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坟、水肿、蛋白症候群。

简称妊高征。

一、诊断标准。

㈠临床分类:⒈轻度:血压≥17.3/12kpa(13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4/2Pa(30/15mmHg),可伴有轻微蛋白尿或水肿。

⒉中度:血压≥17.3kpa、〈21.3/14.67kpa(160/110mmHg),尿蛋白(+)24h尿蛋白〉0.5g伴有水肿。

⒊重度:血压≥21.3/14.67kpa(160/110mmHg),尿蛋白++--+++,伴有水肿,2 4h尿蛋白定量≥5g.①先兆子痫,上述症状伴头晕、眼花、胸闷、恶心、呕吐、耳鸣、上腹部不适等。

②子痫,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及昏迷。

临床上常见为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扭向一侧,牙头紧闭,继而口角歪斜,面部肌肉抽动,四肢强直,双手紧握,双壁伸直,迅速发展为强烈的抽搐。

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持续1min左右抽搐幅度减弱,全身肌肉又松驰。

孕妇以深长的鼾音作深吸气而恢复呼吸。

如抽搐频繁,持续时间长,可出现心衰,急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吸入性肺炎、窒息、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

上述血压标准,以舒张压为准,如血压为20/14. 67kpa(150/110mmHg),即归入重度。

蛋白尿、舒张压二者有一项达标者均应归入重度。

如血压21.3/12kpa(160/ 90mmHg),尿蛋白(+++)或血压21.33/14.67kpa(160/110mmHg),尿蛋白(-),也归入重度。

㈡实验室检查:⒈每二天查尿蛋白、比重一次,测24h尿蛋白定量,以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⒉侧血球压积、血红蛋白了解血液浓缩情况,必要时3~5d 复查一次。

⒊测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

⒋查血常规,出、凝血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了解凝血功能。

⒌查电解质:血钾、钠、氯、钙、镁、CO2CP、肝功、肾功(尿酸、肌酐、尿素氮等)。

⒍孕32周后动态检查血、尿E3、HPL等监测胎盘功能。

㈢特殊检查:⒈眼底检查:眼底动脉痉挛、反光增强,动、静比例由2:3变为1:2至1:4,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甚至剥离,出现一过性失明。

⒉心电图检查。

⒊胎心监护:孕32周后常规做胎心监护(NST),动态了解胎儿宫内状态;孕36周以后可以做OCT 检查。

⒋B超:每二周检查一次,近足月可行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

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检查,测定胎儿成熟度。

㈣鉴别诊断:⒈妊娠合并高血压。

①孕妇年龄往往偏大,孕前有高血压病史,孕20 周前血压已超过140/90mmHg;妊娠后血压最高可达200/120mmHg,而无自觉症状,无水肿或蛋白尿。

②眼底相:视网膜动脉硬化。

③产后6周血压仍持续升高。

⒉妊娠合并慢性肾病。

①多发生在年轻初孕妇,既往有急性肾炎史或经内科确诊为慢性肾炎者。

②孕20周前即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

③尿检查:尿比重降低,尿蛋白+++---++++,有管型及红细胞。

④血液检查示贫血,低血浆蛋白,尿素氮、肌酐升高。

⑤眼底相:视网膜出血或蛋白性视网膜炎。

⑥产后持续高血压及蛋白尿。

⒊妊娠合并癫痫。

①妊娠前有癫痫发作史。

②妊娠期可有癫痫发作,但不伴发高血压、蛋白尿。

③血液检查正常。

④脑电图检查有异常。

二、治疗。

轻度在门诊治疗,中、重度收住院治疗。

原则解痉、镇静、降压、扩容、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㈠一般处理:⒈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左侧卧位,间断给氧,每天二次,每次1 5min。

⒉饮食:摄入足量高蛋白、水果、蔬菜。

避免摄入过多食盐,但不要禁盐。

⒊妊高征护理:测血压,每日4次,数胎动每日3次(早、中、晚各1h),听胎心每日4次,每周称体重2次,记24h尿量及出量。

㈡药物治疗:⒈解痉:首选硫酸镁。

首次剂量:10%GS250ml加25%硫酸镁20ml静滴(1h滴完)。

重度妊高征可同时给25%硫酸镁20ml 深部肌注,以后以硫酸镁1~2g/h 速度静滴,晚上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20ml,使体内镁离子浓度达到治疗量,每日总量20~25g。

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膝反射的存在,呼吸每分钟〉16次/分,尿量每小时〉25~30ml。

②血清镁离子达到高锋时,慎用呼吸中枢抑制剂、硫酸镁静脉给药1h后血清镁达高峰,肌注后2h达高峰。

③备有10%葡萄糖酸钙,急救镁中毒。

⒉扩张血容量。

原则:在解痉的基础上扩容,在扩容的基础上脱水,胶体优于晶体。

①适应症:红细胞压积〉37%,全血粘度比值〉3.6~3.7,血浆粘度比值〉1.6~1.7,尿比重〉1.020。

②禁忌症:心血管负担过重、心衰、肺水肿、脑水肿、肾功能不全者。

③扩容剂选择:白蛋白、血浆、全血适用于低蛋白血症、贫血。

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55GS500ml 组成一个扩容单位。

低钠血症可用平衡液,有酸中毒者可用碳酸氢钠。

⒊利尿剂。

适应症:全身水肿、心衰、肺水肿、红细胞压积〈35%。

①速尿:20~40mg静脉或肌肉注射,必要时6~8h重复1次。

②甘露醇:20%甘露醇250ml,30~60min内滴完,肺水肿时禁用,心肾功能不良时慎用。

③双氢克尿塞:25~50mg1~3次/日,同时给10%氯化钾10ml,口服次数同双氢克尿塞,或补达秀#1,每日3次。

⒋镇静剂。

①安定:5mg3次/日,口服或10mg静推,5~10min推完,或巴比妥类药物口服。

②病情严重时,可用冬眠合剂1/3或杜非合剂1/2量肌注或静滴。

⒌降压药。

一般用于血压过高,或用治疗量硫酸镁后血压仍〉23.9/14.3kpa(〉180/110m mHg),为避免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胎儿缺氧,可适当选用降压药。

原则:所用药物应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胎盘灌注量及胎儿。

①肼苯达嗪:为首选药物,20mg加5%GS500ml静滴,注意血压变化,用药时舒张压不能低于90mmHg,或口服25mg每日3次,如无反应,2天后渐增至50mg每日3~4次。

有自身免疫病者禁用。

②心痛定:10mg咬碎后舌下含服q8h,24h量不宜超过60mg,心痛定治疗期间,不能给硫酸镁静注,否则易致镁离子中毒。

③开搏通:25~50mg每日3~4次,饭前1h服。

④甲基多巴:250mg3~4次/日,口服。

⑤酚妥拉明:10~20mg+5%GS100~200mg静滴,使基础血压维持在90~100m mHg。

⒍终止妊娠。

引产指征:①估计胎儿成熟,孕周达37周以上,估计胎儿体重≥2500g。

②子痫抽搐停止2~8h。

③重度妊高征积极治疗24~48h无好转或有脏器损害。

④妊高征病程长达8周以上,孕周达36周以上。

引产方法:①宫颈成熟者(Bishop评分≥5)可用催产素,静滴。

②宫颈未成熟者在病情许可下,用普比迪凝胶0.5mg经宫颈管推注。

促宫颈成熟后,行人工破膜加催产素点滴。

③气囊扩张软产道引产加人工破膜,催产素静滴。

临产后注意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第一产程:保持安静。

注意自学症状,测BP-P、尿量、胎心。

第二产程:适当缩短第二产程,可行会阴侧切、胎吸或产钳助产。

产后注意防治产后出血。

宫缩剂用催产素,不用麦角新碱。

剖宫产指征:①病情严重,有较重的脏器损害,不能耐受产程刺激。

②子痫抽搐控制6~8h,或抽搐频繁、昏迷,多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估计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③急需终止妊娠而宫颈未成熟,引产失败。

④合并其他产科情况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头盆不称、臂位、胎儿窘迫等。

三、子痫患者的急症处理。

⒈立即取头低位,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头器插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有舌根下附,用舌钳牵拉出舌头,防止窒息。

⒉给氧。

⒊控制抽搐,硫酸镁快速静滴,也可加用镇静剂如吗啡10mg或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肌注。

冬眠合剂1/3量加5%~10%G.S50me 慢滴。

⒋减少声、光、触动等刺激,保持环境安静和室内空气流通,一切操作应在使用镇静剂后施行。

动作尽量轻柔,减少干扰。

⒌注意神志、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留置导尿管,记录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

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胎盘早剥征。

⒍急作必要的化验,尽快的根据化验指标定出治疗方案。

产后出血产后2h内阴道出血量≥400ml,24h出血≥500ml为产后出血。

一、预防。

㈠产前:⒈加强门诊孕期保健工作,积极纠正营养不良及贫血,管理好高危妊娠,积极治疗妊高征及妊娠合并症;妊期要查血、尿常规、肝功。

⒉凡有产后出血史、多胎、羊水过多、巨大儿、严重贫血、妊高症、产前出血、血液病等有出血倾向者在预产期前二周口服VitC、VitK等。

㈡产时:⒈详细了解既往史,流产史,分娩史。

⒉认真详细体检,发现异常或出血倾向者,应行血常规、出、凝血时、血小板等检查,口服VitC、VitK、安络血等止血药物,产时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

⒊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预防宫缩乏力,及时处理产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⒋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适应症和时间,切开的时间不宜太早,估计切开后,经1~2阵宫缩胎儿即可娩出;在宫缩时切开,以纱布压迫切开处止血,如有活动性出血,应予结扎止血,娩出胎儿不宜过快,以防产道裂伤。

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即给催产素注射。

⒌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娩出而阴道出血〉200ml,即行人工剥离胎盘,30min胎盘未下,虽无出血,亦应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⒍产后详细检查胎盘、胎膜是滞完整,有无副胎盘,可疑有残留者行宫腔探查,产后出血200ml以上者应补液、配血。

⒎采用聚血盆,精确测量产时及产后失血量,寻找出血原因,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

⒏各种出血原因的治疗。

①宫缩乏力性出血。

a.催产素10U直接宫肌注射或催产素10~20U稀释后立即静脉滴注,若用宫缩剂止血效果不理想时,可用卡孕栓1mg 置阴道前壁上三分之一处,待药物溶解后手指退出,或置肛门3~4cm处。

b.双手按摩子宫:先挤压宫底清除宫腔内积血,再腹部阴道联合按摩子宫,或压迫腹主动脉,减少子宫出血。

c.膀胱充盈者,须立即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

d.冷刺激促进宫缩、腹部置砂袋、乙醚纱布填塞阴道。

②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仍未娩出者为胎盘滞留。

分为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植入性胎盘。

处理:重新消毒外阴,更换消毒由及手套,徙手入宫腔以手掌小指缘,自胎盘边缘,助其自宫壁分离并取出胎盘,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有无缺损,如不完整应再入宫腔直至完整取出。

如剥离时感觉胎盘与宫壁不能分开,应考虑植入性胎盘,如大出血应果断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术。

③软产道损伤性出血。

a.胎儿娩出后即见阴道出血或胎盘娩出后宫缩良好而出血仍不止,血色鲜红者应立即检查产道,确定损伤部位进行缝合修补。

b.巨大儿、急产、阴道手术助产者及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后,应常规检查宫颈,如有软产道损伤,应及时准确缝合,疤痕子宫者行宫腔探查术,排除宫颈、宫体裂伤及宫腔积血。

④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