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第三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例1:设某区段内i、j、k三站相邻,i—j 的纯运行时分为30min, j—k 的纯运行时分为20min ,j 站是下行技术需要停车站,停站 时间标准为15min,若该区段的通过能力受i—j 和j—k区间限制, 请合理铺画i—j 和j—k区间的会车方案,使得区段的通过能力最
大。已知: t起 2 min, t停 1min, 不 5 min, 会 2mim。
2
5 10 2
T i j 周
40 min
T jk 周
36mim
n 1440 36(对) 40
① 单向停车站
例2:设某区段内i、j、k三站相邻,i—j 的纯运行时分为30min,
j—k 的纯运行时分为28min ,j 站是上行技术需要停车站,停站 时间标准为15min,若该区段的通过能力受i—j 和j—k区间限制, 请合理铺画i—j 和j—k区间的会车方案,使得区段的通过能力最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6单线不成对非追踪运行图(单线连发运行图)
1、单线不成对非追踪运行图的特点:
3.2.6单线不成对非追踪运行图(单线连发运行图)
2、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方法一:
n=1T4周4不0 n周 (列)
n=1T4周4不0 n周 (列)
T周
T列
T周不=T周 1 T列 1
t4
i 站
T jk 周
t起停
t jk 运
t2
k 站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② 双向停车站:
T i j 周
t起停
ti j 运
t2
i 站
T jk 周
t起停
t jk 运
t4
k 站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② 双向停车站:
确定运行线的相对位置:
t2
j 会
t1 t站上-t2
1440 n
n n
T周
(
n n
n n
)T列

不=
n n
1440 n
不T周
(1

)T列
n
1440
不T周 (1 不 )T列
n 不 n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6单线不成对非追踪运行图(单线连发运行图)
3、单线不成对非追踪运行图的铺画:
例1:某区段重车方向为上行,不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② 双向停车站: 将例3用交错会车方案铺画:
T i j 周
T jk 周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② 双向停车站: 交错会车的有利条件:
(1)
ti j

t jk

时:
T jk 周
Tjk
j 不


会Tjkt jk 运上t站j 下t jk 运下
T周
同时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n=(1440 T固)n周d有效 T周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3 平行运行图运行图周期的计算
T周
T周= t运上
a 站
t起
t运下
t停
b 站
= t运 站 t起停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4 两个概念
t起 2 min, t停 1min, 不 5 min, 会 2mim。
2
2
6
6
2
② 双向停车站:
例2:设某区段内i、j、k三站相邻,i—j 的纯运行时分为30min,j— k 的纯运行时分为20min ,j 站是双向技术需要停车站,停站时间标 准为8min,若该区段的通过能力受i—j 和j—k区间限制,请合理铺画 i—j 和j—k区间的会车方案,使得区段的通过能力最大。已知:
t起 2 min, t停 1min, 不 5 min, 会 2mim。
2
2
6
6
2
△t=1
2
3
5
5
2
② 双向停车站:
例3:设某区段内i、j、k三站相邻,i—j 的纯运行时分为30min,j— k 的纯运行时分为26min ,j 站是双向技术需要停车站,停站时间标 准为8min,若该区段的通过能力受i—j 和j—k区间限制,请合理铺画 i—j 和j—k区间的会车方案,使得区段的通过能力最大。已知:
站作业时间标准 t技上 t技下 t技,若该区段的通过能力受i—j 和j—k区间 限制,请合理铺画i—j 和j—k区间的会车方案,使得区段的通过能力
最大。
小区间大开口,大区间小开口
小区间小开口,大区间大开口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② 双向停车站:
T i j 周
t起停
ti j 运
2 3
,要求运行线铺画方案为上
行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站。请合理铺画会车方案。已知:
t起 2 min, t停 1min, 不 5 min, 会 2mim。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一列停车一列通过时,一个区间内运行线的铺画方案为:
T周
T周=t运上 (会 t起) t运下 (t停 不)
T周
T周
T周=(会 t起) t运上 (t停 不) t运下
T周
T周=(会 t起) t运下 (会 t起) t运上 T周=t运上 (t停 不) t运下 (t停 不)
限制区间:一个区段中,运行图周期最大的区间, 称为该区段的限制区间。
限制区间的通过能力即为该区段的通过能力。
困难区间 :一个区段中,t运 最大的区间,称为
该区段的困难区间。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1、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的特点: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1 铁路运输能力概述 3.1.3 铁路通过能力分类
设计通过能力:
预计新线修建以后或现有铁路技术改造以后,铁路区段固定 设备所能达到的能力。
现有通过能力:
在现有的固定设备、现行的行车组织方法和现有的运输组织 水平的条件下,铁路区段可能达到的能力。
需要通过能力:
在一定时期内,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铁路 区段所应具备的能力。
n 若一个运行图周期内包含的列车对数或列数用 周
表示,则放行一列或一对列车平均占用该区间时间应为:
t均占
T周 n周
不考虑其他因素,一个特定区段一昼夜能通行对数或
列数为:
n 1440 1440n周
t均占
T周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t4 t1 t站下
i 站
i 会
k 站
k 会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② 双向停车站:
+△t -△t
-△t
当 T周i j T周jk 时:最优方案;
当 T周i j
T jk 周
时:对方案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

T i j 周
t
T jk 周
t
时,
t 取得最优值:
t
1 2
T周j k
T周i j
大。已知: t起 2 min, t停 1min, 不 5 min, 会 2mim。
2 2 +△t 13 -△t
t
1 2
T周j k
T周i j
2
6 9
2
2
② 双向停车站:
例:设某区段内i、j、k三站相邻,i—j是大区间,j—k是小区间,j
站是双向停车站,进行机车给水作业。为简化起见,令双方向列车停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1 铁路运输能力概述
3.1.4 输送能力的概念
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类型和行车组 织方法条件下,按照机车车辆和乘务员的现有数 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最多货物吨数。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1 计算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基本原理
对单线而言
上下行列车数相等 上下行列车数不相等
用“对”表示 分上下行用“列”表示
对复线而言
分上下行用“列”表示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1 铁路运输能力概述 3.1.2 影响区段通过能力的因素
1、“软件”因素
行车组织方法; 管理水平; 铁路员工技术熟练程度、协同精神。
2、“硬件”因素
区间; 车站; 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 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
32
45
32
39
37
36
4、会车方案的铺画 例3
4、会车方案的铺画 例4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5 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4、会车方案的铺画: (2)区段内有技术需要停车站时:
① 单向停车站:
b站为上行技术需要停车站
b站为下行技术需要停车站
① 单向停车站
一、平行运行图 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相同,且上
下行方向列车在同一车站上都采取相同的交会方式。
二、运行图周期 T周
平行运行图中,一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称 为运行图周期.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2.1 计算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基本原理
T周
(a)单线成对非追踪运行图
t起 2 min, t停 1min, 不 5 min, 会 2mim。
2
2 66
△t=4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