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上册每周一练测试题1

高三历史上册每周一练测试题1

1.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明朝时基本上属于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奴儿干都司D、宣政院2.设立机构、册封与和亲是唐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

唐朝对下列哪个民族先后实行过上述三种举措A、突厥族B、回纥族C、靺褐族D、吐蕃族3.西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本质上属于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B.土地与义务的关系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4.对比图1,从图2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图1 春秋形势图图2 战国形势图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秦修万里长城5.下述人物中,最早提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图1 B.图2 C.图3 D.图46.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同西域的联系B.反击匈奴 C.设置西域都护 D.开通丝绸之路7《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西海”是今天的A.地中海 B.红海 C.巴尔喀什湖D.波斯湾8.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①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②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④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9.秦汉时期,在天和人关系的认识上,观点截然相反的两位思想家是①李斯②董仲舒③王充④范缜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10.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于隋唐时期,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它就是A.钱庄B.柜坊 C.邸店 D.瓦子1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A.玄奘 B.义净C.法显 D.鉴真12.隋朝大运河由四段组成。

其中,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下列城市,按开始成为大一统封建王朝都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B.咸阳、洛阳、开封、北京C.西安、咸阳、洛阳、北京D.咸阳、西安、洛阳、北京2.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其中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D.均田制、租庸调制3.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A.基本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向辽、夏、金输送岁币C.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辽、夏、金对宋称臣4.绍兴和议后,下列政权中没有与南宋接壤的是A.金 B.大理C.西夏 D.吐蕃5.下列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A B C D6.从《史记》、《资治通鉴》中均可查阅到的历史资料是A.齐桓公葵丘会盟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C.安史之乱D.秦赵长平之战7.明清(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①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②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属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8.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相似的是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分散地方机构的职权C.加强由皇帝控制的禁军D.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9.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性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C.明政府加强海外联系的一种手段 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10.以下有关女真族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契丹族完颜部的别称 B.其前身为粟末靺鞨C.曾实行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度 D.曾两次建立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1.下列事件中,不具备反侵略性质的是A.郾城大捷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台州九捷 D.雅克萨之战22.五铢钱作为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它A.始于秦始皇废于清末B.始于秦始皇废于汉武帝C.始于汉武帝废于唐高祖D.始于汉武帝废于明成祖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人物与政治制度的结合,错误的是A.皇帝制度——秦始皇B.刺史制度——唐太宗C.内阁制度——明成祖 D.军机处——雍正帝2.秦王嬴政读韩非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叹的最主要原因是A.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3.唐太宗说“昔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为编户乎?”表明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的“上策”是A.治理好国家,增强凝聚力 B.建立管理机构 C.“册封” D.“和亲”4.源于中国、“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度”并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发明是A.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B.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D.鲁国天文学家对哈雷彗星的记载5.《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6.清朝时期黑龙江将军的主要辖区在唐、元、明时期的行政管辖机构分别是A.渤海都督府、辽阳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 B.黑水都督府、岭北行省、奴儿干都司C.黑水都督府、辽阳行省、奴儿干都司 D.渤海都督府、岭北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7.明太祖说:“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由此,你可以得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B.废丞相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不高C.丞相制度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阶段 D.明朝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权旁落8.下列诗人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今天看来更为正确的是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C.“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D.“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9.秦朝、西晋和隋朝都属于短命王朝,造成它们速亡的共同原因是A.外族入侵而灭亡 B.统治者奢侈腐化,造成社会动荡C.被农民起义推翻 D.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争夺权力的斗争10.清军进入台湾后,有人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康熙认为台湾是“东南数省之屏蔽”。

这说明康熙已经认识到台湾A.对于巩固国家海防的重要性 B.对于东南数省发展的重要性C.作为祖国宝岛开发的重要性 D.对于人口疏散与迁移的重要性11.明代思想家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李贽的思想A.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封建礼教 C.抨击封建君主专制D.带有民主性的色彩12.根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次歉次,“招商贩运闽省台湾谷仓,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

对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台湾供应1.梁启超曾感叹“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之所以出现“郑和之后,竟无第二郑和”的现象,主要是因为A.受传统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的制约 B.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C.伟大的航海家可遇而不可求 D.中国的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了2.不同朝代为解决洪灾,中央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历史场面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3.“眼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身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掘出下列随葬文物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活字印刷品⑤烟叶残渣。

请判断此墓的大致年代是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5.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发丝径,给于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

”这种现象表明A.当时手工业工场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 B.帐房就是手工工场的财务管理机构C.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D.帐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6.“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7.两宋时期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又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对这种变化比较合理的认识是A.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后来居上,超越了苏湖地区 B.全国范围内的粮食生产有了更合理的布局C.明清较之两宋时期更重视中西部的开发D.苏湖地区继续保持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商品经济更为突出8.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

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B.佛教传播过程中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 D.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大兴城“奇巧固护,甲于天下”B.唐代长安城两市内道路宽阔,店铺临街而开C.辽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坚固实用和美丽壮观而闻名 D.明朝北京城布局精巧,城分三重,皇城最内10.下列反映了流落到南方的士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诗句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1.古老的青花瓷伴随北京奥运会已成为京城街头独特的“文化符号”。

青花瓷在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时期12.乾隆时期,英国使者马嘎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火器操法。

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

这火器操法,凉来没什么稀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