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生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作文怎么写想写好作文,在我看来,无非有以下几点:1.严谨的布局: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不过只要开了个好头,这篇作文就会很好写了。

凤头:是文章的首段,是阅卷老师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与首段上下连贯,紧密结合,要通过开头使下文有可写之处,开头要达到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效果。

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且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而统领全文主旨。

猪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会恰到好处,而当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两三段时,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众,也不会有太高的分数,因为阅卷老师在中考判卷时,每三分钟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当大,如果不善于分段,阅卷老师可能失去耐心,从而看不完,就会草草的给出分数。

所以,在我看来,一篇文章至少要分 6-8个段,但不是一行或几行一段,而是要看起来像豆腐块,一块块整齐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紧中有松,松弛有度。

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散的。

2014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豹尾:在文章的最后处,应当让主题更突出鲜明,升华主题思想,使豹尾抽起来!或让人感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更进一步的特殊效果。

在文章末尾,应当再次点题,紧扣中心思想,让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继续延伸,引人深思。

特别是要在结尾处,与开头形成呼应,对比,递进等等,来引发阅读老师的共鸣!2.细腻的文笔:不管是记叙,议论还是散文;不管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

都要用细腻的文笔呈现出来,使文章中点更突出,让阅卷老师在看试卷的过程中,有深思,放慢阅读速度和重复阅读的情况出现,让阅卷老师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更具灵性。

3.贯穿始终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当,错落有致的文章上,还必须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想路线,这条线就像鱼的脊椎一样重要,这条线一定要清晰,明确,千万不可含混不清。

把握好这几点,一篇好的中考作文已经大致成型,不过要想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这仅仅是开始。

如何调查微德育有关学科学习综合实践科学探究报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案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

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

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经商、离异,孩子由爷爷、奶奶管理,或生活在后组合家庭中,孩子的隔代教育,单亲现象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全镇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三、研究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其包括的内容如下:(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我校全体学生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二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近二年来,我紧紧围绕“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

”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

”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

”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

如何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的研究求解答一、什么是“和谐德育小课题”1.“德育小课题”的定义。

“德育小课题”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团队老师、德育管理者个人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德育、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

相对于过去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县级课题和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

和谐德育类小课题研究的方向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构建新型家长会模式的探索》、《有效利用主题班会促进和谐德育的研究》等等。

2.和谐德育“小课题”的特征。

“针对性”(针对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德育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德育双基研究、三位一体体系构建研究、德育管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切口小”(扣住一种现象、一个学生——案例分析、一次活动或是讨论一个小问题)、“操作性”(从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并能够通过实践检验有效的)、“实效性”(对促进和谐德育体系的建构、班主任自身育德素养提高和优秀班集体建设具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3.“小课题”与“集体课题”的关系。

“集体课题”当然有“集体课题”的优势: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解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重大问题,支撑学校办学目标,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

但是,“集体课题”也有相对不足之处:协调困难,相互牵制的现象严重;课题研究缺乏教师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多的作用;参与程度不高,有的是课题组长一个在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小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基础之上,更是针对着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

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特别是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

所以,总的说来,“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就是班主任的自我研究,是以班主任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中迫切解决的德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德育工作,同时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育双基”工程,深化和谐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推动我校和谐德育研究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课题研究。

二、为什么要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1.解决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学问题和德育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而学校的集体课题针对的是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是宏观的或者中观的,并不能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

在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也会遇到许多德育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是解决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问题的有效途径。

2.支撑学校德育类集体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应该有两项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用课题研究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目标,用课题研究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用课题研究来烘托科研气氛,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前者针对的是学校问题,要用集体课题来研究,后者针对的是教师个人问题,可用小课题方式来研究。

2009年县教育局开展《构建区域性和谐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嘉兴市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整体构建初中阶段和谐德育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度海盐县教科规划立项课题,也是县课题的子课题),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支撑学校德育课题和县德育课题研究,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3.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开展小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对学校德育工作、对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特别是德育双基的落实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进行实践;也促使班主任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反思;从而提高班主任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切口需要小。

一个小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小课题”。

三是内容切合自己。

有的题目虽好,但是,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不符合本班、本校实际,最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

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

四是方向对准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理论问题是总课题、子课题等“集体课题”研究的问题,我们研究的“小课题”还是需要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研究。

2.开展文献研究这是。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