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doc
背景: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市场化的进程加快。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
利率市场化。
过去,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利率被央行政府管制,而存款利率则被限定。
这样,银行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自主确定利率,导致整个金融体系运作效率低下。
随着国
际金融市场化的日益普及,中国决定加快银行业利率市场化。
2013年底,央行宣布放开银行间存贷款利率,并且提高人民币利率浮动范围。
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尚处于初步阶段。
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
政策干预的程度仍然较大。
央行的利率干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设定以及利率浮动范围的
限制等都表明,利率市场化的路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银行间市场上,由于央行设定的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人民币市场利率在超短
期内相对稳定,但是,在中长期内,市场波动较大,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自主定价。
此外,还有一些政策性贷款的利率仍然被限制。
展望:
当今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已经初步建立,未来的市场化程度将会不断加深。
国家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逐渐放权,拓展银行业务自由度,推动金融管理向更加市
场化的方向转变。
未来,市场化利率顶层设计和完善的基础性法律和制度将会更为健全。
此外,政策上
对各行业、企业的调控和干预将会逐渐减少,市场自身供求关系将会直接左右利率的形成,银行的竞争将会加剧,客户权益将更受保障。
当银行流通性越来越影响利率水平时,银行
将更加注重自身的流动性管理和资金运营能力,市场定位越精准的银行将更有优势,该行
业将由此进一步优化,发展可持续性更强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