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试题库一、填空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
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
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
此文的主旨是。
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
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
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
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
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
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
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
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
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
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26、汉代新体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和《》。
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其中虚构的三个对话人物是、和。
27、《子虚赋》、《上林赋》的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文领起,中间若干段用文铺叙,篇末又用文结尾。
28、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的《》,它以善于描摹物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9、西汉成帝时最著名的辞赋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和《》。
这四赋都有意在仿效的赋。
30、班固《两都赋》中虚拟的两个人物是“”、“”。
31、张衡《二京赋》中虚拟的两个人物是“”、“”。
32、集中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变的作家是,从他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出现,京都大赋也发展到顶点。
33、东汉抒情赋主要有赋和赋两类。
34、东汉纪行赋的主要作品有《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和的《述行赋》。
35、东汉述志赋的主要作品有冯衍的《显志赋》、班固的《》、的《思玄赋》和《》、赵壹的《穷鸟赋》和《》。
36、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的《》。
37、首开中国史传文学的作品是的《》。
38、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
39、《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下至西汉时代,长达年左右。
40、《史记》共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41、《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它们是“”、“”和“”。
42、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史记》是“,。
4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的《》。
它在体制上全袭《》,只改“书”为“”,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包括本纪、表、志、列传。
它叙述自元年至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44、乐府原是古代的名称。
“乐”即,“府”即。
时,人们把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的名称。
45、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汉乐府歌诗创作精神的特点归纳为八个字:“,。
”46、(宋)郭茂倩《》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分为12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而以数量最多。
47、汉乐府诗中最代表性的作品是《》与《》。
48、《陌上桑》的主人公是。
49、《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的《》,题为《》。
此诗的主人公是和。
50、《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著名的长篇诗。
诗中的矛盾冲突不是单线延伸,而是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相互交错。
一条线索是,另一条线索是。
51、乐府创作从汉至唐的发展与演变可用线条表述:汉乐府是“”,建安曹操诸人的古体乐府是“”,唐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是“,”,唐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
52、五言诗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产生的。
53、文人五言诗是初年才有的。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的《》。
54、开后代七言歌行先声的作品是的《》。
55、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作是《》。
56、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为无名氏文人的一组著名文人五言诗是《》。
57、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的标志是58、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语言精妙的话是:“,。
”59、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曾说“古诗”是“”。
60、《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和思妇的是它的基本内容。
二、背写1、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国大者人众,()。
是以(),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近逐客以资敌国,(),(),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君臣固守,(),有(),(),(),()。
当是时也,(),内立法度,(),();()。
于是秦人()。
……于是废先王之道,(),()。
墮名城,杀豪俊,(),(),以弱天下之民。
……陈涉……斩木为兵,(),天下(),(),山东()。
……一夫作难而七庙墮,(),为天下笑者,何也?(),()。
3、晁错《论贵粟疏》: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也,为()也。
……民贫,则()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则();不地著,则(),民如()。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饥之于食,不待()。
饥寒至身,不顾()。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终岁不制衣则()。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君()哉?明主知其然也,故(),薄(),广(),以(),备(),故民可得而有也。
……欲民务农,在于()。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令出而民利者也。
4、司马迁《报任安书》:顾自以为(),动而见尤,(),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女()。
……人固有一死,死,(),(),用之所趋异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仲尼厄,而做();屈原放逐,乃赋();左丘失明,厥有();孙子膑脚,()修列;不韦迁蜀,世传();韩非囚秦,();(),大抵圣贤()也。
此人皆(),不得通其道,故(),()。
……仆诚以著此书,(),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虽万被戳,()!5、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
”于是项梁乃教籍(),籍(),略知其意,又()。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名闻()。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楚战士无不(),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莫敢仰视。
……良曰:“甚急!今项庄拔剑舞,()也。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项王乃大惊,……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6、班固《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
(),(),()。
……武留匈奴凡()年,始以强壮出及还,()。
7、贾谊《鵩鸟赋》:天不可预虑兮,();(),焉知其时!……不以生故自宝兮,();德人无累,()。
细故蒂芥,()!8、枚乘《七发》:沌沌浑浑,状如()。
混混庉庉,声如()。
……鸟不及(),鱼不及(),兽不及()。
(),波涌云乱。
9、司马相如《子虚赋》:乌有先生曰:“……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奢言(),而显(),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
(),(),二者无一可,……然诸侯之位,不敢言(),()。
”10、张衡《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俟河清乎未期。
……超埃尘以遐逝,()。
……落云间之逸禽,()。
……弹五弦之妙指,()。
(),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11、赵壹《刺世疾邪赋》:伊五帝之不同乐,()。
……春秋时祸败之始,()。
(),乃更加其怨酷。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
乘理虽死而非亡,()。
……文籍虽满腹,()。
……哀哉复哀哉,()。
12、《东门行》:出东门,()。
来入门,()。
盎中无斗米储,()。
(),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
上用仓浪天故,()。
今非!”咄!()!吾去为迟!()。
13、《上邪》:上邪!(),长命不绝衰。
(),(),(),(),(),乃敢与君绝!14、《陌上桑》:行者见罗敷,()。
少年见罗敷,()。
耕者(),锄者()。
来归相怒怨,()。
15、《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
远道不可思,()。
……枯桑知天风,()……上言加餐饭,()。
16、《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道逢乡里人:“()”。
“(),()。
”兔从狗窦入,();中庭生旅谷,()。
……出门东向望,()。
17、《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
三日断五匹,()。
非为织作迟,()!……纤纤作细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