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

中考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


更若役,复若赋
既克,公问其故 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故能灭世界 惟希望也故进取 桓侯故使人问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是日观道中石刻 今以蒋氏观之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归而形诸梦 而其归书也必速 微斯人,吾谁与归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号呼而转徙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甚矣,汝之不惠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及郡下,诣太守 及日中则如探汤 及既上,苍山负雪 及日中
1 咨询,谋议,考虑 2 商量,谋划,出主意
陛下亦宜自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聚室而谋曰
1 不容易,困难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夫大国,难测也
2 (nàn)灾难,祸殃 1 平坦,无凹凸
奉命于危难之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石苍黑色,多平方
2 铲平,削平
何苦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
3 公正,公平 悲伤,忧伤 开,打开 1 奇特,特别 2 (jī)零数,余数 ① 壮健,强盛,强大
1 精良,美好 2 贤善,贤良 1 面对,对着
2 靠近
3 正当,将要 1 思想,心思
2 顾虑,担心 1 议论,述说 2 学说,观点,论断 3 判定,定罪 1 满,弥漫 2 磨灭 1 暗,看不见 2 灭亡,消灭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面山而居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居庙堂之高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十日,扁鹊复见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外举不避仇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一说,使与书俱 太医以王命聚之 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予思益苦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佛印绝类弥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愿王自往临视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老年人常多忧虑 必虑人逼取,而揣揣焉摩玩之不已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众服为确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其远古刻尽漫失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且秦灭韩亡魏
《登泰山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核舟记》 《出师表》 《核舟记》 《曹刿论战》 《唐雎不辱使命》 《黄生借书说》 《干将莫邪》 《出师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桃花源记》 《曹刿论战》 《口技》 《扁鹊见蔡桓公》 《核舟记》 《出师表》 《小石潭记》 《登泰山记》 《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扁鹊见蔡桓公》 《干将莫邪》 《曹刿论战》 《出师表》 《周亚夫军细柳》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出师表》 《少年中国说》 《出师表》 《岳阳楼记》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请见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请广于君
《核舟记》 《陋室铭》
《口技》(H/新) 《弈喻》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出师表》
《出师表》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出师表》 《唐雎不辱使命》 《出师表》 《曹刿论战》 《愚公移山》 《黄生借书说》 《曹刿论战》 《出师表》 《桃花源记》 《登泰山记》 《愚公移山》
《捕蛇者说》 《干将莫邪》 《弈喻》 《弈喻》 《登泰山记》 《桃花源记》 《河中石兽》 《弈喻》 《周亚夫军细柳》 《捕蛇者说》 《桃花源记》 《出师表》 《黄生借书说》 《周亚夫军细柳》 《出师表》 《出师表》 《弈喻》 《弈喻》 《小石潭记》 《曹刿论战》 《周亚夫军细柳》 《出师表》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登泰山记》 《愚公移山》 《出师表》 《少年中国说》 《登泰山记》 《愚公移山》 《干将莫邪》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核舟记》 《卖油翁》 《出师表》

34 简 35 见
36 节 37 竭 38 尽 39 进
极点,尽头
1 计算, 计量
2 统计,汇总 1 夸大,以少报多 2 给予 借,借来 1 中间, 期间
2 (jiàn)隔开,间隔 3 (jiàn)参与 4 (jiàn)夹杂 5 一会儿 挑选,选择
1 看见
《干将莫邪》 《出师表》 《出师表》 《少年中国说》 《黄生借书说》 《出师表》 《河中石兽》 《出师表》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小石潭记》 《少年中国说》 《唐雎不辱使命》
53 名
54 明
55 命
56 谋 57 难 58 平
59 戚 60 启 61 奇 62 强 63 清 64 请
1 名称,名字 2 有名气,著名 3 说出 4 名叫 1 明亮,光明
1比 2鄙 3兵
4病
5察 6彻 7乘 8从 9当
10 道
1 并列,靠近 2 比较, 相近 鄙陋,目光短浅
1 兵器,武器
2 兵士, 军队 1 疾病,生病
2 困苦不堪,疲劳 观察,明察,识别
1 穿透 2 改变,变通 1 坐, 驾(战车) 2 趁着, 冒着 1 跟从, 跟随
2 顺从,听从 1 对着, 面对 2 在,正在
2 拜见,参见
1 气节 2 符节,代表朝廷的信物 1 竭尽,尽力做某事 2 枯竭,完 3 耗尽 完,没有了 (过完) (毫无保留地) 1 向前,上进,前进 2 进献,献上 3 前进,做官
极天云一线异色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通计一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大王加惠,甚善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 奉命于危难之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遂于外人间隔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立有间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明灭可见 见渔人,乃大惊 扁鹊见蔡桓公 往见大王 乃入见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殚其地之出,竭其地之出 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而竭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以尽吾齿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惟希望也故进取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是进亦忧
则题名其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处也 莫邪子名赤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至若春和景明
2 照亮 3 明智,贤明 4 严明地 1 命令 2 指派,派遣;吩咐 3 使命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以诏陛下平明之理 太医以王命聚之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唐雎不辱使命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出师表》
《出师表》
《教学相长》
《桃花源记》
11 得
1 得到,获得,找到
12 定 13 伐 14 犯 15 方 16 负 17 赋 18 覆
捉到 知道,了解 看到 2 得当, 合适 3 能够, 可以
1 安定,稳定 2 平定 3判定 4定则 公认的准则 1 砍伐 2进攻,征伐 1 侵犯 2 触犯 3 冒着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崖限当道者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虽有至道,弗学
不足为外人道也
《核舟记》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出师表》 《出师表》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 《河中石兽》 《桃花源记》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出师表》 《小石潭记》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登泰山记》 《曹刿论战》 《小石潭记》 《曹刿论战》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口技》 《出师表》 《登泰山记》 《捕蛇者说》 《出师表》 《出师表》 《小石潭记》
40 居
41 举
42 具 43 俱 44 聚 45 苦 46 类 47 良 48 临
49 虑 50 论 51 漫 52 灭
1 住,居住
2 处于
3 停留
4 在时间前,过了 1 提拔,举荐
2 被举用 *全 1 具备,具有 2 详细 在一起,一起 1 征集 2 聚集 1 愁苦,被某事某物所苦 2 窘迫 类似,相像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核舟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登泰山记》 《扁鹊见蔡桓公》 《出师表》 《去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少年中国说》
《核舟记》 《桃花源记》 《黄生借书说》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弈喻》 《黄生借书说》 《核舟记》 《桃花源记》 《出师表》 《出师表》 《岳阳楼记》 《河中石兽》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两小儿辨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教学相长》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扁鹊见蔡桓公》 《出师表》
《核舟记》 《弈喻》 《岳阳楼记》 《登泰山记》 《捕蛇者说》 《黄生借书说》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 《岳阳楼记》 《黄生借书说》 《扁鹊见蔡桓公》 《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 《桃花源记》 《出师表》 《扁鹊见蔡桓公》 《曹刿论战》 《唐雎不辱使命》 《愚公移山》 《登泰山记》 《桃花源记》 《两小儿辨日》 《登泰山记》 《两小儿辨日》
1 方形 2 方圆,周围 3 地域, 区域 4正
1 背,此指覆盖
2 背,以背载物 3 辜负,对不起 1 征收, 敛取 2赋税
1 覆盖
2 颠覆,灭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即以斧破其背,得剑 竟不可得 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或得日或否,将皓驳色 遂迷,不复得路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客已得先手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吾不得而见之矣 上至,又不得入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谁能定是非之真 弈之优劣有定也 伐竹取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触风雨,犯寒暑 多平方,少圜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来日方长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不负子也 岁赋其二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篛篷覆之 以钱复其口 后值倾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