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王丹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
语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想象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56-02
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其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概括性都在不断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充分抓住这些特点,通过发挥其形象思维,培养其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驰骋想象,埋下创造的种子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趋势。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动力。
只有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般来说,人们是通过做某件事情而培养起对这件事的兴趣的,而语文教学法却相反,大多数学生正是通过学习语文而逐渐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总是那样的无趣和乏味,走进语文课堂常常听到有学生说:不知怎么学习语文,不知学什么,不知学了干什么等,这就要求教师改善以前的古板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要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