率公式:
dl ' fl '2 f ' 2 nl '2 ' 2 dl fl f n 'l 2
说明:物方主点在物方焦点的右侧,像方主点在像 方焦点的左侧。
若理想光学系统位于同一介质或空气中
xH ' f ' n' H 1 xH f n
xH f f n H f ' xH ' f ' n '
H 1
则表明通过物像方主点的一对共轭光线互相平 行。
f' f 1 l' l
高斯公式的垂轴放大率公式:
fl ' ' f l
第四节 理想光学模型的拉赫公式及 二焦距之间的物像关系
拉赫公式: J nuy n ' u ' y ' 理想光学模型物像焦距间的关系:
f ' n' f n
若光学系统处于同一介质中,即 有 f 'f
n n'
J nytgu n ' y ' tgu
理想光学系统的拉赫公式说明:当物体一定 (高度、角度),像要较大,则光线较细。
第五节
理想光学模型的放大率
一.垂轴放大率β
高斯形式的垂轴放大率公式:
fl ' nl ' nu f 'l n 'l n 'u ' 当 n n ' 时有
1 1 f' f
这样就有
u u ' u h
令 h > 0,即光束在光轴的上方。 1.若 0 ,则 u ' u 0 有 u'u 此时,出射光线偏向光轴,光束经过光学系统以后是会聚的
会聚系统使出射光线偏向光轴
2.若 0 ,则 u ' u 此时,出射光线离向光轴,光束经过光学系统以后 是发散的。
第三章 理想光学系统
第一节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理想光学系统:能够对足够大空间内的点以足够 宽光束成完善像的光学系统。 在理想光学系统中有如下定义: 1. 物空间内每一点对应于像空间内唯一的一像 点,这一对点称为共轭点; 2. 物空间内每一条直线对应于像空间内唯一的 一条直线,这一对线称为共轭线; 3.如果物空间的任意一点位于直线上,那么在 像空间的共轭点也必须在该直线的共轭线上。
f x' n J ' ' x f n
x' f n J ' ' x f n
第七节 理想光学模型的作图求解
图解法求像常用的有如下三条光线: (1)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光学系统 折射后的出射光线通过像方焦点F'; (2)通过物方焦点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 折射后的出射光线平行于光轴; (3)过物方节点J的入射光线,经过光学 系统后的出射光线必通过像方节点J'。
第六节 节点和节平面
在理想光学模型中存在着一对角放大率为 1 的 共轭点和共轭面,这一对共轭点记为 J 和 J' , 分别称为物方节点和像方节点。过节点的垂轴 平面相应的称为物方节平面和像方节平面。 J 和 J ′ 相对于对应焦点的位置为: xJ f ', xJ ' f
根据垂轴放大率和沿轴放大率公式
推广 : 4 .物空间中任意平面对应于像空间中唯一 的共轭平面; 5 .物空间中任意同心光束对应于像空间 中有一共轭的同心光束。 理想光学系统对物体成完善像,实际的理 想光学系统的性质只能在近轴区实现。
第二节 理想光学模型
像方焦点F':和物方无限远处的轴上点为共轭点; 物方焦点F :和像方无限远处的轴上点为共轭点.
3.若 0 ,则 u ' u
此时,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
如果进而研究 h<0 的情况,也有同样的结果。
当光组在空气中时,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
0 的光学系统称为正光焦度系统或会聚系统, 对光束起会聚作用。射入系统的共轭出射光线偏向光 轴; 0 的光学系统称为负光焦度系统或发散系统, 对光束起发散作用。射入系统的共轭出射光线偏离光 轴; 0 的光学系统称为无光焦度系统,无光焦度系 统对光束不起会聚作用或发散作用。射入系统的共轭 出射光线与其入射光线平行。 当入射光线在系统上投射点的高度 h 一定时,光 焦度 的大小完全表征了通过系统后光线的偏折程度。 的绝对值越大,则系统使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 折得越厉害。
物方焦平面——过物方焦点 F 的垂轴平面; 像方焦平面——过像方焦点F '的垂轴平面。
主平面:有相同高度 ,在光轴的同一侧,并且 垂轴 放大率+1为的共轭平面。 物方主点H——物方主面和光轴的交点; 像方主点H '——像方主面和光轴的交点。 物、像方焦点F、F ′ ,物、像方主点H、H ′称 为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物、像方焦平面和物、 像方主平面称为它们的基面。
xF ' 0
ff ' xF x'
F 0
F 0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