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媒体对当下传媒行业

手机媒体对当下传媒行业

手机媒体对当下传媒行业
摘要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种大众传媒”,它的出现对传统的媒体形式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其他媒介在手机
新媒体的带动下,逐渐与其融合,同时自身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也在
逐步发生本质的转变和深入的革新。

关键词手机媒体;营销平台;第五种大众化媒体;传统传媒业
关于“大众传播”的界定,我们可以在郭庆光教授所编著的《传播学
教程》一书找到相关的答案:“指专业化的传媒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
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
产和传播活动。

”在这里的“传媒组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
众传媒组织”,而现代传媒组织则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通讯社、互联网站等等,所以从狭义的概念上来说,一般的,现代传媒业的范畴即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图书、电影、电子出版物等等。

从传统传媒业、广播、电视的发展,进而
到互联网络的大规模兴起,现代传媒业的内涵和定义越来越丰富,因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爆炸等因素所带来的传媒业的相对应的迅猛进步
也更深入地在大众传播领域掀起不同层面的革新。

尤其是互联网络在
21世纪的高速崛起使得传媒业的信息交互和传播更加迅捷方便,资讯的管道更加四通八达,而受众的反馈也同时更加显著地影响起传播媒介和
传播组织了,甚至可以说互联网络对传媒能动性的显著提升使得大众传
播中的角色定位更加模糊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络在现代传媒业
中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而与此同时,同互联网络并肩启发的,还有在信
息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手机通讯技术,从广义的内涵来说,我们可以将手
机的发展归并到互联网络的发展中去,但是究其对现代传媒业的具体影响,其在大众传播领域独树一帜的影响力则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独立研究。

一、说说手机这种新媒体
手机最先诞生的地方是欧洲的芬兰,那时手机的用途还很单一,无非是
为了拓展私密交谈的空间,所以它最先进入了社会精英人士的工作和生
活空间。

自此手机的发展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膨胀,在手机用户遍布全球,手机网络几乎无所不涵的今天,手机的功能也同时在进行滚雪球的
运动,相对应的增值服务日新月异,手机的功能已经不只它问世时的通
话交流那样单纯,现在我们除了可以使用手机畅所欲言之外,还可以传
递文本信息(即发短信),可以发送交流视频、音频信息(即彩信、彩铃
业务),可以用手机拍摄照片、摄制录像,可以利用手机连接互联网络,
甚至还可以用手机进行绘图、制作文档等简单的工作。

手机的应用使
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捷,这预示着手机将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为受众传播迅速而全面的信息。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种大众传媒”,它自身确实具有传统媒
介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手机的体积精小,随身携带的时候十分方便,同时手机可以随时
收发短信、电话、彩信等等信息,它在时间上的随意和方便是其最大的
特点。

所以,我们可以说手机这种媒介既具有空间性,又具有时间性。

其次,以上所述的手机在时间性方面的特点使得手机传播讯息的速度
同其他媒介相比遥遥领先,而因为手机具有其自身的连结网络,所以在
迅速简捷地传播讯息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讯息进行扩散式地传播和接力。

有很多时候,在一宗新闻发生的同时,手机媒体往往倚仗其自身的这种
迅捷优势将讯息按照一定的网络迅速地传播弥散开来,这种速度要远高
于其他传统媒介。

第三,手机技术是芯片电脑技术的高度浓缩,用户对手机的操作很大水
准上与在电脑上的操作相类似,对于接受、发送信息,编辑、存贮或删
除信息等的操作都十分方便简捷,更何况目前高性能,拟电脑化的操作
系统是手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用户在手机操作上所得到的方便灵活
之处正式手机这种媒介形式在传播方面对信息编辑处理能力的方便灵
活的具体体现。

同时因为数字电子技术的支持,手机的体积小,但存储
的数据量却很大,这种性能比使用户的随意度大大增加了。

第四,手机除了自身具有通讯传播网络之外,它还能够和因特网连接,
也就是说手机用户同时也就是互联网络的用户,手机使用者相当于将四
通八达的大网络打包便携于手机之中,可以随时随地登录进行传播交流
活动。

所以手机将两种网络有效地结合起来,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反
馈沟通则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而更加深入、广泛和高效了。

二、手机媒体在现代传媒业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1.手机用户数量庞大,是现时最有潜力的传媒受众之一
传媒受众作为媒体组织发展的基础,其数量的多寡对其支持或说具有
联结关系的传媒组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目前,互联网络用户的数量已
经大大增长并且其态势有远超其他媒体形式的巨大潜力。

同时,手机媒
体的崛起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迅猛增长趋势,手机媒体通过其自身特有
的特点与优势在我国传媒业生态锁链线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合辐射力。

以手机短信为例,该业务作为我国手机媒体的核心业务之一,凭借成本
低廉、传播及时、使用方便的优势,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在2000年,
我国手机短信的发送量仅为10亿余条,但在2006年,我国手机移动短
信的业务量就井喷似的达到了4296.7亿条,仅6年的时间,短信的发送
量就膨胀了400余倍,由此可以窥见手机媒体受众数量的庞大之一斑。

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的预测,在我国的手机顺利推进3G业务的情况之下,
我国3G用户的数量到2011年累计可以达到2.6亿,而3G网络装机容
量可以达到3.5亿门。

所以,以上的种种数据都表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它是我国现时最有潜力的传媒受众之一。

新晨范文网
2.手机媒体对其他传媒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和潜力并不只表现在用户数量的庞大上,更具重要
意义的是,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还体现在它对其他传媒形式的冲击上。

手机作为一种媒体终端,它同报纸、广播电视(大众传播社会平台)以及
网络媒体(分众传播社区平台)相比,其明显的不同在于它的个性化、精
短化和实时化,正如在其他研究调查中所显示的,手机媒体“更多地体
现以个人为单位的个人兴趣、个人需求,是完全个性化的传播平台”。

所以手机媒体的互动性更强,形式更加多样和灵活。

从时效性来说,报纸为代表的纸介质媒体已经收到了广播电视等媒体的重要冲击和影响,但手机媒体在这一方面的影响似乎更为显著,他的简便迅捷已经使广播电视等传播形式收到了一定水准的冲击和影响,很多突发性事件的第一时间的传播往往被手机媒体抢了先机,而广播电视经常“来迟一步”。

譬如央视新大楼失火这一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被现场目击者通过手机摄像系统拍摄下来,进而由手机网络进行了最为快速迅捷的“首次独家”传播,手机媒体的精便和迅捷等特点在这个例子中显露无遗。

同时也正是因为手机设备的功能与精细完备水准越来越全面和先进,这就使得一大批具有摄录功能手机的用户成为了潜在的新闻图片和影片的采录者行列中来。

随着数码技术的越来越进步,通过手机所拍摄和摄制的照片或视频已经完全可以达到新闻报道传播的专业要求,因此传统的由职业新闻记者提供照片和录像的习惯已经逐渐转变成为面向普通大众的广泛索需,手机媒体的即时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新闻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赶到事件发生现场的不足。

正是因为有了手机媒体在传统传媒业中所产生的这样一种影响和冲击,受众借以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咨询和信息,有时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事件和内幕消息更会通过此种传播渠道而被揭露出来,引起业界和社会的震动。

除此之外,如同其他研究人员所阐述的,手机媒体与此同时更有一种传统之外的特质,那就是“不受媒介立场和其他功利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

手机媒体对当下传媒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