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档案,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定,档案
应该按照一定的范围和保管期限进行归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
保护,以下是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1. 档案归档范围
(1)行政机关公文及相关资料: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的公文、报告、备忘录、会议记录、决议、规划、预算等,以及与这些文件相
关的资料和档案材料。

(2)涉及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及重大人员案件的档案:涉及公
共安全、国家安全及重大人员案件的档案,包括案卷、立案登记表、办案材料、卷宗及相关的调查、取证、鉴定等档案资料。

(3)机关档案:包括各级机关部门、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人大、政协、法院等机关的各种档案。

机关档案分为业务
档案、非业务档案和历史档案,业务档案是管理机关的工作资料,
非业务档案是管理机关在处理业务活动中或社会公共活动中形成的
档案,历史档案是机关的活动和历史背景。

2. 档案保管期限表
归档的档案,按照其不同的性质和用途等因素,应有不同的保
管期限。

以下是常见的档案保管期限:
(1)公文及相关资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工作文件、工作卡、收据、发票、会议记录、计划、决策、规章制度、合同协议等夹杂
的资料,保管期限一般为5至10年。

(2)财务档案:包括各种收入、支出、往来账、票证、报表、
结算账户等涉及财务方面的档案。

保管期限在20年内,应当加强管理、分门别类,并且在保管期间定期进行备份和维护,以便于随时
查找和使用。

(3)机关档案:其中,业务档案作为行政机关管理的工作资料,其保管期限为5年至10年;非业务档案、历史档案以及机关后勤、
行政事务档案等,保管期限一般为30年至50年。

(4)个人档案:个人档案是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所管辖的
公职人员档案。

其保管期限一般为40年。

不同文件的保管期限因性质、种类、用途等因素不同,在实际
保管过程中需要细心保管,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和检查,
以确保其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查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