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演讲
失去孙中山后 的宋庆龄,32 岁
这是丈夫逝世后的照片。眉宇间,能看 出她的凄苦与哀愁。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1926 年1 月8 日,宋庆龄 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 大会。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草案,重申了国民党“一大” 的纲领,惩处了右派分子。她 本人也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 委员、中央妇女部部长。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 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 的一天。宋庆龄也同全国人民一道沉 浸在无比的激动和欢乐之中。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 会常务委员。
1. 简介
2.爱情、革命、理想 3.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4.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
5.为新中国而奋斗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伟大的宋庆龄
•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 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 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 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 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 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 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 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 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 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 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 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 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 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 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 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爱情、革命和理想
1894 年,孙中山第一次在宋家见 到了宋庆龄。1915年10月25日,宋
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 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 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 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 “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 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我当时并不是爱上 他,而是出于对英雄 的景仰。我偷跑出去 协助他工作,是出于 少女的罗曼蒂克的念 头——但这是一个好 念头。我想为拯救中 国出力,而孙博士是 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 人,所以,我想帮助 他。”
1919年, 国父孙中 山与国母 宋庆龄的 结婚4周 年纪念照。
孙中山对婚后的生活也 是极为满意的,他说: “我的妻子,是受过美国 大学教育的女性,是我的 最早合作者和朋友的女儿。 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这是我过去从未享受过的 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与 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 活在一起,我是多么幸 福。”
谢谢观赏
• • • • • 演讲:张秀萍 总策划:张蕊 文稿:左池 卢超娜 PPT制作:邱实 田艳艳 王丹阳 校对:丁虹懿 宋佳
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
在淞沪抗战期间,宋庆龄以 全部精力投入支前工作中。她 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亲临前线, 或鼓励将士浴血奋战,或慰劳 官兵奋勇杀敌。有时敌机就在 上空袭击,她却镇定自若,一 派巾帼大将风度。
抗战期 间1942 年,宋 庆龄49 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她到处作抗日演讲,撰写救亡文章, 呼吁人民行动起来为抗战出钱出力。有 一次,她来到上海南洋女子中学演讲, 教师和学生很快就把礼堂坐得满满的。 宋庆龄这天穿着十分朴素的衣衫,脸上 挂着慈祥的充满胜利信心的微笑,操着 十分亲切的上海地方口音,生动地向师 生们介绍当时的抗日形势。她慷慨激昂, 热情洋溢,号召妇女们要爱国、爱人民, 为中国的抗战贡献出一份力量。
上海中西女塾
• 宋庆龄作为一位女性,对于 妇女在过去年代所处的悲惨、 屈辱地位及奋起抗争的历史, 自有其深切的感受,因而对 于妇女解放更有著执著的追 求。
宋庆龄对妇女运动最突出 的贡献,是从理论上论述 了妇女的地位及妇女争取 解放的道路。她把妇女和 儿童工作提高到关系民族 兴衰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 的高度,使整个社会在认 识上跃升了一大步从而为 开创妇幼工作新局面创造 了条件。
宋庆龄热爱共产党,在她的一 生中,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 工作。即使是革命形势处于极端 困难的时期,她也是坚定不移地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她确信 “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 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 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 锁,才能实现社会主义。”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我们已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以她赤诚 的爱国主义热忱,以她执著的社会主义信念、以她 无私无畏地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类进步事业不懈 奋斗的精神为榜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她执着的爱祖国、 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和平的杰出思想、高贵 品质,及其崇高精神为榜样,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 和作用,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振奋 精神、励精图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 锐意创新以创造性的劳动和独特的工作,努力开拓 宋庆龄事业的新篇章,迎接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 大复兴!
宋庆龄不顾家庭和社会的 压力,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1927 年8 月,为寻找中国 革命胜利途径,实现孙中山 的遗愿,经过同友人的共同 商讨,宋庆龄决定离开中国, 去莫斯科。
1927年,宋庆 龄34岁
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 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 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 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蒋介石的 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 极大愤慨,全国很快掀起了抗 日反蒋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