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讼程序有哪些规定

非讼程序有哪些规定

遇到损害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非讼程序有哪些规定非讼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词,非讼案件是说利害关系人在没有民事权益争议的情况下,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事实和权利有无的案件。

那么非讼程序有哪些规定呢?接下来由赢了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非讼程序是一个法律词汇,是指解决民事非讼案件所适用的程序。

我国立法上有关非讼程序的共同规则:(1)审判组织的特别性。

除了重大、疑难的非讼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之外,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2)非讼程序中若存在民事权益争议的则应终结非讼程序。

(3)审限较短。

适用非讼程序审理案件的期限一般较短,应在立案之日起30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30日内审结。

(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则由本院院长批准。

)(4)实行一审终审。

(5)非讼判决不具有既判力(实质确定力)。

即:非讼判决确定后,如果发现判决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有错误,或者是出现了新情况、新事实,不能按照再审程序对该判决提起再审,但是原申请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可以重新申请,请求法院依照非讼程序做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讼与非讼与诉讼程序在具体的原则和制度上的差异:(2)诉讼程序实行辩论主义,而非讼程序则采职权探知主义;(3)诉讼程序实行公开主义,而非讼程序则以秘密审理为原则;(4)诉讼程序实行言辞主义,而非讼程序贯彻书面主义原则;(5)诉讼程序以直接主义为原则,而非讼程序兼采间接审理主义;(6)诉讼程序实行当事人进行主义,而非讼程序则实行职权进行主义;(7)在证明标准上,诉讼程序是严格证明标准,而非讼程序则承认自由的证明。

(8)诉讼程序以当事人双方审理为原则,而非讼程序则以一方当事人审理为原则。

此外,在裁判的形式和效力以及审级制度上,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都存有较大差异。

总之诉讼案件希望通过诉讼程序达成正确而慎重的裁判;而非讼事件则以快速简便和经济为主要价值目标。

因此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审理程序更简洁,审理期限相对较短。

适用范围非讼程序的的使用范围是:狭义的非讼程序主要是指民事诉讼法第15章规定的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以及2017年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新增的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注:选民资格案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非讼案件。

首先它不具有“民事性”,涉及的不是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而是选民的选举资格以及正常的选取秩序;其次,选民资格案件因具备双方当事人(起诉人与选举委员会)而不具备非讼案件的基本特征,因此民事诉讼法将其规定在特别程序中,只是立法技术的需要,而缺乏理论上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广义的非讼程序(现代的非讼程序)现行民事诉讼法新增设的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已删),由于其适用于解决案件的非讼性,与之相适应的程序也带有明显的非讼性。

督促程序以债权债务关系不存在争议为假设前提,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即可产生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

如果债务人对支付令提出了有效异议,督促程序程序便告终结。

公示催告程序也不具备双方当事人,程序建立在对票据权利没有争议的基础上,如果有利害关系人在公示催告期间申报权利并提出了与申请人对立的主张,公示催告程序便告终结。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并不对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作出审理和裁判,不解决债权债务纠纷,因而也具有明显的非讼性。

(2017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删除该部分)(非讼程序有哪些规定/fl/332942.html)来源:法律知识.相关法律知识∙消费者如何收集证据 /fl/666119.html ∙票据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118.html∙仲裁协会的组成 /fl/666117.html∙诉讼的程序 /fl/666116.html∙消费官司如何打 /fl/666115.html∙反诉的条件 /fl/666114.html∙视听资料的证据效力 /fl/666113.html ∙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外地的怎么处理/fl/666112.html∙一场官司最多经过几级法院的审理便告终结/fl/666111.html∙哪些案件应当进行再审/fl/666110.html∙何为“累犯” /fl/666109.html∙证据提供规则 /fl/666108.html∙举证期限是十五天还是三十天/fl/666107.html∙诉讼离婚的程序 /fl/666106.html∙什么情况应当终结执行程序/fl/666105.html∙诉讼中的期间的计算 /fl/666104.html ∙发生经济纠纷应向哪个法院起诉/fl/666103.html∙各级法院受理经济纠纷案件的管辖范围有哪些规定/fl/666102.html∙双方都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fl/666101.html∙证据采信规则 /fl/666100.html∙当事人承担哪些诉讼义务/fl/666099.html∙回避的程序 /fl/666098.html∙保证人与保证金能否并用/fl/666097.html∙房地产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096.html∙什么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不出示原件/fl/666095.html∙法庭调查按什么顺序进行/fl/666094.html∙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应具备哪些条件/fl/666093.html∙为什么要财产保全 /fl/666092.html∙哪些证据,不能在公开开庭时出示/fl/666091.html∙当事人可以不举证吗 /fl/666090.html ∙除当事人申请再审可以引起再审外,其他引起再审的途径还有吗 /fl/666089.html∙自诉案件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吗/fl/666088.html∙如何为先予执行提供担保/fl/666087.html∙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应提供哪些材料/fl/666086.html∙新的财产案件受理费速算法/fl/666085.html∙延长审限 /fl/666084.html∙证据有几种,都有哪些 /fl/666083.html∙申请执行期限如何计算呢/fl/666082.html∙怎样写经济纠纷诉讼案件的起诉状/fl/666081.html∙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吗/fl/666080.html∙律师可以为下述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fl/666079.html∙在什么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审判人员回避/fl/666078.html∙如何书写答辩状 /fl/666077.html∙财产全体的范围有哪些/fl/666076.html∙责令退出法庭 /fl/666075.html∙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及要求/fl/666074.html∙依法不追究原则 /fl/666073.html∙因铁路 /fl/666072.html∙起诉状主要写什么 /fl/666071.html∙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须知/fl/666070.html∙当事人的协议管辖违反我国法律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2018怎样处理 /fl/666069.html∙先予执行后申请人可否撤诉/fl/666068.html∙诉讼时效的中止 /fl/666067.html∙辩护的种类 /fl/666066.html∙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fl/666065.html∙第二审程序中的司法审查范围/fl/666064.html∙能否要回取保候审的保证金/fl/666063.html∙仲裁的基本原则 /fl/666062.html∙仲裁的特点 /fl/666061.html∙执行对象 /fl/666060.html∙诉讼分哪几种 /fl/666059.html∙法庭辩论应按什么顺序进行/fl/666058.html∙调解书的效力 /fl/666057.html∙第一审程序 /fl/666056.html∙仲裁和诉讼的区别(2018) /fl/666055.html∙代位权诉讼的法律规定/fl/666054.html∙借贷 /fl/666053.html∙特殊地域管辖 /fl/666052.html∙追诉时效延长的法定事由/fl/666051.html∙如果被执行人未按判决/fl/666050.html∙执行的条件 /fl/666049.html∙对不服判决上诉案件的裁判/fl/666048.html∙申请执行有无期限规定/fl/666047.html∙开庭审理的程序是什么/fl/666046.html∙哪些属于应当自行回避的情形/fl/666045.html∙时效的意义 /fl/666044.html∙在诉讼中怎样进行辩论/fl/666043.html∙法律对案件的审结期限是怎样规定的/fl/666042.html∙打官司找不到被告怎么处理/fl/666041.html∙河北省法院受理案件的级别管辖规定/fl/666040.html∙当事人对终审判决能否申请再审/fl/666039.html∙被告如何提起反诉 /fl/666038.html∙仲裁的类型 /fl/666037.html∙当事人享有哪些诉讼权利/fl/666036.html∙申请再审是否要交纳诉讼费用/fl/666035.html∙不服法院判决,拒收判决书是否有用/fl/666034.html∙申请再审法律上有何限制/fl/666033.html∙实物证据在案件移交时应怎样处理/fl/666032.html∙哪些期间不计入审理 /fl/666031.html ∙离婚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有哪些/fl/666030.html∙执行的根据 /fl/666029.html∙执行程序开始后,案外人可否提出不同意见/fl/666028.html∙哪些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fl/666027.html∙哪些案件可以减半交纳诉讼费/fl/666026.html∙当事人对生效判决不服可否申请再审/fl/666025.html∙购销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024.html∙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fl/666023.html∙仲裁诉讼须知 /fl/666022.html∙期间的种类 /fl/666021.html∙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fl/666020.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