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30方)1、紫雪【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性状】为棕红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砸成小块,加水煎煮三次。
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用石膏等煎液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芒硝、硝石粉碎,兑入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中粉或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痉开窍。
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5g【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2、紫砂生肌散【处方】朱砂12克(入铜勺内安火上,上盖红炭数块,炙朱砂紫色为度)轻粉6克冰片6克【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
治杨梅疮腐肉已净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于患处,再以琼花膏盖之。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3、紫花地丁散【别名】消毒汤(《袖珍方》卷六引《德生堂方》)。
【处方】紫花地丁当归赤芍药大黄黄耆金银花各15克甘草节6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治诸毒恶疮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30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上下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4、紫归油【处方】紫草当归各等分【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治茧唇。
唇上起白皮,小疱渐肿渐大,如蚕茧,或唇下肿如黑枣,燥裂痒痛者。
【用法用量】用麻油熬,去滓,出火气。
以棉蘸油,频频润之。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5、紫草消毒饮【处方】紫草连翘鼠粘子各3克荆芥2.1克甘草山豆根各1.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治痘疹,血热咽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时时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6、珠宝散【处方】珍珠0.9克西黄0.3克铅粉1.5克密陀僧3克熟石膏3克冰片0.3克大黄9克寒水石9克人中黄0.9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定痛。
治火烫灼伤,腐烂不堪者。
【用法用量】共为极细末,用鸡子清调敷,如湿烂无皮者,干掺。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下7、肿节风片【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香,味苦、微涩。
【炮制】取肿节风3125g,切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干燥成干浸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属热毒壅盛证候者,并可用于癌症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8、治痔汤【处方】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主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
【用法用量】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摘录】邹桃生方9、至宝丹【处方】生乌犀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黄各30克牛黄龙脑麝香各7.5克安息香45克(酒浸,重汤煮令化,滤去滓,约得净末30克)金银箔各50张【制法】将生犀、玳瑁研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治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暗风;中热疫毒,阴阳二毒,山岚瘴气毒,蛊毒,水毒等所致昏厥,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
以及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乱,死胎不下(以上诸证以童便送服);并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神魂恍偬,头目昏眩,睡眠不安,唇口干燥,伤寒狂语;儿科用于心热癫痫,急惊,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风涎、搐搦等。
现用于脑血管意外、肝昏迷、乙脑、癫痫等属痰迷心窍者。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入参汤下;或用童便1合,入生姜汁3~5滴送服。
小儿以二岁服2丸为准,视年龄大小加减。
【注意】本方芳香辛燥之药较多,有耗阴劫液之弊,凡中风昏厥属肝阳上亢者禁用。
【备注】本方所治,属热邪内盛,痰闭心包所致,治当逐瘀开窍,清热解毒。
方中麝香、冰片、安息香辟秽化浊,豁痰开窍,共为君药;犀角、牛黄、玳瑁清热解毒,下降心火,雄黄劫痰解毒,用以醒神开窍,为臣药;朱砂、琥珀、金箔,银箔重镇安神,共为佐使。
本方药物多为珍稀难求之动物、矿物和树脂类药材,价格昂贵,且功效卓著,故名为"至宝"。
10、鱼败银海汤【处方】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
主下焦湿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兰学良方11、玉屑无忧散【别名】无忧散(《鸡峰普浇方》二十四)、大圣玉屑无忧散(《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七)。
【处方】玄参(去芦)荆芥穗滑石(研)黄连(去毛)缩砂(去壳)白茯苓(炒令黄、)贯众(去芦)甘草(炙)山豆根各30克寒水石(研,飞)60克硼砂6克【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治咽喉肿痛,舌颊生疮,风毒壅塞,热盛喉闭;或因误吞硬物,诸骨鲠刺,涎满气急;或至闷乱,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3克,干掺舌上,后以新水咽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12、皂角散【处方】皂角(烧,细研)蛤粉(研)各等分【制法】上药研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治哺乳期患乳痈,结硬疼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用热酒调服1~1.5克,并以手揉患处,取软为度。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13、泽黄英土汤【处方】泽兰15克,酒大黄12克,虎杖10克,土茯苓10克,板蓝根10克,蒲公英10克,茵陈10克,生甘草5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主湿热内蕴,致瘀血停于肝胆。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蔡永良方14、增液解毒汤【处方】生地30克玄参12克麦冬9克石斛9克沙参9克丹参9克赤芍9克花粉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炙鳖甲9克炙龟版9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养阴增液,清热解毒。
治热毒伤营耗液所致的剥脱性皮炎及红皮症。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15、益气养阴解毒汤【处方】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黄精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天冬15克,旱莲草18克,女贞子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蒲公英30克,小蓟15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主气阴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顾振东方16、银苇合剂【处方】银花连翘各15~30克桔梗9克杏仁6~12克红藤30克鱼腥草30~60克冬瓜仁桃仁各9克鲜芦根70厘米(去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治肺脓疡成脓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剂学》17、阴蚀黄连膏【处方】乳香粉30克青黛面30克黄连膏240克【制法】上药调匀成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止痛。
治女阴溃疡,过敏性阴茎部溃疡。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8、银翘辛夷汤【处方】银花9克连翘12克辛夷3克山栀3克黄芩3克桑叶9克荆芥6克薄荷3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丝瓜藤10克【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解毒。
治鼻渊。
风热上乘,肺失宣利,热毒壅盛,熏蒸鼻窍,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通,嗅觉不灵,头疼昏胀,眉棱骨痛,或发热微恶寒,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荆芥、桑叶、薄荷同用,疏散肺热,透达表邪;黄芩、山栀,清泻肺火,解毒凉血;辛夷入肺经而善通鼻窍;丝瓜藤性凉可化痰湿,又通鼻络;桔梗引诸药入肺经,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
共为轻清上行,解毒通窍之剂。
【摘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19、银翘散【处方】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制法】上杵为散。
【药理作用】银翘散的药理作用《中医杂志》1986(3):59,1.解热:在大鼠实验性体温增高时,分别给予银翘散袋泡剂和片剂,动物体温得以下降,尤其以袋泡剂作用明显。
2.抗炎:银翘散袋泡剂对不同原因所致之炎症均有显着性的抗炎作用,而片剂与煎剂对某些炎症作用甚弱或无作用。
3.抗过敏:对天花粉所致大、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过敏性休克死亡率。
4.促进免疫功能:在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的情况下,袋泡剂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上述作用,无疑是临床应用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备注】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
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
按:本方制成丸剂,名“银翘解毒丸”。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20、银翘公英汤【处方】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2克,龙胆草10克,大黄5克,蝉衣5克,菊花10克,青葙子10克,黄连5克,黄芩8克,甘草3克,栀子10克。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主肝经风热毒邪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熏洗。
【摘录】《江西中医药》21、银花汤【处方】金银花10克,山豆根10克,蚤休10克,天花粉10克,浙贝母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制乳香3克,制没药3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热毒上壅,搏结于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干祖望方22、银花饮【处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