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宋前期文学

北宋前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一.王禹偁(954-1001)“咸通以来,诗文不竞。

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二.柳开(948-1001)“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柳开《应责》)“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

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三.穆修(979-1032)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

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送罗寿可诗序》)一.白体诗人“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967-1028)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

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西昆体真宗景德二年(1005),翰林学士杨亿等奉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诏题作《册府元龟》。

馆阁文士在编书之余,难免作诗唱酬。

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这些唱酬之作编成一集。

由于唱酬活动主要是在皇家图书馆——秘阁中进行,所以杨亿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该诗集题名为《西昆酬唱集》。

该集共收录17位诗人的247首诗,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成就较高。

西昆体诗人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第三节北宋前期词诗人兼词人: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林逋;范仲淹、晏殊、张先、柳永一.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人。

仁宗康定元年(1040)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

主张政治革新。

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词》存词五首,其词既有情柔语丽之作,亦有慷慨悲壮之音。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剔银灯》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音挨,傻也)、老成尪(音枉,因病驼背且瘦弱)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二.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号元献。

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以神童应召,赐同进士出身,官运亨通,后为宰相。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宴饮则“歌乐相佐”。

有《珠玉词》。

晏殊词多写男女相思爱恋、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伤春感时,时含人生哲思。

较“花间”而言,其词纯净雅致、雍容和缓,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三.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知县,晏殊为京兆尹时,聘其任通判,后历官至都官郎中。

有《张子野词》。

张先词的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与描写相思恨别的传统一致,他对词的贡献在于: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他现存165首词,有七十多首有题序。

张先擅长描写自然景物,特别擅长写影子,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

其词写影,共29句。

他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张三影”。

又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亦精妙。

(附:梁简文帝擅长写影,下面几句似启张先:“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

落花还就影,惊蝉乍失林。

”“乱霞圆绿水,红叶影飞缸。

”“珠帘影空卷,桂户向池开。

”关于萧纲的写影诗,参见拙作《从写形向写意过渡:萧梁帝王诗歌的审美特性》,《北方论丛》2009年第5期)《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附:唐·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因此词被誉为“桃杏嫁东风郎中”)《木兰花》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第四节柳永一.生平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年轻时多替歌妓填词作曲,颇浪子作风。

汴京应试,有人向仁宗皇帝举荐他,仁宗皇帝批曰:“且去填词”,柳永因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

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馀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故称“柳屯田”。

有《乐章集》。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