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8学时)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
4、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
(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灭菌
摆斜面
(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
三、实验材料
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
四、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配制
A、培养基配方:以PDA培养基为例,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B、培养基配制:首先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
用双层湿沙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
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它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C、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
装管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溶液,以免浸湿棉塞,污染杂菌。
装管后塞上棉塞。
棉塞的大小、松紧度应适宜,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脱落为准。
然后每10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避免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湿。
D、灭菌: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记高度。
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 min,关闭放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续维持该压强30min。
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
E、摆斜面:当培养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为宜。
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种菇的选择与消毒:选择出菇早,菇形正,菇盖肥厚,具有该品种特征,无病虫害、无杂菌污染,子实体八九分成熟的作为种菇。
种菇选定后,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组织块的切取:将斜面培养基放进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灯(或化学药品)进行消毒0.5h以上,关闭紫外灯后20min后,再开始进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接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以无菌操作方法进行接种,才能减少污染。
无菌操作是接种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要求操作熟练,动作迅速。
用无菌刀在菇柄或菇盖中部纵切一刀,然后用手将菇体掰成两面三刀半,在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用刀切取0.3-0.5cm2的小方块组织,将其移接到试管内培养基的中央,将其移接到试管内培养基的中央。
菌丝培养: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发生白色绒毛状菌丝,此时每天要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培养7-1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斜面。
菌丝长满试管即为一级种(母种)。
(可进行母种转管继代培养。
)
思考题:
1、组织分离获得菌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的母种,为什么要进行出菇试验后才能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