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者这是我在基层工作总结的一点经验,请大家指教。
一、业务能力作为基层管理者首先要熟知自己管辖范围内员工工作的内容、程序及制度,并能熟练*作。
只有这样,基层管理者才能在员工工作时起到有效监督、指导的作用,并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协助。
如果基层管理者对自己管辖范围内员工工作的内容、程序及制度不了解、不掌握,就无法在员工工作出现偏差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就无法在员工工作出现空缺时时给予及时的补位,就无法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给予员工有效的培训,要想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基层管理者来自于员工中的业务尖子的原因。
作为基层管理者不能只限于已知的程序范围,要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对程序不断更新,以达到不断进步的作用。
这就要求基层管理者好学、好研究,带领团队不断提高。
二、自我约束力基层管理者最先应管理好的就是自己。
规定的制度自己应最先遵守,起到榜样作用,只有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项制度能否贯彻执行基层管理者自己的表现为员工起着上行下效的重要作用。
就拿迟到早退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基层管理者自己迟到早退,员工势必跟着迟到早退,而基层管理者在管理这一现象时也会明显底气不足,更无从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三、工作积极性要想让员工工作具有积极性,基层管理者首先要工作积极,为员工起到带头作用。
在面对困难时,基层管理者要首当其冲地工作在第一线,带领员工一起战胜困难。
如果基层管理者在困难时期只是在一旁指手划脚,让员工冲锋陷阵,相信没有一位员工会心甘情愿地卖苦力。
B座开荒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果饭店各基层管理者没有加班加点带领员工奋斗在开荒第一线,B座就不会按期完成开荒任务。
四、正确决策,敢于承担责任任何企业需要的是办实事的管理者,而作为基层管理者更是一线员工的顶梁柱。
正因为基层管理者比普通员工有经验、有技术、有办法、有分寸、有高度,所以在员工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基层管理者就应挺身而出,教员工如何解决难题。
在员工的眼中,基层管理者也许与普通员工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员工最需要帮助时,基层管理者的价值由此而体现。
试想当员工用求助的目光望向基层管理者时,基层管理者不但不能做出正确决策,反而躲避难题,出现问题后只会怪员工没有做好,这样的基层管理者在员工心目中的威望将会处于什么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基层管理者的能力与权力有限,在自己权限范围内解决不了的事千万不要随意做主,但应向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行动。
五、使用有效的管理办法1、检查与奖惩相结合检查是检验产品质量好坏的有效途径。
基层管理者应经常检查员工*作程序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完整、产品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员工是否遵守岗位规章制度等。
*作程序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所谓的程序管理就是在员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监督,发现偏差及时更正,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合格。
记录具有可追溯性,酒店工作中各项记录交接都是十分重要的,稍有遗漏都可能酿成大错。
所谓的痕迹管理就是要求任何工作内容都能落实到文字上,做到有据可查。
酒店产品不同于其它产品,由于服务无形的特点,宾客满意度成为衡量酒店产品是否优质的唯一标准。
尽管如此,许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仍是在我们掌控之中的。
如设施设备、原材料、卫生、物品配备、基础工作(如铺床质量)等,所谓的事前控制就是需要基层管理者在产品提供前发现问题所在,预见到问题产生的后果,提前整改,保证为客人提供的是合格产品。
即使基层管理者严格自律,也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自觉遵守岗位规章制度,这取决于员工的自身素质、天生性格和工作态度等因素。
但是通过检查和及时管理基层管理者能尽可能的减少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发生。
如果一名员工违反了规章制度,基层管理者对此现象不加以管束,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员工违反规章制度,久而久之整个团队会成为一盘散沙。
就好像一只羊跳进了山谷,就会有更多的羊往山谷里跳,直至整个羊群坠谷,这就是羊群效应。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容纳多少水取决木桶最短的那根木板。
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所以基层管理者要通过不断检查找出团队中最薄弱的环节并下狠功夫。
“想要得到什么就奖励什么,想要避免什么就惩罚什么。
”对奖励不要吝啬,对惩罚也不要手软,做到奖惩分明。
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向团队目标发展,减少与团队目标相反的行为出现。
对员工只有惩没有奖,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对员工只有奖没有惩,会使员工骄傲自满,无视制度,所以基层管理者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并在执行奖惩机制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因为私人感情出现偏袒或者报复行为,否则不仅会使员工对管理层失去信任,产生消极心理,更严重者还会破坏团队气氛使整个团队向畸形发展。
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好刀用在刀刃上”,作为基层管理者要能预见到工作量的大小,根据工作量灵活合理地安排好员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在工作量大的时候有足够人员运转,在工作量小的时候在经营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让员工得到适当休息。
这样不仅能够使员工精神饱满地工作,也不会造成人力浪费。
3、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不是放纵式管理,有的员工将人性化管理理解成一团和气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是相辅相承的。
在员工做了违反原则的事情,比如违反了工作纪律,制度管理是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
而当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出现了困难或者在思想上出现很大波动,作为基层管理者就应该关心员工的疾苦,与员工谈心,找出问题所在,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虽然基层管理者的能力有限,但是通过基层管理者的努力,多少会减轻员工的痛苦程度,让员工感到一丝温暖。
亲和力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整日摆着一副铁面无私的脸孔,员工不但不会给基层管理者任何关心的机会,有的员工还会对基层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
六、对上级和下级负责基层管理者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正确理解和向员工传达上级的各项指令及团队精神,并认真贯彻于基层工作中,也要广泛了解员工思想和团队动态并无误地汇报给上级,成为上级和下级的沟通桥梁。
让员工明确团队的目标,也要向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团队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基层管理者本着对企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员工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工作,一定会在管理工作中有所进步的。
然基层管理者的能力有限,但是通过基层管理者的努力,多少会减轻员工的痛苦程度,让员工感到一丝温暖。
亲和力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整日摆着一副铁面无私的脸孔,员工不但不会给基层管理者任何关心的机会,有的员工还会对基层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
困局中的职业经理人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永远是一对矛盾。
但这矛盾在中国的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
私人老板,由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经验等,凭自己的胆略(当然也有机会)获取了成功。
因为他不是开餐馆的王总、炸油条的李总、开宠物店的吴总,他做的大生意是房地产抑或是大的零售业,也可能是大的制造业等。
难得他有这样的发展,他才觉得有必要雇佣比自己智商更高的职业经理人了。
但是,在中国,尤其是在民营经济中,做职业经理人是比较难的。
你要忍受老板、股东随意发号施令或添兵补将,你要忍受老板时时刻刻的质询和所谓的金口玉言,尤其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跟其打天下的八千子弟兵的明里暗里的攻讦你,评价你,他们的话在老板那儿或一个圈子里好使,你一个不留神就被孤立了,没准不明不白地就被人暗算而下课呢。
民营企业中,很少有像李嘉诚这样的谦谦君子,有的老板就说:“本公司是我的,离了谁都行,离了我不行!”此话亦然,但话有三说,既然你请了总经理、CEO之类的就别出此言。
此话对职业经理人的威信颇有影响,下面的人会听话听音:噢,敢情咱老板把你个总经理只当个摆设!你还别感觉太好,急了我就去老板那儿参你,反正老板也并不把你当回事。
正因如此,民企的职业经理换人频频,却没有大的起色,说有起色,正是这个行业出奇的好,不需要企业的内功强大,加上老板亲自操刀,可能会好一些。
但这正是私企的命门的所在,一个公众的透明的股份制企业,从企业文化上就先你一步。
万科这样的企业,自上而下均是经理人管企业,它的运行和提高是必然的,尤其是行业市道不好的情况下,更显出其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力量。
我有一个朋友,是中国前几名导演的编剧。
前两年张艺谋的《英雄》出笼,世面上的评论五花八门,我去影院看了一场,觉得色彩绚烂,场面宏大,但一进入故事情节便苍白无力,无一是处。
编剧朋友原与张是一个电影厂的多年同事,谈到张的《英雄》,一叹再叹,言:张导将自己的班子搞成小朝廷了,自己成了皇帝。
言下之意,是张当老板了,这张家班,离了谁都行,唯有离了张艺谋不行。
如此这般,说好话的人多了,奉承的人多了,自己也听不得不同见解了。
结果是自己的作品质量下降没有市场,声誉也颇受影响。
干企业也是如此,老板要兼听则明。
即便是你的小朝廷,也要做个圣君明君吧。
庙堂之上,一定要明白江湖之远,世上任何事情,不是一个人撑一把伞,就能比天大的。
而职业经理人恰恰是老板狂妄自大的缓冲剂。
我们有些经理人也容易犯一种毛病,总把老板当哥们,老板一两句“肺腑之言”,便感动地热泪盈盈,“士为知己者死”等豪言壮语便喊出来了,冲锋陷阵、攻城拔寨,时不时,在老板面前还表现表现,全然是一幅敢为老板赴汤蹈火的换帖兄弟似的。
当然啦,男人么,当讲义气,重道义,甚至轻生死,舍生取义都是男子汉铁胆剑心的写照,但管企业切不可这样,别说老板哪天不高兴,把你挂起来了,单是管理企业,一定要理性,要用制度和流程去管人、管事。
当然,企业的忠诚度至关重要,但不是向老板表忠心,而是以“企业利益高于一切”为行事做人的原则去做职业经理人。
正所谓,是责任心和道德感使然也。
做职业经理人,就是要化解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经理人不能迷信老板,也不能脱离老板,这就是一对运行着的矛盾。
尤其在行业和市场好的情况下,经理人好当,若在市场不好,企业出现困难的情况下,经理人更显出其英雄本色。
此时,由于资金、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压力,老板就会情不自禁地插手企业,成了所谓的救世主。
他有这种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因为企业是他的,他怕度不过这个难关,所以,此时便显得老板的重要了。
其实不然,那是企业遇到困难使老板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变得不那么潇洒、不那么心静如水了。
当然,企业盈利是第一原则。
老板秉承的是赚钱、赚钱、再赚钱。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利益决定一切。
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企业就是部赚钱的机器。
其实,纵然如此,这部机器也要很好的技工来操作,由他来保养、维修,而这合格的技工便是职业经理人。
所以,越是企业困难时期,越需要有经验的职业经理,由他与老板一道去共同度过一个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