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知识梳理】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感知步骤:(一)、“阅读”文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例如语段1: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

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

”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

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二)、“圈划”文本重要信息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

干扰信息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

【如】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

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

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

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例如语段2: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三)疏通文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思路点拨1. 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看思路层次。

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看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中考命题很少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人物官职情况词语(1)表“授官、做官”的词语词语解释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除任命,授职复恢复原职务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仕做官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仕宦做官,任官职授授予官职仕进进身为官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任担负、担任(2)表“调动、补任”的词语词语解释改改任官职放京官调任地方官调、徙、转调动官职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迁调动改派补补任空缺官职累迁表示多次调动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3)表“升官、加封”的词语词语解释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超擢破格提拔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陟提升官职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

升提升超迁越级升迁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提提拔(4)表“贬官、免官”的词语词语解释贬降低官职降职并外放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窜放逐、贬官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黜、绌废掉官职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免罢免官职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夺削去,罢免左除、左降、左转降职(5)表“辞官”的词语词语解释告老官员年老辞职乞骸骨请求退职解官辞去官职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乞身请求退职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6)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词语解释知主持坐因犯.....罪或错误典主持;主管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主主持、主管轶满官吏任期届满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行部巡行部署下车新官到任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庄重)、耿介(光明正大;正直;孤高)、刚毅、周密、宽厚、正直、梗(正直)、鲠(直,梗直)、骨鲠(正直,刚强,如“骨鲠之臣”)、鲠切、聪、慧、敏(敏捷;聪慧)、木讷、佞、阿谀、谄馋、谲表示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至性、冲虚、慨然、从容、使气、长者、器度、学行、任侠常见人物评价的词语有:【例题精讲】例1.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例2.宁①厨下儿②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后宁赍礼③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④还船, 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⑤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嘘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选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注释】①宁:即甘宁,字兴霸,性情粗暴。

与吕蒙同为孙权手下名将,私交甚好。

②厨下儿: 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

③赍ji礼:赠送礼物。

④斯须:一会儿。

⑤:至尊:最尊贵的人,这里指吴主孙权。

12.说说本文中的吕蒙是个怎样的人?【课堂练习】1.李疑尚义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怠之,弗舍。

杖踵①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

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

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

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②以货,遣归。

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注:①踵:走到。

②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

结合文章材料,试分析李疑其人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注释】①外兄:表兄。

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

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取而疾走()(2)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3)其为文()(4)无若际泰者()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B.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C.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D.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B.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C.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D.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13.文中“”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

(用文中原句填空)3.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易()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2)为官:(3)为师:4.卫灵公天寒凿池卫灵公天寒凿池。

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

”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

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

”公曰:“善。

”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

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

”公曰:“不然。

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