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周测试题第九周2020.11.4 出题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4分,共60分。
1.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
这一做法旨在()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2.据史书记载,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政府征集江南造水车匠赴京,“所成水车,分发畿内诸县令,令依样制造,以广溉种”。
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地区农业得到一定发展B.灌溉农业已经普及C.北方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南方D.经济重心加速南移3.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所示情况反映出当时()A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B 文化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C 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 经济重心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4.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5.光绪十四年(188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著作。
谭嗣同这一研究的主要意图是()A.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B.汲取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C.糅合民权思想否定君权论D.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6.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联合会在汉口英租界举行,与会代表成分十分复杂,革命派与立先派占有几乎相等的席位,另有少数旧官僚和封建士绅。
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临时参议员中,同盟会会员30人,立宪派不足10人。
这一变化反映了()A.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原则的切实贯彻D.革命形成坚强领导核心7.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
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
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
”这反映了()A.国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中国共产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8.有人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
这种评价()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9.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人新阶段。
这部宪法烦布()A.确定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0.古代雅典,公民在一生当中都有机会当官,就连最微不足道的、最不起眼的普通公民,在今天都有可能成为城邦最高官吏,这说明古代雅典()A.民主选举注重选贤举能B.公民社会平等得到保障C.普通公民拥有政治特权D.实现了公民的平等参政11.下图为1640年至1688年英国革命中亲国王阵营和反国王阵营的社会成分示意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在英国()亲国王的阵营(信奉国教)反国王的阵营(不信奉国教)贵族贵族商人商人乡绅乡绅农民农民A.两大阵营没有重大利益分歧B.宗教改革是社会分裂的根源C.革命后渐进式改良成为可能D.阶层是区分政治阵营的依据12.有法国思想家批判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是个受无知和迷信宰制的世界,社会有两股非理性的强大势力,一是教会,一是法国国王”,并构想出未来社会的蓝图。
下面是某校学生据此绘制的“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其中与该思想家的蓝图最为接近的是()13.180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专利局。
1802-1860年,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总计为36000件,而1897年这一年就批准专利22000件。
美国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整头。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要成立国家专利局B.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和教育C.加快专利审批速度D.鼓励创新推进生产力发展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菜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
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莫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15.据下表内容可知,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年)组织名称成员国数量面积(万/km2)人口(亿万)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28 432.48 5.09 16.69东盟10 477.76 6.08 2.32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16 3962.12 31.47 13.42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0分)15.英、美两国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法律文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威廉签署了由一会提出的《权利宣言》。
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効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
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并正式命名为《权利法案》。
——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材料二《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
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等,这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正义和公平。
——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权利宣言》所体现的基本理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
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简述美国约束立法机关的主要措施。
(12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
(4分)16.上表列举了17、18世纪部分中外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表格反映了丰富的信息,请从中选择相关信息提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4分)高三历史第三次周测答案1.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候的关系。
【解题思路】本题为解释周天子举行分封诸侯仪式的目的。
材料中周天子“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来强调诸候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体现的是诸候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并且“公布于世”,来昭告天下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而非突出周天子权力至高无上,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周天子与诸候的矛盾、C项错误;材料中周天子给诸候授土、授民,目的是明确权利和义务,而非推动诸候开疆拓,D项错误。
2.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唐代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解题思路】由材料“政府征集江南造水车匠赴京”可知政府征召江南造水车匠制造水车,推广到京地区,体现出当时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由此反映出江南地区农业得到一定发展,A项正确;根据材料“所成水车,分发畿内诸县令”,可见制造的水车仅在长安及附近推广,不能反映灌农业已经普及,B项错误;唐代时期,经济重心还在北方,北方的生力水平高于南方,C项错误;材料中只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到北方,不能得出经济重心加速南移,D项错。
3.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达人解题第一步:审题干时空定位:北宋;第二步:解读地图信息,地图中,北宋时期周敦顾、邵雍、程、程、张的游学历程:张载:先后在关中、崇文学院;周教1046-1072年,先后在郴州(今潮南省)、国子监(位于今河南省)、邵州(今湖南省)濂溪书堂(今湖南省);邵雍1072年起,先后在江汉、江准地区(南方地区)、洛阳(今河南省);程颐、程:1067-1099年,分别于成都(今四川)、洛阳(今河南)、涪陵(今重庆);以上可知,这几人的游学历程涉及南北方多个地区;第三步:A项材料信息只涉及北宋五子游学的历程,无法得出文化教育均衡发展的结论;B项北宋五子在不同地方游学属于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北宋文化转移的情况,不能得出文化重心南移已完成的结论;C项地图信息中,北宋五子的游学历程涉及南北多个地区,由此可知当时南北方文化交流的加强;D项经济发展对文化水平有一定影响,但“决定文化水平”说法绝对化。
4.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解题思路】由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说明其认为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仍是君主制,A项错误;由材料“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体现出内阁大臣对君主决策有所影响,说明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B项正确;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决策权,也始终不是正式机构,更不能统帅六部百司,并没有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C、D两项错误。
5.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题思路】维新派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是康有为编写的《孔子改制考》,而非谭嗣同,A项错误;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们的思想具有早期民主色彩,谭嗣同这一研究的主要意图是要汲取上述人物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B项正确;谭嗣同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他主张君主立宪,并未否定君权,C项错误;材料中谭嗣同吸收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朴素民主思想,这些人的民主思想主要在于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并不能让谭嗣同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D项错误6.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政治形势的发展。
【解题思路】本题为解释由武昌起义后的联合会到1912年的临时参议院,立宪派与革命派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联合会……革命派与立宪派占有几乎相等的席位”,另外还有“旧官僚和封建土绅”,立宪派的目标是保留皇帝,建立君主立宪制,说明此时旧势力依然比较强大,但是随着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临时参议员中,同盟会会员30立宪派不足10人”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居于领导地位,革命派地位的快速提升反映了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但不能反映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A项正确,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原则并没有得到切实贯彻,C项错误;材料“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临时参议员中”说明此时革命并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