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注释: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清末安徽合肥人,字少荃。
道光进士,授编修。
1853年(咸丰三年)在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后投曾国藩,被曾保荐编练淮军。
次年在上海和太平军作战,升任江苏巡抚,与戈登所部“常胜军”先后陷苏州、常州。
1865年署两江总督。
次年取代曾国藩任钦差大臣,督军务,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达二十余年,掌管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开办近代军事工业,标榜“自强求富”,先后设立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织布局等企业,并利用海关税收购买军火和军舰,扩充淮军势力。
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中法战争中,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和广西;同年,海军衙门成立,任会办。
1888年建成北洋海军。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避战求和,招致战争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没,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1896年接受沙俄贿赂,签订《中俄密约》出卖主权,允许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参与帝国主义策划的东南互保。
后被任命为全权大臣,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