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
WANG LUO GOU JIAN
形成
分布
洋 流
影响
热 气 生 海海
量 候 物 洋洋

分航污

布行染


水洋体循环 Nhomakorabea环



形成
河河 流流 水水 文系 特特 征征
类型 环节 意义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核心考点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考点2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核心考点3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 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 大,积水较浅。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 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B.盐湖面积缩小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的面 积缩小,湖盆蒸发量减少。湖水盐度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同 时种植植被不能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此答案选B。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 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 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 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答案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 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 大,积水较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因只是
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
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
正确。故选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C.河谷
B.洪积扇 D.湖盆
解析 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
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
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 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核心考点 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 主干精讲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2.水平衡问题(降水的转换)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 成1~3题。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 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 数量关系的变化。
答案 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 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 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 发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