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部分第一章逻辑判断第一节直言命题1.【答案】D。
解析:如果题干命题为假命题,那么它的矛盾命题就为真命题。
2.【答案】A。
解析:“此方案没有异议,大家都赞同”,如果这一命题为假命题,那么它的矛盾命题就为真命题。
3.【答案】A。
解析:甲丙为一对矛盾命题,唯一的假话在甲和丙之间,剩下的乙丁说真话,因此可知丁考试没有及格、乙考试也没有及格;据此可判断甲说假话。
4【答案】C。
解析:乙丙为一对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因此可知甲说假话;据此可判断两人说假话。
5.【答案】A。
解析:题干为这个单位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即有些是违纪,(1)在说所有育龄职工都违纪超生了,推不出,即不能确定真假。
(2)也推不出。
(3)为题干的矛盾命题,一定为假。
6【答案】B。
解析:方法一题干为有些保姆没有办暂住证,I 所有都没有办,不能确定真假;II 所有都办了,为原命题的矛盾命题,故确定为假;III 有些办了,也不能判断真假;IV某个(陈秀英)办了,依然不能判断真假。
7 答案B.【分析】“有新生未到网络中心办理注册手续”是特称否定命题,“该学院所有新生都到网络中心办理了注册手续”是全称肯定命题,二者是矛盾关系,题干为真则Ⅱ假。
Ⅰ. 该学院所有新生都未到网络中心办理注册手续有可能真也有可能假。
8.答案B.【分析】“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两句为矛盾,所以“文茜女士恪尽职守”,为假话,推出她不职守,因此有些职员不职守。
9.答案A.【分析】矛盾关系解题。
乙丁矛盾,二者必有一真。
题干中罪犯只有一人,只有一个人讲的是真话。
所以答案A.10. 答案B.第三节复言命题二、题型剖析1.【答案】D。
解析:题干中李老师的话是联言命题“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的矛盾命题,等值于“或者丽丽没有考上清华大学,或者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这个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则其中至少其中一个肢命题为真即可,因此下面的推断中只要包含其中一个选言肢或者两个都包含,那么便是正确的。
所以只有V 错误的。
2【答案】D。
解析:解析:该题为联言命题。
A 且B 的矛盾命题为非A 或非B, 题干可表示为选言命题: A 或B,A:不懂英语。
B:不懂法语。
有三种含义:不懂英语;不懂法语;两者都不懂。
意思是不能两种语言都懂。
3.答案:D.,题干为:联言命题, A 且B. A :对全体新生进行体检,B:没有发现乙肝。
题干为假命题,则矛盾命题为真。
矛盾命题:非A 或非B, A 且非B, 即选项Ⅰ和Ⅲ。
4【答案】D。
解析:题干执法人员的话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其矛盾命题可以是“肯定前件和肯定后件”组成的联言命题,或者是“否定的前件和否定的后件”组成的联言命题。
即“既罚款又停业”或者“既不罚款又不停业”。
查看下面四个选项,A、B 项明显不是个体户同意的,C 项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只有D 项包含了个体户意见全部的逻辑意义。
5.【答案】A。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的甲、乙、丙、丁四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丙和丁的话都是相容的选言命题。
而甲和乙的话是丁这个相容选言命题的两个选言肢。
根据相容选言命题与其选言肢之间的真假关系可以知道,只要有一个选言肢为真则整个选言命题就为真。
因此如果甲和乙两者有一个为真,则丁肯定为真。
同样,如果丁为真,那么也可以推出甲和乙至少有一个为真。
由题目要求可知只有一只猫说真话,因此甲、乙、丁的话都不可能为真。
所以乙和丙都不是偷鱼贼。
所以说真话的是丙,丙的话也是一个相容的假言命题,其两个肢命题分别为“甲是偷鱼贼”和“乙是偷鱼贼”。
这个命题为真,根据真假关系,可以知道其肢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由前面的推论可以知道“乙是偷鱼贼”为假,因此肢命题“甲是偷鱼贼”为真。
6.【答案】A。
解析:矛盾命题。
7【答案】B。
解析:在考试当中观察题目最后的问句,凡是这么问的“如果这句话是真的,以下哪项陈述一定是假的”,我们就直接找矛盾命题即可。
因为只有两个矛盾命题,才一定“一真一假”。
题干中俗语“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矛盾命题为相应的联言命题,即“赛场情场皆失意”。
8【答案】A。
解析:1 和3 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则2 和4 都为假,则甲、丙和丁都不是作案者,则3 是假话,1 就为真话。
9【答案】B。
张老师和郭老师是矛盾命题,李老师和陈老师是矛盾命题,所以必有两真两假。
10【答案】B。
解析:甲且乙=》非丙,丁=》乙。
现在由丙=》非甲或非乙,又由甲是,=》非乙=》非丁。
11.【答案】C。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有效推理。
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②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A 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错误;B 项由条件②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则可推出岩浆海洋的存在没有得到确认,再根据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B 项错误;C 项由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 项由条件①,肯定后见不能肯定前件,因此不能进行有效推理。
故答案选C。
12.【答案】B。
解析: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
13.【答案】B。
解析:把题干中的命题“除非⋯⋯,否则不⋯⋯”换成肯定的形式得到“如果一个企业得到政府的保护和补贴,那它没有有政策性负担”,这和B 选项是相同的,因此B 选项为真。
政策性负担是得到政府的保护和补贴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C 选项不一定为真;A 选项没有考虑到政府的帮助,是片面的;D 选项显然是错误的。
故应选B。
1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②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A 项根据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B 项根据条件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C 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 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
故答案选C。
15.【答案】B。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由“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可知了解自己是了解别人的必要条件,而由“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可知了解他人是被人信赖的必要条件,则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可概括为:被人信赖→了解别人→了解自己。
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则可推出B 项,其他几项都不能由题干推出。
16.【答案】D。
解析:考查假言推理。
题干的逻辑关系如下: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大量资本支持→高储蓄率。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所以,没有高储蓄率→没有大量资本支持→不能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
只有D 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
17.【答案】C。
解析:考查复言推理。
题干有三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①员工都在承诺书上签字→取消上下班打卡制度;②有人迟到→扣除所有员工的当月奖金;③取消上下班打卡制度→②。
由题干可知,有人迟到但小刘拿了当月奖金,即否定了②,由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由③可以推出没有取消上下班打卡制度,进而由①可以推出C 项正确。
18 答案:A..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只有A,才B.题干可理解为:只有不把理论当作教条,才不会束缚思想。
A :不把理论当教条,B:不会束缚思想。
A 项, A 推B,不必然发生。
B 项,非A 推非B,必然发生。
C 项,非B 是非A 的必要条件,即非A 推非B,必然发生。
D 项,A 是B 的必要条件,B 推A 必然发生。
19.【答案】A。
解析:超过50 亿元→金质奖,银质奖→超过20 亿元=超50 亿(因为不是超50 就是低于20)→出金奖,所以银推出金。
(3)大多数雇员不能确定人数。
选A。
第四节朴素推理一、代入排除法1.【答案】D。
解析:日本人比丁高,所以丁不是日本人,排除A。
乙比甲高,,法国人最高, 所以甲不是法国人,排除B. 丙最矮;英国人比俄国人高,所以B 不是英国人,排除C.2.【答案】C。
解析:C 不符合(3).二、列表连线法3.【答案】C。
解析:日本留学生单独在一个系,加拿大留学生不和美国留学生在一个系,那肯定就是韩国留学生和美国留学生在一个系。
韩国留学生不在中文系,那肯定就是加拿大留学生在中文系。
美国和韩国留学生在法律系。
4【答案】C。
解析:乙不是学中文的,而学习中文的出生在长沙市,所以乙不出生在长沙。
②说明乙不出生在重庆市,所以乙出生在武汉。
④说明学习会计的不出生在武汉市,所以乙不学会计。
这样乙就学营销。
③说明丙不出生在长沙市,所以甲出生在长沙,学习中文。
5.【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条件可知河南人不是甲,也不是乙,则只能是丙;剩下的湖北人可能是甲或乙,由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即丙比乙年龄小,由丙比湖北人年龄大,则湖北人不是乙,则只能是甲,且年龄最小,故A 项和B 项错误,D 项正确。
由上面的推论可知,剩下的山东人则是乙,由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知C 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D。
三、假设法6 答案C【分析】假设带入法分析。
第三条路边的木牌上的话正确,则另外的两块木牌写的只有一个是真话。
若第一条路边的木牌写的正确,则第二条路边的木牌上的话毕竟为真,与题意不符。
反之,若第二条路边的木牌上的话为真,则第一条路边的木牌上的话为假,即“第一条也不能通往酒店”,因此只有第三条路。
7【答案】B。
解析:若(1)是正确的,则(2)、(3)是错的,那么乙也是足球队,与题设矛盾;若(2)是正确的,那么丙是篮球队的,甲和乙都是乒乓球队的,与题设矛盾;若(3)是正确的,那么乙是足球队的,甲是篮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符合题意,故应选择B。
8 答案C.【分析】假设带入法分析。
若A 是甲部落的人,根据题意,甲部落总是讲真话,则B 可能为甲部落的人,也可能是乙部落的人。
若A 是乙部落的人,乙部落的人总是说假话,则B 地回答毕竟是“B 是乙部落的人”因为“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所以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答案是C。
9.答案B【分析】假设带入法。
根据题干,假设余勇游泳,则焦国瑞打网球。
因为“焦国瑞和庄文承不会都打网球”,所以庄文承游泳,这与“余勇或庄文承游泳,但不会都游泳”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余勇只能打网球,排除答案A。
余勇打网球,则庄文承游泳,焦国瑞可打球,可游泳。
正确答案B四、寻找突破口10.【答案】C。
解析:根据说实话的人的车是红色的,且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说实话,可用乙的话“丙的车是红色的”作为突破口。
乙不可能说实话,否则乙和丙的车都是红色的,不符合题意;则可知丙的车不是红色的,那么丙说的也不是实话。
所以说实话的是甲,甲的车是红色的。
进而根据丙的话为假可知丁的车是蓝色的。
又甲的话“乙的车不是白色”是实话,所以乙的车是银色,则丙的车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