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定性资料的分析
知识点:1. 定性分析的定义、特点 2. 审核、分类、归纳分析 3. 信度、效度分析重点:分析过程(审核、分类、归纳分析)难点:信度、效度分析
一、什么是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就是指研究者在对所搜集到的文字、声音、图片等资料进行系统审查、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过程,它是一个对资料的分类、描述、归纳、抽象的过程。
二、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有什么特点?(一)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定性分析这一目的要求定性分析必须立足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一(二)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定性分析是以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为研究对象。
(三)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定量分析有一个标准化程序,使用数学方法作出一个量的刻划,用数学语言表示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和判断,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可靠性。
而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使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变动,有很大灵活性。
(四)定性分析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归纳分析有一个不同于演绎分析的一般程序。
(五)定性分析对研究者及背景的敏感性
三、如何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过程包括资料的审核、分类和归纳分析三个阶段。
四、如何对定性资料进行审核?资料的审核主要从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审查。
(一)资料的真实性从使用研究方法方面进行审核从研究者本身来审核从研究对象方面进行审核(二)资料的准确性资料的准确性是指资料在反映研究问题方面的准确无误。
1 .一致率不同研究者同时研究同一
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 .吻合率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三)资料的有效性资料的有效性,是指所收集到的资料与研究课题的一致程度,即资料是否“切题”。
五、如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类?(一)资料分类的含义和类别资料分类是指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并为一类的过程。
分类一般分为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
现象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或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如把资料按年代、地区分类,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分类都属于现象分类。
(二)分类过程三个步骤:1. 开放式分类 2. 关系式分类在开放式分类的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已经归类的各类别之间的各种联系,并试图把所分的类别与类别之间建立一种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时间关系等。
3. 核心分类(三)分类的基本要求 1 .分类都应依据同一个分类标准进行 2 .分类应依据一定层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