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例讨论
术后护理
? 卧位:术后回病室后,给予平卧位。全麻未清醒者头偏向一 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硬膜外麻醉者平卧 6小时,血压脉搏 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并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 禁食、胃肠减压:术后持续禁食、胃肠减压,肠蠕动恢复后 ,拔出胃管,逐步恢复经口进食。
? 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并记录出 入液体量,危重病人注意呼吸、循环、肾功能的检测和维护 ,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观察引流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
?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体液平衡:遵医嘱,合理补充水、电解 质,必要时输全血、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有 效循环血量。
? 营养支持治疗:根据病人营养状况,及时给予肠内、肠外营 养支持,以防体内蛋白质被大量消耗而降低机体抵抗力和愈 合能力。
? 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
? 1)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刺激 ? 防御:渗出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 修复: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灶周围,使
炎症局限并修复受损组织
术前护理
? 减轻腹痛、腹胀 ? 1)体位:取半卧位,促使腹腔内渗出液流向盆腔,有利
于局限炎症和引流,以减轻中毒症状;同时可促使腹内脏 器下移,减轻因明显腹胀挤压膈肌而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且半卧位时腹肌松弛,有助于减轻腹肌紧张引起的腹胀 等不适。休克病人取中凹仰卧位。 ? 2)禁食、胃肠减压:抽出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减少消 化道内容物持续流入腹腔;减少胃肠道内积液、积气;改 善胃肠壁的血运;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吸收;促进胃肠道 恢复蠕动。 ? 3)对症处理、减轻不适:遵医嘱给予镇静处理。
? 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 ? 1)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
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 2)降温: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源自温 ? 3)营养支持:对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尽
早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如静脉输入脂肪乳 、清蛋白、氨基酸等。
? 维持体液平衡和生命体征平稳 ? 1)静脉输液,遵医嘱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 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 做好病情监测和记录
? 2)保证有效引流:引流管需贴标签标明名 称、引流部位等;正确连接并妥善固定各 引流装置、引流管,防止脱出、折叠、受 压;观察引流通畅情况,挤捏引流管以防 血凝块或脓痂堵塞;对行负压引流者需根 据引流液抽吸情况及时调整负压,维持有 效引流;及时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准确记 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一般当引流 液小于5,且引流液非脓性、病人无发热、 无腹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可考虑
病例讨论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
祁元燕 毕东 周桃
病例回顾
? 患者丁凯乐,男,4岁5月,回族,与2015-7-14入住我院。 主诉:持续右下腹痛3天,加重一天。
? 现病史:患儿母亲代诉患儿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 疼痛不适,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伴发热,给予止痛 退热治疗,上述症状未见缓解。今日右下腹疼痛逐渐加重 ,难以忍受,休息不缓解,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腹部B 超提示:腹腔肠系膜走形区淋巴结增大,右侧髂窝少量积 液;血常规: 20.78*10^9。最后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 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 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 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蹚一次
浑水就不算成熟。
每一次的挫折, 都是一次成长。
临床表现
? 症状 1)腹痛 2)恶心、呕吐 3)体温、脉搏的变化 4)感染、中度症状
? 体征
1)一般表现:呈急性病 容,喜仰卧位,双下 肢屈曲,腹部拒按
定义
?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化脓性细菌包括需 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急性 炎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累及整个 腹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所称 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
? 主要致病菌是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其中 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大多为混合性感染 ,毒性较强。
腹膜腔的生理作用
? 润滑:渗出少量液体,减少脏器间摩擦 ? 吸收:吸收腹腔内的积血、积液、积气和毒素 ? 渗出:发生炎症时,渗出大量液体以稀释毒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