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批判地听---能从听到的话语中区别观点与事实,并能
质疑观点依据的合理性和观点自身的逻辑性。
回应应当是千方百计地促进交流,引发交 往和联系,回应应当把问题、思考引向深入。
交流并不是突然发出的信息,然后得到回 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准备好了与对方 的“回应”。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作用
1、保证总体的课程目标的完成; 2、有效指导教学过程; 3、对学生的导向与激励; 4、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1、不要从教师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2、不要用学习过程来表述教学目标。
3、不要同时表述两个目标。
4、对于用于评价和检查教学效果的具体目 标来说,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 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二、我们的思考
课堂学习活动,不同于学生个体闭门独 户的自学,它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关系, 一种以“倾听”与“回应”为中心的交往关 系,并通过对这种交往关系持续不断地培育, 来实现课堂中的“思维涌动”、实现良好课 堂学习文化的建立。
我们认为:
课堂学习文化的改造,应当是“浸润式的”, 应当是 “静悄悄的”,应当是“慢而长 的”。
没有思维涌动的课堂;
没有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尊重、友好、 协商、宽容的课堂;
没有相对稳定的、公共认同并自觉遵守 和维护的“活动、交往、合作、反思性 学习活动”的基本规范的课堂,
概而言之: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文化的 课堂。
教室里,我们看到的现象(二):
以激励为形式的课堂管理,如开展游戏 活动、发小红花、在脑门儿上贴卡通小动物、 可以比别人提前几分钟下课、“你真棒!”、 “长大后你一定是个科学家!”等等。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表述目标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不利于教学管理、评价及交流。
·在每一个一般教学目标(如理解)之下列出 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本,描述期望学生 做出的最终表现。
·用一个行为动词作为每项具体学习成果的开 头,这些动词要能描述可观察的表现(如,人 们怎么知道学生“理解”了呢?他们能够进行 “识别、描述”等,就可以观察到他们“理解” 了)。
规范的目标陈述一般应包括两个步骤: (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 (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
▪ ·了解……基本术语
▪ ·理解……概念/意义/公式 ▪ ·(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原理) ▪ ·表现出科学的态度 ▪ ·表现出批判的思维能力
(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人们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到它们涉及的那些思维 过程中的构成要素,人们看不到“理解”或 “记忆”,也观察不到“批判性的思维”或 “正确的欣赏”。
三、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
倾听---不单指整齐化一地听讲,更重要的指教师的倾 听和学生间的相互倾听。
尊重地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哪怕听到荒唐可笑的 表达,也能从内心里发出宽容的微笑和尊重;
思考地听---不仅能准确听出表达的意思,还能听出主 要的观点;
理解地听---不但能听懂说出来的意思,还能听懂没能 说出来的复杂想法和心情;
(3)包括足够具体的学习成果,以充分描述达到目标时学生的 表现;
(4)具体的学习成果中也不要涉及特定的学习内容,以便用于 不同的学习单元;
(5)对于那些难以定义的复杂成果(如批判思维、科学态度、 创造性),应从参考资料中提取这些成果的具体成分;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
教室里,我们看到的现象(一): 缺少人情味的硬梆梆、干巴巴、冰凉凉; 沉闷的、歪身斜体地无所事事; 吵吵闹闹地忙不开交; 白热化的发言竞争……
陈述教学目标的步骤小结:
1、陈述一般教学目标。 (1)将每一个一般教学目标表述为期望的学习成果(学生 学习后的表现);
(2)每个一般目标以动词开头(如知道、应用、解释), 避免使用“培养…能力”这样的表述;
(3)每个一般目标中只包括一个一般学习成果(不要用 “知道并理解”);
(4)在适当的概括水平上陈述一般目标(它应当包括一个 易于反应的范围);
(5)一般目标不涉及具体学习内容,以便用于不同的学习 单元;
2、陈述具体学习成果。
(1)在每个一般教学目标之下列出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 本,描述期望学生做出的最终表现;
(2)用一个行为动词作为每项具体学习成果的开头,这些动词 要能描述可观察的表现(如识别、描述);确保每项具体学习 成果与其所描述的一般目标相关联;
数学与解决问题(美国1—4年级学生)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侧重于问题的解决, 以便学生能够: ·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思考并理解数学内容; ·将日常的数学情境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 ·发展并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联系原问题对结果进行证明和解释;
·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上获得自信。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作用及其表述
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
1.1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1.2能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 1.3能说出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 2.1愿意告诉同伴自己的想法。 2.2能人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做出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一、目标系列 学科课程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二、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1、为教学过程提供方向(表达预期 的学习成果)。
2、向他人传达教学意图。
3、提供评价学生学习的基础。
数学与解决问题(中国1—3年级学生)
▪·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
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具体学习成果与其所描述的一般教 学目标是相关联的。
·包括足够具体的学习成果,以充分描述达到 目标时学生的表现。
1.理解……概念的含义(一般教学目标,说明以下的学习成果 与“理解”有关)
1.1 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 1.2 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概念的含义 1.3 区分概念的恰当和不恰当的例子 1.4 根据含义区分两个相似的概念 1.5 运用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 (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本,它们都是用可感受到的学生 反应来表明“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