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仙游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仙游县域经济,仙游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将最具特色工艺美术作为县域经济加以扶持和发展。
至目前,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已被福建省列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之一和莆田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
一、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现状1、增长速度和总量连上新台阶,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至目前,全县共有古典工艺家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多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7人、工艺美术师235人、技师64人。
出现了一批工艺品生产专业村、专业街,是我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和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之一,有100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县工艺美术产业产值5亿元, 2010年全县工艺美术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占全县GDP36.08 %,创税6200万元,规模以上工艺企业97家,累计完成产值超过50亿元,跃居各大产业之首,比增71.35%。
2、区域品牌形成并不断巩固,地方特色逐步鲜明作为工艺美术产业中产值最大的古典家具业,我县于2005年提出“仙作”家具的概念,2006年成功申办“仙作”家具展览会,2006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07年成功申请注册了“仙作”商标,,2009年“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制作工艺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争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全县共有省名牌产品17个,省著名商标12件。
2010年获得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六部委授予的CCTV2010年度“品牌城市—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游)”称号。
这些成果既是对仙游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扬,也是福建省继安溪“中国茶都”、德化“中国瓷都”、惠安“中国石都”之后,第四个获得全国性殊荣的县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特色品牌并不断得以巩固与发展。
3、民间传统工艺制品种类丰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各具特色仙游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人文荟萃,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帮”之称,“戏剧之乡”、“国画之乡”、“工艺美术之乡”之誉,形成了古典工艺家具、“六雕”(即木雕、竹雕、石雕、铜雕、骨雕、仿玉雕)、“六编”(即竹编、草编、芒编、棕编、藤编、塑编)、绘画、漆器、古玩等九大门类6000多种产品。
出现了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工艺品生产专业村镇,如榜头坝下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业聚集区,榜头溪尾、钟山、游洋竹草编产业区,榜头东桥铜雕产业区,度尾艺雕,鲤城的绘画、漆器,大济根雕,赖店古玩一条街等。
4、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链日臻完善我县工艺美术产业已初具规模,行业体系初步形成,工艺品市场日趋成熟,产业链日臻完善,如上游的原材料市场中,坝下红木交易市场聚集了来自全市范围内的经销商,赖店古玩市场近年又出产寿山石雕的新材料“仙游石”等。
此外,在原材料市场、工艺品设计、传统加工与现代加工等环节上,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局面基本形成,如作为古典工艺家具行业代表的连天红公司以“订单式”生产为主要模式,而三福公司则主要走高端的“艺术性”路线,山中集团则兼而有之,实现规模与艺术性的融合。
5、空间布局相对集中,集聚发展效益明显近年来,我县逐步形成榜头坝下古典工艺家具、仙游度尾艺雕、仙游东桥铜雕等产业集聚区等。
正在建设中的仙游工艺产业园、连天红工艺园、度尾李耕故里工艺园则进一步把各乡镇的工艺美术产业链接起来,将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三条特色工艺走廊。
福建省、莆田市都已将仙游工业美术产业列入“十二五”期间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予以政策与资金等支持。
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我县工艺美术的产业集聚,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提升了我县工艺美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从目前发展规模和水平来看,与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还不协调,发展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存在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我县多数企工艺美术业植根于农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和家庭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且以传统技艺组织生产,处于小规模手工作业水平,产品附加值低。
同时,生产技工相对紧缺,传统的技艺后继乏人,高精尖研发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新产品的研发。
二是产品品牌意识有待增强。
大部分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不够,欠缺应有的成长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
商标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产品专利明显跟不上市场。
部分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宣传广告跟不上,产品包装不到位,无法打响自己品牌,绝大部分是为北京、上海的经销商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是行业市场竞争有待规范。
特别是去年以来,在行业趋于好转的形势下,我县工艺美术特别是个别古典工艺家具企业存在抢市场,挖技工,争客户等无序竞争现象,极大地扰乱了其他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三、“十二五”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1、主要目标加快工艺美术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古典工艺家具、木塑、铜雕、竹草藤编织、油画、古玩等产业,形成以重点产区为中心、优势产业为支柱、重点产品为骨干的产业体系。
“十二五”末工艺美术产业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生产厂家超过 4000家,年超亿元产值15 家,税收达到 2.5亿,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
2、重点任务一是建设集研发、设计、创意、生产、制造、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体系。
加大对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创新工艺美术产品,开发工艺美术精品;注重工艺美术产业链的整合,解决企业研、产、供、销配套服务问题;注重山海协作,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科学布局,逐步升级,完善具有仙游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体系。
二是重点开发建设仙游工艺产业园等园区。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林化设计、专业化布局、功能化开发、循环化利用”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产业集中度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产业基地。
三是扶持一批大型工艺美术企业集团。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围绕重点企业,着重发展一批专业配套的产业集群;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拳头,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的形式,组建大型工艺美术企业集团,引领工艺美术产业整体提升与发展。
四是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地域性品牌。
以宝泉工艺产业园为依托,发挥我县工艺美术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艺美术地域性品牌,打造标志性工艺美术场馆设施,促进古典家具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是建立一支适应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鼓励校企联合,创办工艺美术实训基地,进一步优化工艺美术的专业设置;加快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促进工艺美术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改革师徒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的质量,创造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断满足全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积极参加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的评选工作。
四、下一步的工作为实现“十二五”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目标,今后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加快平台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到“十二五”末,实现一个大市场、三条走廊、五个中心与六大园区的平台目标。
——一个大市场。
建设国内大市场,使仙游古典家具市场成为继北京、广东大涌、浙江东阳与山东淄博的全国四大专业市场后的又一大市场。
——三条走廊。
建成三条工艺美术产业走廊,即仙游县城-宝泉-坝下-连天红、县城-赖店-郊尾和县城-大济-度尾三条工艺走廊。
——五个中心。
建设工艺美术展示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以及工艺美术博物馆。
使仙游成为国内有名的工艺美术展示销售、购物、精品拍卖、物流、技术研发和人才教育培训中心。
——六大园区。
六大园区是以宝泉为核心,五大园区环绕的产业空间布局,俗称“一都五园”。
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林化设计、专业化布局、功能化开发、循环化利用”的要求,将宝泉工艺产业园建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在坝下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建设集仿古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工艺产业园;借助于连天红的品牌与市场优势,建设连天红现代工艺制品产业园;在度尾李耕故里绘画与雕刻工艺基础上,建设度尾李耕故里艺雕产业园;借助赖店古玩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赖店古玩产业园区;借助仙游画工的技艺基础,建设油画国画产业园。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仙游工艺美术的美誉。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部署和安排,将继续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诚信企业”、“知名品牌”“驰名商标”推荐评选活动,做好福建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申报工作。
建立健全产品认定识别体系,完善鉴定、仲裁、拍卖、公证等服务体系,加大产权、专利、版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通过持之以恒地在全县工艺美术行业内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努力培育一批诚实信用、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促进整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区域品牌的信誉度。
(三)树立科学人才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工艺美术人才队伍。
对成就卓越、技艺精湛、享有声誉并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制作的人员,积极向上争取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协调政府部门提高工艺美术大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鼓励大师以技艺入股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仙游创业。
充分发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仙游职专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势,加强与南京林业大学和华侨大学等院校的协作,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开设木雕、古典家具等设计专业,协助政府创建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培养优秀的设计技师、熟练的操作技工和经营管理人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开发创新工艺产品。
(四)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增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后劲。
加强工艺美术产业技术创新,成立行业性研发机构,对涉及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专门研发新产品。
进一步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增加产品功能和样式品种,提高产品档次。
努力扩大与科研院所、国内大公司和著名厂家在技术、产品研究和市场开发方面的合作,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广泛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起点和能力,增强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五)探索创建工艺美术营销联盟模式。
由会员企业参股共同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建立工艺美术销售连锁机构,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工艺美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要多方努力,帮助会员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通过整合财力,优化支出结构,形成支持合力。
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逐步建立工艺美术产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满足中小工艺企业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