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有多长》
教材通过体验、感知、估测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1秒有多长,准
确把握分与秒的单位换算,最后通过估计1分有多长的时间活动获得估计时间长短的经验,培养时间观念。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
【教学难点】
体会1秒有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
一、情景导入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
二、认识秒针
1.出示钟表: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分=()秒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三、体会1秒
1.看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60 看走了几秒。
就是几分?
3.同桌合作:
(1)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2)跳绳20下用()秒
(3)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四、实际应用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夏天午睡大约1()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
(3)脉搏跳10次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然后交流。
3.趣味题: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五、拓展思维:估一估1分钟的长短
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吗?
师计时,学生活动,记录下数据,在全班交流。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
生2:我是用写字的方法,我写了25个字估计要一分钟。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并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真切的感受时间,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本节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我制作了钟表的flash 动画,通过动画的直观演示,不但让学生体验了1分的长短,还根据观察自己发现了1分=60秒。
本课重在“感受”,首先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1分的时间很短。
其次通过“击鼓传物”和“木头人”2个活动感受同样是1分,但是却因喜好或心情的变化而感觉不同。
接下来,我又安排活动“1分能干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到虽然1分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能完成很多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情感。
最后,学生不看钟表自己估一估“1分有多长”,感受时间的长短,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课后在和听评课老师的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问题一:估“1分有多长”的活动处理的不到位。
在估时间时,我采用的是教材中推荐的环节,让学生从1数到60。
课上,很多同学都提前举手,甚至有5名同学在10秒左右的时候就举手了,这说明学生对时间的感受不准确,没有掌握到秒针走动的频率。
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感受“5秒”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秒针的节奏做活动,再加以小结。
如,每数1个数,用1秒的时间。
问题二:练习方式单一
在试讲时,对于单位换算的习题我采用的是动笔计算的方式,不过当时费时很多,以至于没有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出于对时间的把握,在本课我选择了学生口述的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却不能掌握到班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
我应该再精简一下自己的语言,少说无用的话,从而缩短时间。
每次课后都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这正是我缺乏经验的表现,所以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听课、多思考、多请教,是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