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民间文学性质民间文学基本特征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提出,“folk”民众,“lore”知识,两层含义:1.民俗本身:风俗、习惯、歌谣、故事、寓言等;2. 研究民俗的理论民间文学的性质双重属性: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具有文学性——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区别于作家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民间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创作与流传都是出于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并且作品本身就是相关活动的一部分。

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不仅是文学现象,还直接参与民众的生活提供大量的历史、宗教、伦理、社会、语言的资料民间文学现象是同社会习俗、仪式、宗教、人类的恋爱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研究民间文学必须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考察,注重其双重属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1.集体性A.表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大众化或民间化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平常认为民间文学“俗”的一个原因。

它虽然不带有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但也不是没有独立见解,很多作品带有不同于官方或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朴素的观点。

例子: “状元杀和尚”B.体现在它的创作方式——群体创作、群体流传(1)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的完成创作,如一些劳动歌谣、仪式歌谣等的创作,也包括在一些民歌对唱的场合。

(2)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初坯或雏形,其后在流传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

(3)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

比如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

C.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必然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传统的,同时它也很讲究艺术形式的精粹以便于广泛流传。

民间文学并不是没有艺术性,也不是艺术性弱,而是没有个人创作那样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前卫性的艺术创新。

比如民间曲艺当中的木偶戏、相声、快板、说书等等。

2. 口头性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形式,显著标志是用口头语言包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和传播。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轻便灵活,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易于掌握,易于流传3.变异性内在原因:集体创作中不断加工、修改和靠记忆保存,靠口头传播外在原因: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环境四个方面: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没有著作权观念,任意人可以修改;流传环境不同,例如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狼外婆;山西:老狐精;山东:马郎精;潮汕:猪哥精;云南:老变婆;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的思想认识发生变化。

•给猫取名字等类型故事•都属于同一个类型——循环式•故事传布愈广,时间愈长,演变也就越大。

但无论演变到什么程度,里面总会留下痕迹,让人们可以追踪出它们的来源4.传承性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1).内容上的传承性,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比如惩恶扬善、轮回报应、多子多福、郎才女貌、鬼神信仰、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在民众深层心理结构中是根深蒂固的。

这是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传统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类型。

2)艺术形式的传承性包括结构、语言、讲唱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

民间故事的结构方式有一些惯用的套路:一般故事都是单线索展开;有许多故事的情节是三段式的结构,如三道难题,三次考验或三次历险。

俄国故事开头“在光荣的城市里”,结果“我那时也到过哪儿”,以增加可信度。

我国悲剧故事通常以美妙的幻想结束,有的化为石头、宝石、星星。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一、区别•作者的差异•载体:口传;文字•内容•功能:实用性;欣赏、陶冶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 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民族文化结晶,具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和无比丰富的思想内容,各种体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艺术才能不仅为作家准备了各种创作题材和体裁,甚至在作家成长的童年也起到熏陶作用,影响他们的世界观。

屈原同楚地民歌和发达的楚巫文化的关系。

屈原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进入个人创作阶段。

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离骚》《天问》《九歌》《九章》例子: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与“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古籍记载,楚地“信鬼而好祀”,每逢举行祭祀活动,巫觋唱歌乐神,因而楚文化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

这些与民间宗教融为一体的娱神歌曲,对屈原诗歌创作产生直接影响。

如《天问》,直接运用民间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对天地文物和社会现象提出了170多个疑问。

建安文学、唐代诗歌与乐府民歌的关系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多方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语言朴实自然,可比诗经,形式又更为活泼,取代穷途末路的汉赋,启发那一时代的文人写出不少好诗,张衡、辛延年《同声歌》《羽林郎》,更突出的成就在于促进建安文学的崛起和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诗歌的繁荣。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曹操,《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短歌行》,沿用汉乐府古题与格调,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对李白、杜甫的影响:继承民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下层人民,抒发济世救民的崇高理想。

文学名著同民间故事、传说的关系我国小说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

小说的发展: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章回小说(宋元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所导致)。

唐代变文讲唱被禁后,民间艺人另创讲史书与平话一途,对后来小说有重大影响,文言文的志怪、传奇用白话讲唱,得到大解放。

民间文学影响《三国演义》《水浒传》共同特点:提供人物原型、故事梗概,民间说唱艺人加以采纳、补充、加工,使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富,流传范围更广泛。

宋元时,三国演义流传在民间说唱作品的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三十多种。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最早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有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等情节。

作家对此借鉴、吸收、再创作,结构更严密精巧,人物更生动鲜明。

元杂剧也吸收了很多民间文学素材。

如《窦娥冤》原型来自《东海孝妇》:2. 艺术形式和语言方面歌咏体文学: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新诗散文: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话本小说,长篇章回小说这些都是民间长期孕育——逐步定型——被作家采纳,把来自民间的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推向顶峰。

例如五言诗,中国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到东汉后期与建安时期才出现,但以西周和春秋中叶作品为主的《诗经》已经有了五言诗萌芽,春秋末期,楚国民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具有五言诗的雏形。

当然,五言诗整齐形式的出现,还要延到秦汉。

杨泉《物理论》秦时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例如词:以前人们一度认为是文人创始,这个误会随敦煌千余首曲子词的陆续发现揭开了。

敦煌曲子词中,唐代民间早有《菩萨蛮》《长相思》《望江南》《鹊踏枝》等词牌,曲词大多语言质朴,感情奔放,与晚唐以后的文人手笔有明显的区别。

三、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和再创作1.利用民间文学素材创作,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融合到作品当中,保存了民间文学;2.在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丰富,提高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水平;3.对零散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汇集、编撰成集,扩大民间文学的影响。

四、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按照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审美趣味,对民间文学注入自己的主观因素,因而往往损害了民间文学的原貌神话一、定义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幻想性故事。

Myth来自希腊语的mythos,其含义是与传奇、故事、寓言混同的,19世纪以来,指以神格为中心、以原始信仰为思想基础的故事。

我国民俗学领域的神话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

二、本质1.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解释自然:共工怒触不周山征服自然: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2.原始人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从自身感万物——神话的“自我中心意识”如:羲和浴日;羲和生了十个太阳,每天在甘渊给太阳洗澡3.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神话创作状态的两个特点:♦出现于特定的文明阶段;♦在原始人看来神话是真实、严肃的叙述。

例如:纳西族《创世纪》是东巴经经文之一。

三、神话学诸派别1.隐喻说派公元前500年,代表人物色诺芬尼2.历史学派公元前400年,代表人物攸痕麦拉斯孔子与司马迁3.语言学派(英)马科斯·缪勒4.人类学派(英)泰勒,弗雷泽,“取今以论古””文化遗留物”5.功能学派:(英)马凌诺夫斯基四、神话的分类1.按民族或地域划分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澳洲神话、美洲印第安人神话茅盾:北方神话、中部楚地神话、南部岭南神话2.按文体形式划分韵文体神话、散文体神话、韵散兼行体3.按神话的内容分创世神话、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创世神话:解释宇宙万物起源,是原始初民宇宙观的生动体现1.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洪水遗民神话自然生人大神造人洪水遗民感生神话天降地出型巨石生人型植物生人型蛋生人型水生人型洪水神话多种解释:♦洪水神话是对全球共有的自然灾害的记录和解释♦可能源于同一地区,如古巴比伦,然后传播出去。

在世界各地的广为传播反映了早期人类对于洪水的害怕。

在希腊和中国的神话中洪水被视为天罚,是上天对人类罪过的惩处。

在人类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发达的时期,借助洪水的威慑可以起到规范人类行为的效果。

感生神话:♦女嬉食薏苡孕而生夏祖♦社会生活神话:以原始人社会生活为素材1.文化英雄神话:追溯某项文化发明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后稷教民稼穑,嫘祖,燧人氏,普罗米修斯盗火2.神战英雄神话:神族之间的战事黄帝征蚩尤,伊阿宋取金羊毛,奥德赛海上历险,特洛伊战争,宙斯对巨人族的镇压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区别1.中国的神祇大都具有一种务实的精神,神话中所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大多与劳动有关。

显现出崇实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