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A.纳贡B.朝觐C.作战D.分封2.《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A.战乱频繁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3.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制石器②铁农具③磨制石器④青铜器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5.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说明商鞅变法后A.秦国国力增强B.分封制基本瓦解C.经济遭到破坏D.六国战斗力增强6.《史记》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7.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A.炎帝、盘古B.炎帝、黄帝C.黄帝、女娲D.盘古、女娲8.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9.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10.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91年,各诸侯王国王子封侯者达165人(见下表)。
导致该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汉武帝城阳赵国中山菑川河间济北齐国长沙代国广川鲁国胶东梁国衡山3324201711111111985311A.大肆分封诸侯B.地方广设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13个州部11.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12.《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候,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13.制作年代尺,可以有效学习历史。
牧野之战应当位下面年代尺的哪个位置?()A.A B.B C.C D.D.14.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5.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经济的交流16.通过比较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请你指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①利用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骨针②开始建造房屋③能够人工取火④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级发动的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运动。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八王之乱C.太平天国运动D.黄巾起义18.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19.夏商两代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A.加强国防充实武备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20.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B.“兼爱”“非攻”C.法治、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21.看下图,与我国最早的文字有关图片是A.B.C.D.22.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他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他”是A.禹B.启C.桀D.鲧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A.刘邦B.陈胜、吴广C.项羽D.刘邦、项羽24.我们确认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是依据A.考古发现B.神话传说C.文字记载D.专家推理25.柳宗元认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政”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政”指秦之“暴政”C.“制”是指郡县制D.柳宗元的判断正确26.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周推行分封制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27.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栏目展示并演绎了一件与计量有关的藏品“商鞅方升”(见下图)的前世今生。
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实施的哪一举措?A.奖励军功 B.奖励农耕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28.“夏传子,家天下”。
这里的“子”是指A.荀子B.墨子C.启D.孔子29.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B.它出现于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C.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D.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30.在秦朝的都城咸阳,有一位从事粮食经营的商人,他购进了一批小米和高粱,在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粮钱A.B.C.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题干中““天下苦秦久矣。
”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忍受秦朝的暴政很久了,暗示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战乱频繁不属于秦朝的暴政,A符合题意;徭役繁重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刑罚残酷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赋税沉重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是“天下苦秦”的原因,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题干中“天下苦秦”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致使大批农民脱离生产,田地荒芜。
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农民无法生存下去。
秦朝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族诛”“连坐”。
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我国铁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距今约6000年前的半坡文明与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器时代,由此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④②,C 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5.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增强,陆续攻占了其他诸侯国家的城市,故A 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后来舜向上天推荐与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世袭制是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国家的管理制度,不是选拔首领的制度,A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7.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提示1中的关键信息“神农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被称为“神农氏”;根据提示2中的关键信息“轩辕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本姓公孙,因出生地和成长地不同,又叫轩辕氏和姬氏。
因此,题干中所说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黄帝,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炎帝、黄帝。
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在涿鹿之战后,炎黄联合,发展为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8.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故A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故B不合题意;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云南”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元谋人。
9.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所以答案选D。
10.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各诸侯王国王子封侯者达165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各诸侯王国王子封侯者增多的现象的原因是汉武帝时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将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
汉武帝时期没有大肆分封诸侯,A不符合题意。
BD项与题干“各诸侯王国王子封侯者达165人”无关,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1.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C符合题意。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与“无为而治”无关,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2.C解析: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家分晋”,是发生在战国时期。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解析: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推翻商朝统治。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是夏朝建立;选项B是商朝建立;选项D东周建立;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