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2、室内建立地层影像标志
3、野外验证,反复对比,进行修正
4、进行区域地层解译,最后勾绘地层界线,完成区域地层解译图
(二)影像地层划分依据
1、影像地层层位关系
2、影像特征
3、地层不整合
4、影像标志层的利用
5、工作任务与要求
(三)地层角度不整合的解译
1、区域性产状不同的新、老两套地层相接触,走向斜交;或同一地
四、变质岩的解译
(一)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
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
岩接近。决定变质岩波谱特征的主要是矿物成分。
(二)变质岩的图形特征
正变质岩在图像上具备岩浆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重影像
特征。例如:侵入岩体的块状图形背景上叠加了许多细断续线
(三)褶皱类型的确定
1、正常褶皱:两翼岩层向相反方向倾斜的褶皱
①直立褶皱
以褶皱轴部为中心,向两翼岩层对称重复出现,表现为色调或
色带、地貌、地形组合、岩层、裂隙、水系花纹等对称重复,同一高度
上两翼岩层出露宽度相同或相似。
岩层三角面或单面山地形沿褶皱轴线分布,形态相似。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或向斜成岭,背斜成谷,褶皱两翼岩层
和其相邻的两沟谷之间用直线相连所得的三角形平面。
①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三角面尖端指向河流上游,岩层倾向上游
②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
A、当岩层倾角大于地形坡角时,岩层三角面尖端指向下游,
岩层倾向下游。
B、当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时,三角面尖端指向河流上游,
岩层倾向下游(尖端的反方向是岩层倾向)。
⑵利用单面山进行判别
侵入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方形、团块
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火山岩,由于火山机构保存比较完整,它们往往以
醒目的图形:锥形、舌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
展现在图像上。熔岩面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
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
PDF文
陡,转折端部位范围很小,多呈尖棱状,并此起彼伏交错出现。
2、宽展型褶皱
在图像上,呈疏密相间的平行条带状图案,是由一系列平行的褶
皱组成,背、向斜解译程度相当高,为隔挡式与隔槽式,窄背斜,宽
向斜,则为隔挡式,相反,则为隔槽式。
3、平缓型褶皱
在图像上,呈许多单个的或零散分布的环形或同心环状图案。它
们大多是短轴背斜、向斜、穹窿,构造盆地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
、B不等高的第三点X
c、连接A、B的直线就是岩层的走向线,过X作AB的垂线XZ,
XZ就代表岩层的倾向
d、在AB线上截取线段YZ,使其长度等于X与A、B间的高差
△h,连接XY,夹角α就是岩层的倾角。
二、褶皱构造解译
(一)褶皱构造的解译标志
1、色调、图形标志
图像上表现为由不同色调的平行状条带所组成的闭合图
谷坡常呈阶梯状形态。
PDF文
如果只看封闭的轮廓,易认为褶皱,这时应该注意它
的产状,看各岩层是否按等高度出露,尤其在沟中应注意
追索层面的产状。
梯田与水平岩层的区别
①地层的界线是互相平行而连续的,梯田不连续也不
平行
②地层之间,各层的色调灰度,在横向上变化不大,
而梯田横向上变化明显
③地层影像线密集,中间明暗相同,梯田宽而单一
为叠加褶皱最重要的标志。
③早期转折端呈尖棱状,且有虚脱和拉断现象;后期转折端呈圆
滑状。
④大型褶皱转折端部位存在有其轴面走向横切大褶皱轴而面的小
褶皱,可作为帮助发现褶皱叠加的标志。
(四)褶皱构造的组合形态
1、紧闭型褶皱
在图像上,呈重复、密集的平行条带状图案,是由一系列线状背
斜、向斜相互平行,紧密排列而成,而且定向延伸很远,翼部地层很
不甚发育
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
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
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
被一般不发育
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
二、沉积岩的解译
(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
层在不同地段分别与不同时代及产状的其它地层相接触,接触面产状与上
覆新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2、较老地层中的构造形迹、岩脉、侵入体等,被上覆新地层截然掩
盖;上下地层构造线方向、褶皱形式、褶皱断裂发育程度明显不同。
3、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不同
4、不整合面上、下层位具有不同的地貌景观或水系特征。
5、有时,从图像上还可直接看到不整合面上由上覆地层的底砾岩形
坡顺层面
顺向坡水系近于平行且较稀
河谷顺倾向
地形较缓
坡反层面
逆向坡水系方向性差,呈扭曲状,密度大
沟谷分叉多,河谷顺节理、断裂发育
产状陡
PDF文
2、倾角估计
①目估法
②利用立体镜目估产状可获得定量的数据
③地形图法
a、首先在图像上选好待测的岩层三角面,然后转绘到地形
图上
b、在地形图上选择同一层面上高度相同的两个点A、B及与A
露,层理构造显示出来,在图像上表现为由不同色调或
微地貌条带围绕山包或山梁,呈封闭的环带状图形,各
岩层面的露头线与等高线形态相似,依地形情况不同,
可组成同心环状、贝壳状、花边状、指纹状、脑纹状等
纹形图案。水平岩层在地貌上常形成方山(平顶山或桌
状山),它们与沟谷一起可组成十分壮观的方山峡谷地
貌景观。若水平岩层由软硬相间的岩石组成,其山坡、
遥感地质学
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
(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
1、岩石的颜色
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
3、岩石的湿度
4、岩石的透水性
5、岩石抗侵蚀性
(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
(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
①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
成的小陡坎
6、因不整合面是一个古剥蚀面,还可能保留古风壳,在大比例尺航
片上,可看到色调与老地层是逐渐过渡的,与新地层却截然分明。
PDF文
一、岩层产状判断
(一)水平岩层的影像特征
此处所说的水平岩层泛指倾角小于5度的岩层。它
们在图像上呈现的影像特征随地形切割程度不同而异。
在地形遭受强烈切割的地区,由于下伏岩层同时剥
指向一致,图形完全相似,则属等斜褶皱。转折端处层序正常。
易将等斜褶皱误判为单斜构造,可追索转折端,注意岩层出露宽
度,和岩层三角面形态差异。
PDF文
3、短轴褶皱
岩层圈闭,平行的色带呈环状或椭圆状,岩层有规律地向四周或
朝向色环中心倾斜,转折端圆滑,可单个出现或成群出现,包括穹
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4、箱状褶皱
①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
表性并少覆盖的地段
②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
③有航空像片像对,以便进行立体观察。建立影像地层单位时,
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分层、立体观察
④尽量有野外实测剖面资料。最好所选择的影像地层剖面位置,
与野外测制的地层剖面位置一致,减少野外地层剖面测制的工作量
各自彼此分开,互不相连,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串分布或斜列分布,
倾角近似,可出现对称的地形特征。
②斜歪褶皱
褶皱两翼相同高度上岩层出露宽度不同,一翼宽,一翼窄。
岩层三角面形状在两翼表现不同,缓翼三角面尖端较尖、长,
陡翼三角面尖端较宽、短,甚至成直线状条带。
褶皱两翼不对称。
2、倒转褶皱
两翼岩层同向倾斜,并沿某一界面两侧三角面的形态有明显差别
两翼岩层三角面尖端和单面山缓坡指向同一方向。若三角面尖端
是最关键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
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
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
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不同的色调、水
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
PDF
三、岩浆岩的解译
(一)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石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
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
暗色矿物多少
浅色矿物少多
岩石反射率低高
像片上色调深浅
黑色深灰灰浅灰灰白白
(二)岩浆岩的图形特征
),也就是岩层三角面尖端相向或相背分布时,可说明褶皱的
存在。
单面山地形的对称分布也可判断褶皱的存在。因为正常
褶皱的两翼,倾向坡总是相对或相背分布。
PDF文
3、岩层对称重复出现
图像上岩层的对称重复主要表现为色调或色带的对称重
复出现,其次,当岩层出露宽度大,岩性差异明显时,也能通过
地形组合、水系花纹图案的对称分布反映出来。
纹或肠状线纹,这些线纹往往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们和围岩
的断续线纹走向一致。
副变质岩在遥感图像上具备沉积岩和火山岩与变质作用
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即沉积岩的图形类型加细断续条纹条带
,或复杂的回曲状条纹条带。
(三)变质岩岩性解译
五、地层分析
(一)地层解译的工作程序
1、在前人资料或野外踏勘基础上,选择标准解译地层剖面
形。由于形成条件不同,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以及其它不
规则图形等多种形态,并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