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高原防护手册青海省交通厅2010年4月序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自治州发生了7.1级强震,地震灾情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抗震抢险队伍急进高原灾区。
玉树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高原影响人的根本因素是缺氧,会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我们根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高原(山)地区筑养路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研究》和《高原环境下交通施工安全与职工健康保障研究》等研究成果编制了此手册,旨在给广大急进高原的人们提供最基本的高原保健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监测的能力。
青海省交通厅2010年4月15日目录一、高原(高山)地区主要有害因素(一)低氧(二)高寒(三)强幅射(四)干燥与大风二、进驻高原的准备(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二)心理适应性煅炼(三)进行低氧耐受性训练(四)全面身体检查(五)禁忌或暂缓进驻高原指征三、进驻高原途中的要求(一)行程及行进原则(二)个体应注意事项(三)医疗保健要求四、初到高原注意事项(一)防止体力负荷过重减轻氧耗(二)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三)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四)保证热能供给五、饮水卫生六、抗缺氧药物与改善缺氧环境七、强化医疗保障管理八、高原反应自我监测和判断附:慢性高原病青海计分标准九、急性重症高原病的防治原则附:1、急性高原反应的自我判定标准2、怎样自我判定高原肺水肿?十、高原作业的防护(一)合理安排施工和作习时间(二)劳动强度等级和劳动定额计算(三)定期身体检查和轮岗休假(四)心理卫生与文化娱乐十一、高原病(赫蒙氏病)十二、高原理化性损伤防治(一)冻伤(二)雪盲症(三)日光性皮炎(四)皮肤皲裂十三、高原野外作业防护常识(一)方向确认方法(二)时间的确定(三)异常气候变化防护(四)寻找水和食物的注意事项(五)对猛兽和有毒动物的防卫一、高原(高山)地区主要有害因素高原(高山)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
高原环境性低氧、高寒、强紫外线辐射、干燥和大风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
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
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高寒: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 6.5℃,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最冷时可达-40℃左右,长期寒冷成为高原地区仅次于低氧对人体影响的重要因素。
它不但促使机体能量代谢增加、加重耗氧量、不利于低氧环境下机体的生存,而且易发生冻伤、产生疲劳、同时因着装较厚和触觉、视觉的敏感性减弱,对各项工作操作灵敏度也有一定影响,降低工作效率。
(三)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是对人体损害较大的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是平原地区 2.5倍,尤其是在雪线以上高原,反射增加,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雪盲症等,有资料显示紫外线长期照射是皮肤癌的诱因之一。
(四)干燥与大风: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的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的5%。
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加之大风、高寒、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和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的准备(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进行低氧耐受性训练低氧耐受性训练,一般在进驻高原前一月开始,常用的方法:1、爬山、长跑、游泳等体力活动,逐日增加运动量,加大机体耗氧,以提高对低氧的耐力。
2、屏气使氧气供给相对降低,形成机体缺氧状态,训练对低氧的耐受性。
3、有条件可在低压舱进行缺氧模拟训练。
(四)全面身体检查进驻高原前体格检查应详细、全面,经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对能否到高原,怎样去适应高原非常重要,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领导都要重视,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详细询问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曾上高原反应史。
2、一般检查:测体重、血压、呼吸、脉搏、肺活量和胸腹、心肺、肝脾、四肢脊柱等全身物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液、血细胞和生化、肝肾功能、胸部X线、心电图、肺功能、B超等检查。
4、低氧耐力检查:即低氧通气反应,模拟低氧血症时工作能力,模拟低氧血症时肺动脉压检测。
(五)禁忌或暂缓进驻高原指征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涉及到机体各个系统,对呼吸、循环、神经、血液系统影响更甚,一些系统相应生理功能不良或罹患疾病者不宜到高原从事作业,根据身体健康状况可分为禁忌或暂缓到高原者两大类。
1、患有以下疾病禁忌到高原(1)呼吸系统:慢性小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活动性肺结核及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障碍。
(2)循环系统: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率失常或静息心率在90次/分以上,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和曾在高原发生过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心脏病和症状明显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3)血液系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4)神经系统:严重神经衰弱和睡眠障碍、癔病、癫痫及对高原高度恐惧。
(5)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病活动期,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脏疾病。
(6)泌尿系统:严重肾脏疾病及肾功能不全。
(7)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疾病及其功能紊乱。
2、有以下情况暂缓进驻高原(1)患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未治愈者。
(2)阵发性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仍在90次/分以上者。
(3)情绪低落、高度紧张、恐惧心理未得很好调整者。
三、进驻高原途中的要求进驻高原的途中已是赴高原的第一步,为了能顺利地、更好更快地适应高原,有利于在高原工作、生活或旅游等,途中防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高度重视。
(一)行程及行进原则1、在行进时应乘坐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避免人货同行或露天行进。
按时作息,每日行车时间8小时左右为宜,保证有充足休息和睡眠时间恢复体力,防止因赶路引起过度疲劳诱发不良反应。
2、进驻高原要坚持阶梯性上升原则,一般要求进驻3000米的地区时,先在海拔2600~2800米地区留住5~7日,待对高原稍适应后再登高,原则上每次海拔上升高度不超过1000米,并在每个海拔梯度停留2~3日逐步适应。
(二)个体应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不轻易脱减衣服,防止高原气温变化大而着凉感冒。
进食不宜过饱,遵循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的原则。
要注意水分补充,每日饮水 3.5升为宜,但又要防止因口渴饮水过多。
忌吸烟饮酒。
2、途中停留时不宜参加剧烈的娱乐活动,根据个体情况可适当服用安定等镇静安眠药物,增进睡眠质量、防止失眠。
3、戴口罩、风镜,用防晒霜等防护用品,减轻面、眼、手等裸露部位遭受强光、强紫外线、风沙等损害。
(二)医疗保健要求1、加强医疗视巡,掌握每一个同行人员身体情况及高原反应的程度,尤其要注意易感者的变化。
2、发现有呼吸道感染、较重高原反应或其它异常情况及时处治或停止行进,严重者转送医疗机构诊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加强保健知识宣传,讲解医疗保健在高原行进中的重要性,增强行进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医疗保健管理。
四、初到高原注意事项由平原地区或较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时,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过程通过心肺、呼吸循环、血液和神经中枢等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来完成。
一般来说需要至少3周时间,高原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对低氧环境达到相对地适应,这段时间是机体对缺氧反应最明显、急性重症高原特发病的高发期,也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和健康保障极为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防护:(一)防止体力负荷过重减轻氧耗1、尽可能防止较重的体力劳动,一些不可避免的、必须的体力劳动,如到达驻地搭建帐篷,搭炉灶等要缓慢操作,间歇休息时间要长、次数要多,决不可硬拼。
在初到高原数日内不宜从事中等劳动强度以上的作业,如挖运土方、开山运石等。
2、禁止体力消耗大的娱乐活动,如剧烈的体育比赛、打蓝球、踢足球、爬山和其它运动量大的活动。
娱乐以体力消耗最少为宜,如打牌、下棋、看电视等,但时间均不宜过长。
(二)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1、进驻高原者睡眠是不可忽视的保健和体力恢复要素之一,要正视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重要性,应安排足够的睡眠时间和采取适合的促进有效睡眠时间的方法,提高睡眠质量。
2、有利于睡眠的方法措施(1)睡眠环境好,室内光线柔和暗淡、安静、噪音低于30分贝,温度16~18℃,空气新鲜流通,气流速度小于0.1米/秒。
(2)睡前2小时不过多进食,饮水(禁用具有使神经兴奋性增加的饮料如茶、咖啡等),睡觉姿势采取右侧卧位,禁止蒙头。
(3)睡前20分钟用热水泡脚或按摩脚部穴位。
(4)入睡困难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或健脑安神中药调整睡眠。
(三)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法(1)及时更换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2)使用口罩等减轻冷空气、粉尘对呼吸道刺激。
(3)服用辛辣汤散寒去湿。
(4)不吃生凉食物,禁忌或少吸烟、饮酒。
2、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出现咽痛、咳嗽、发冷发热、浑身酸痛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且不可拖延或自服退热镇痛药物,延误治疗。
(2)上呼吸道感染鉴于高原环境和气候条件应遵循:A、早期足量应用抗菌药物。
B、改善缺氧,适当间断低流量吸氧。
C、补液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补液量超过1000毫升时适当用利尿剂,采用补利结合的办法,防止体内水分潴留。
D、补充大剂量多种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保证热能供给1、进驻高原后无论是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在体力负荷条件下,由于高原高寒和为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功能活动提高,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均高于平原地区,故能量供给要高于平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