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41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相比附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
C.宋代儒学D.明代儒学
2.汉乐府民歌《上邪》是()
A.讽刺诗B.爱情诗
C.颂诗D.游仙诗
3.使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
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C.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D.文化
4.辅佐商王的主要大臣是()
A.尹B.太师
C.相D.卿
5.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的公孙龙属于()
A.儒家B.墨家
C.名家D.法家
6.白居易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
A.讽喻诗B.闲适诗
C.感伤诗D.杂律诗
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立秋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A.处暑B.秋分
C.寒露D.霜降
8.唐代省试考试中及第者中的第一名被称为()
A.状元B.探花
C.举人D.贡士
9.与中国明朝的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西方传教士是()
A.马可·波罗B.汤若望
C.利马窦D.南怀仁
10.下列先秦散文中创作寓言的数量最多的是()
A.《韩非子》B.《庄子》
C.《孟子》D.《荀子》
11.由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创制的历法是()
A.《授时历》B.《统天历》
C.《太初历》D.《大明历》
12.明清时期会试中的第一名叫()
A.秀才B.举人
C.会元D.亚元
13.记载了虞、夏、商、周四朝政治活动和史事追述的政治史书是()A.《国语》B.《尚书》
C.《春秋》D.《战国策》
14.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属于()
A.风俗画B.院体画
C.文人画D.市井画
15.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之交叫()
A.“莫逆之交”B.“忘年交”
C.“忘形交”D.“神交”
16.创立“开元通宝”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高祖
17.摘取《资治通鉴》中的重要史实,分类编辑成《通鉴纪事本末》的南宋史学家是()A.朱熹B.郑樵
C.袁枢D.陈邦瞻
18.著名的《洛神赋图卷》的作者是()
A.张僧繇B.吴道子
C.陆探微D.顾恺之
19.周武王、周幽王的称号是()
A.谥号B.年号
C.庙号D.尊号
20.真正意义上的纸钞——交子出现在()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
21.春秋以来儒家与墨家并称为“显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公输般B.墨翟
C.墨瞿D.惠施
22.在古代职业称谓中,“疱丁”是指()
A.屠夫B.厨师
C.艺人D.铁匠
23.中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的皇帝是()
A.周文王B.秦始皇
C.唐太宗D.武则天
24.按照中国习俗,插折杨柳的节日是()
A.清明节B.中秋节
C.端午节D.重阳节
25.我国最早对度量衡进行系统说明的著作是()
A.《吕氏春秋》B.《墨子》
C.《汉书·律历志》D.《尚书·舜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A.申不害B.慎到
C.韩非D.苏秦E.吕不韦
27.下列作家中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
A.柳宗元B.欧阳修
C.曾巩D.王安石E.苏洵
28.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的本原是()
A.金B.土
C.水D.气E.火
29.皇位继承的方式主要有()
A.嫡长子继承制B.密建皇储制度
C.禅让制D.选举制E.科举制
30.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徐光启D.王夫之E.顾宪成
31.中国绘画史上的“六朝三杰”是()
A.顾恺之B.吴道子
C.陆探微D.钟繇E.阎立本
32.“二十八宿”中分属南宫的星宿有()
A.斗B.牛
C.翼D.轸E.女
33.清代军机处的大臣成员有()
A.亲王B.大学士
C.尚书D.侍郎E.举人
34.佛教主要典籍有()
A.《大藏经》B.《五灯会元》
C.《法华经》D.《坛经》E.《周易参同契》35.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有()
A.《牡丹亭》B.《长生殿》
C.《紫钗记》D.《紫萧记》E.《南柯记》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神话
37.“三才”理论
38.《清明上河图》
39.《文史通义》
40.笄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中国古代婚礼的程序是怎样的?
42.简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及其特点。
43.简述南宋四大书院。
44.简述中国度量衡的起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5.试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46.试论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