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ppt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ppt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
事物本身。(代担心) -
26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 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 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 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
19
品味拟人的妙处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 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 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 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 泪滴。
有一个人的脸,下半身子长在水里。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
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侄儿宏儿。③他
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
子和金属梯 子。
-
18
比拟要注意问题
1、必须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必须有相近的地方, 才能把物写得像人,或把人写得像物一样。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 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 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 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
22
区别:比喻与比拟
1.比喻的重点在“喻”,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 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它直接把甲当 作乙来描述。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不出 现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 浑然一体。
喻体不当
-
9
品味比喻的妙处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 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 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 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 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
10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 或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 种不期待的伤痛。
山。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
他。
-
7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 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③表达感情。
-
8
6、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
25
借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
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
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
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
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
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
20
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
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
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
珍珠闪烁着光华。
-
2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30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是
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
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
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
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
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
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
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
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
36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 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 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 件,也不是比喻。
-
6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 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
31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 雪帘雾障里。
-
32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 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 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
4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 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
23
你来辨别一下
1.晕月爬过墙来。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 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24
三、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 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
-
16
二、比拟
概念: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 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 种修辞格叫 比拟 。
构成及种类: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 体,用来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拟体。根据拟 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 类。
-
17
1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
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 人格化。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 高山低头把路让。 ②可是, 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 到枕头边上,我 还听见零零星星几滴雨声。③油蛉在这里低
2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
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或者使甲事物具有
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①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
-
34
四、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
35
(2)分句排比
-
27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
28
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中以“丝竹”代“音 乐”。
③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中的“鞍马”代“客 人” (白居易《琵琶行》) 。
D、马路和汽车好比钢琴和二胡一样,没有好的二 胡,钢琴就奏不出动听的乐曲;没有好的马路,汽 车也不能跑得顺畅。
-
14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 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 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
1
修辞在高考中如何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 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
2
往年高考考查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借代
排比
对偶
夸张设问反问2007年新增加考项:反复
-
3
一、比 喻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 水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 —书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 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 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焦裕禄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