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2010-1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2010-1


(一)世界粮食的新危机
n 进入21世纪世界粮食安全成为热点关注话 题,近两年伴随着世界经济、能源、气候的 变化,粮食安全进入了新的危机, 2010,目 前世界粮食储备只够人类维持50天左右,大 大低于2007年初的169天。
n 3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数亿人面临饥饿 威胁
n 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粮食安全仍还严峻
u “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 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 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解读:三个含义,一是粮食供应量要有保证,二是保证 大家要有购买能力,三是买的粮食是符合食品健康 要求的。
2、多次修正与完善的概念
n 生存与健康所需足够食品( 1974年11月,FAO) n 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 1983年4月,萨乌马) n 不损害资源和生物系统( 1991年,FAO) n 安全、营养、健康食品(1996,FAO) n 消除贫困,有效的持续经济增长(1996,FAO) n 供给、持续稳定性、贫困三条件(1998,黄季






















4、作物栽培学科战略调整的设想 (2003年泰安的学科讨论)
三个方案: (1) 更名----直接更名为“作物生产科学”; (2)更概念----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宽和丰富; (3) 维 持 -----通 过 不 断 调 节 内 容 和 目 标 适 应 农 业
领导定拓效果:重视、精辟
课程内容安排
粮食安全与高产战略
一、作物生产现状、问题与趋势
二、粮食安全与高产战略 三、作物高产分析体系与技术途径1 四、作物高产分析体系与技术途径2 五、作物生长调控机制与化控技术
第二部:资源高效专题
一、作物高光效与抗逆分子机制 二、作物营养高效生理机制与分子基础
n 第三部:生态安全专题
一些国家具有生产能力,也扩大消费力,控制全球粮食,炒作能源危 机,炒作气候变化、农业跨国公司的粮食产品的垄断
世界粮食危机与能源战略
2007年 12月 , 美 国 众议院通过了《新能源 法案》。该法案鼓励大 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 使 用 量 , 计 划 到 2022年 生产360亿加仑的生物燃 料。其中,由玉米生产 的为150亿加仑,需要消 耗约1.4亿吨玉米。保障 国家能源安全。
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和创新的结果
生物、信息、计算机、新材料、
现代技术立、体资多源熟、、产稀 栽高植 、品效高 化抗产 控逆、 栽高新培吨培技理粮理术论田论和与、与资技高技源术稳术节,低约作与物精产准品定化量生栽产
产综合理论与技术
作物生育规律、器官
建成、产量形成

群众高产典型 的总五结与研究 六




n 全球:1972~1974年间连续天灾 造成粮食减产,同时需求量增加, 在世界贸易上出现了接连争夺粮食 现象,并使粮食价格上涨了2倍, 造成了世界粮食恐慌。
n 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61)
n(二)粮食安全概念变化中在不断完善
1、粮食安全的最初概念
u 1974年11月于罗马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 出“粮食安全”的问题。
用学科。
领导决策的作物生产目标与技术
(十字方针与八字宪法)
中国农业特色:目标与技术的领导定拓
生产目标的领导定拓
温总理批示
n 发展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实 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2003)。
生产技术的领导定拓
毛主席的指示
农业八字宪法:作物生产的8个关键技术
1. 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2. 肥-----科学施肥,保障作物的有效营养; 3. 水-----有效供水,保障作物水份需要; 4. 种-----选育优良品种,发挥作物遗传潜力; 5. 密-----合理密植,发挥群体增产效应; 6. 保-----防治病虫草害,天气灾害,保产丰收; 7. 管-----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稳产丰收; 8. 工-----精耕细作田间作业,实现高产高效。
作物栽培学独立学科的特点
学科独立性的条件:
q 性质:综合性、实用性和公益性 q 对象:环境、作物、措施关系 q 任务:探索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
理论与技术(具有学科特点)。 q 发展与地位:
作物栽培是一门历史悠久和传统的学 科,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作物栽培学发展是适应农业发展 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一、全球环境变化与作物生产 二、现代耕作制与节能减排
15
n 第四部:综合专题
一、研究方法1
(作物高产方法与抗倒力测定)
二、研究方法2
(光合测定与激素测定)
三、专题讨论 1、高产高效 2、
优质安全 3、农业发展
四、考核
30
第一章
粮食安全与高产科技战略
一、世界粮食危机催生粮食安全概念
二、世界粮食安全挑战中国粮食安全 三、粮食科技全面布局的战略至高点 四、中国特色粮食高产策略的科技规划
2、学科定义
n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教委:作物栽培方向的研究生 必选课----是栽培学与作物生理学的再继续学习)
n 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 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采 取栽培技术措施(技术)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 质高效目的(目标)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单地说是研究作物生产目标的理论与技术。
q 作物生产的产品化
作物栽培学丰富内涵、调整学科定义和边界
以农户或区域作物生产系统为对象, 研究作物产品生产与市场经济及生态的 关系、作物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及其与 环境和措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探 讨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优质的理论与管理 技术,实现产品的目标要求,以获得最 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一门综合性应
3、“作物生产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q 作物生产规划与产品质量标准 Ø 作物生产规划与市场风险预测原理与技术 Ø 作物产品质量标准按着不同特点产品质量要求明确技术 标准和生产规划。
q 作物生产技术与栽培规程 Ø 作物高产、优质或超高产生产的研究 Ø 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Ø 保护性农作制与生产管理技术 Ø 设施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Ø 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原理与技术 Ø 胁迫条件下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理论与技术。 Ø 高新技术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1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第一讲
课程简介 粮食安全与高产科技战略
赵明
课程简介
n 学科划分 n 学科定义 n 学科发展 n 学科讨论
1、学科划分
国家教委学科划分: 一级(作物科学) 二级自主性(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生 理学、种子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种质资源、作物育种、农业生物学、 作物栽培均为一级学科
展的需要
方案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定位为“作物 生产科学”(CropProductionScience)
将作物栽培学定为“作物生产科学”可以大大拓宽学 科发展空间,更加适应农业发展新时期的特点。 其有利之处在于:
q 适合于作物生产的产品化发展趋势; q 适应于市场对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
18.4
18
17.6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u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变化
第一个阶段:从粮食供给不足到粮食供需平衡; 第二个阶段:粮食总量相对过剩; 第三个阶段:粮食供求再度紧张。
一、世界粮食危机催化粮食安全概念
(一)世界粮食生产过程与特殊危机发生 (二)粮食安全概念变化中在不断完善 (三)当前世界粮食危机 (四)中国粮食生产与挑战
(一)世界粮食生产过程与特殊危机发生
1、世界粮食生产过程的三个阶段
产量(万吨) 1961 1970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布朗归结: “世界8亿机动车主和20亿贫困人口将大规模 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 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
(二)中国粮食现状与挑战
1. 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特点 2. 粮食生产面临的多重挑战

粮 4


2
6
5
3
1
0
1、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特点
总产量(亿吨)
费需求; q 在作物栽培的产中生产基础上,可以联系产前和
产后的关系;拓宽了学科的发展空间和余地; q 更加突出作物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标
准; q 益于中国农业逐步与国际接轨; q 与耕作学的重新定位相适应。
发展战略
2、“作物生产科学”
(CropProductionScience)的定义
研究作物产品生产市场经济标准, 确定布局和配置资源;研究作物生长发育 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生态环 境条件、人为措施的相互关系,探讨作物 持续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理论与 技术措施,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农 业科学。
111122221111111222211999900999999000090099099000078999909899900067245824801639537150
现在
年份
5.75亿吨 5.0亿吨 0.90
0.37 0.37
5.03 5.03
2020
新增 粮食 需求
目前 粮食 生产 能力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