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个省市中考光学部分实验试题汇编(含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要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选填“前”或“后”);(2)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该像是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5cm刻度线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将会看到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5)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屏上像的形状(选填“变”或“不变”)。
2.下面是小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眼睛在(选填“透镜左侧”、“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凸透镜焦距时所做的实验,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小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
接着小明应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3)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
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5)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选填“左”或“右”)移。
4.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1)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个跳棋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跳棋B,选择跳棋A和B 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半连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关系。
在寻找跳棋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A/B)这一侧观察。
小华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后面的跳棋B,都不能使之与跳棋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2)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她发现跳棋A的像(向左、向右、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左侧竖直边在水平桌面上逆时针转动,发现转动时跳棋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向左、向右、不移动)。
5.在下列探究光现象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把温度计玻璃泡放在彩色光带外侧A点处,发现其示数升高明显,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
将绿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绿光区域,小纸片呈现底、字;(2)如图乙所示,一束红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其焦点在F处,由图甲实验现象可推知:若改用一束绿光正对该凸透镜照射,其焦点应在(选填“F点左侧”、“F点右侧”或“F点处”);(3)如图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
若改用绿光照亮该物体时,应将光屏适当向(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呈现清晰的(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烛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
此时光屏上得到烛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此时如果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发现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烛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
(2)按图所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的数据如表次数123456物距(cm)403530252015像距(cm)13.5141516.72030①在第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像(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稍移动一点。
7.如图所示是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装置。
(1)实验中,应使玻璃板面与纸面保持。
(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实验中,我们(选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接着将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蜡烛B(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3)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4)本实验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较好。
(5)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如果有5c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8.如图,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王茜同学准备了铁架台、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平面镜、刻度尺、量角器。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2)要使反射光和其入射光的光线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垂直”或“不垂直”)(3)实验时,王茜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她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传播的路径上标记两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了,她用到的光学知识是;(4)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与ON的夹角,王茜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反射时,。
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030.0250.050.0370.070.09.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在水平的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排除问题后,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蜡烛A经玻璃板成像的位置,同时能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点燃”或“未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
(3)用铅笔画出玻璃板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并画出蜡烛A和蜡烛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蜡烛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两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4)移去蜡烛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白卡片上没有出现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像;(5)若不使用测量工具,为完成本实验,可把白纸换成。
10.小涵和同学一起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的烛焰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如果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到C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的实像。
(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4)如图乙所示,若将烛焰位于透镜左侧D位置时,所成的是立、的像。
(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虚”、“实”)(5)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11.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某次在光屏上得到了如a图所示的像,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她应该采用的操作是调整透镜光心、烛焰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三者;为使a图中的烛焰调整至光屏中央,可以将烛焰向(选填“上”或“下”)调。
(2)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b图所示的像,利用该原理人们制成了;若此时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挡住,则光屏上将能看到烛焰的(选填“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或“全部”)。
(3)小丽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了烛焰和透镜之间,然后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在光屏上重新找到像,她应该将光屏向(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在亮度较(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2)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纸上竖立一块(选填“5mm”或“2mm”)厚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这个像,发现白纸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4)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确定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填字母)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5)比较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格子数,并记录下来,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可以得到结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平行于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移动凸透镜使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测出白纸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0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