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住气,成大器_PART4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

沉住气,成大器_PART4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

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

人问之。

曰:“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呻吟语》把功劳与人分享,把实力留给自己让出手中的功劳,成就自己的前途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

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

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70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户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菱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头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喻道:“干嘛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

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大说,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仍旧终日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

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龚遂也不计较他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真来了。

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臣下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

立了功,而不能正确对待,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不能“功高盖主”,不能“居功自傲”,不能只顾下棋而不分对手。

做事低调的人知道把功劳送给领导,给领导面子,让领导高兴,从而为自己的美好前程添砖加瓦。

而有些人却自以为有功就忘了领导,这样特别容易招惹领导嫉恨。

自己的功劳自己表白虽说合情,但却不合人情的捧场之需。

要知道被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恼恨的事情,而你的领导被你超过,这对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领导给你安个“居功自傲”的罪名,这就正中嫉妒你的同事的下怀。

你不了解这种孤立无援的后果是不能自保的。

把功劳让给领导,是明智的捧场,稳妥的自保。

把功劳让给领导,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可到处宣扬。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不让的好。

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到处宣扬,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领导的味道。

就像一个人做了好事到处宣扬,那一份好事也会变质。

所以,送人人情就送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的让功是虚伪的。

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他总有机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

抢来的方案用不对,真相败露被辞退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有些人不是去创造业绩,而是费尽心思地去占有别人的成果、功劳。

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损人又不利己。

李霞和丁娟两人是平时处得不错的同事。

年终的时候,公司搞推广策划评比,优胜者有奖。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李霞经过半个月的深入调研,再加上她在平时工作中的观察思考,做了一个很出色的策划方案。

在方案提交截止的最后一天,丁娟突然叹了一口气,对李霞说:“哎,我心里真是没底啊!要不你帮我看看方案,提提意见吧!”李霞没多想,满口答应了下来。

丁娟的策划方案很一般,缺乏新意,李霞看完后没好意思说什么。

丁娟用探究的目光盯着李霞说:“让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

”李霞心里一阵懊悔,可人家的方案都让你看了,你的不让别人看,这总有点说不过去。

好在明天就要开大会了,李霞心想,就算丁娟想改也来不及了,于是便把自己的方案拿出来给她看。

第二天开会的时候是按资历深浅的次序发言。

丁娟资历老,按次序先发言。

谁知丁娟讲述的方案和李霞的一模一样,在讲解时,她对老板说:“很遗憾,我的电脑染了病毒,文件都被毁了,所以现在只能口头叙述方案,不过我会尽快整理出书面材料的。

”李霞目瞪口呆,她没想到丁娟就这样抢了自己的成果、自己的功劳。

李霞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她担心自己的资历浅,老板不相信她。

无奈下,李霞伤心地离开了这家公司。

丁娟靠抢来的方案得到老板的认可。

但方案不是她自己的,有些细节的地方她并不清楚,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出了一点漏洞,又无法及时修正,结果导致失败。

后来老板得知她是抢了别人的方案,就将她辞退了。

不是你的功劳,不要去抢。

你抢了别人的功劳,等到真相大白时,你将无脸见人,不仅被抢者会成为你的敌人,而且还会失去他人对你的尊重。

况且,抢别人的功劳总不是成功的捷径。

高明的上司从来不占有下属的功劳。

因为下属有功,自然也体现出了你的功劳。

有一个研究所的副所长,负责一个课题的研究。

但他行政事务繁多,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课题的研究上。

他的助手经过潜心研究出了成果。

这个研究成果得到了极大的赞誉。

报纸、电视台的记者都争相采访那位副所长。

他拒绝了所有的采访,并对记者们说:“这项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劳,荣誉应该是属于他的。

”记者们都感动于他的诚实和美德,在报道助手的同时,还特别说到了那位副所长坦荡的胸怀和言语,使他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和荣誉。

做人就要坦坦荡荡,不是自己的功劳,就不挖空心思去占有。

不抢功,只会让你优秀的人格更加得到体现,让别人对你更加敬重、佩服,也会使你永立于不败之地。

得意时与人分享利益,危难时会得人相助聪慧打造126位百万富翁做人要做个万全的人,至于名利,不要自己全都占尽,要经常分一些给大家,哪怕自己带些缺憾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天下没有自己和别人都顺意的事,我有所得别人必然有所失;我获利别人必然受到损害;我得到荣誉别人必然被羞辱;我有了美名别人必然面会有愧色。

所以君子应注重德行而谦让名利,推辞完美而保留缺欠,使自己和众人一样,不争强好胜地显露头角、成为别人的箭靶,那样胸中自会有无限的快乐。

江山不可能只靠一个人打得下来。

对于一起创业的主要功臣,要舍得封赏,一起分享事业成功的喜悦与胜利的果实。

他们不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1992年,郭凡生用自己的7万元在中关村成立了慧聪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

如今,中关村当时的许多创业人士多已销声匿迹,存活下来的公司寥寥无几,而这其中就有慧聪公司。

慧聪公司不单存活了下来,还在全国各地拥有了数十家分公司,并于2003年12月在香港成功上市。

这其中奥秘何在呢?“慧聪上市,打造了126位百万富翁。

”这是各种传媒都曾报道过的一则新闻。

原来,郭凡生成功的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成功的将士。

反过来还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一大批渴求成功的将士,将郭凡生推上了成功的高峰。

也就是说,郭凡生和其他创业人士的区别,就在于懂得与众人分享。

让我们来看看郭凡生是如何解释他在公司的章程里所拟定的知识股份制:“公司在1992年初创的时候,就确立了按知识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我们规定,公司的任何人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10%,董事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30%。

连续八年,公司把70%以上的现金分红分给了公司那些不持股的职工,而我们这些董事,公司规定得很清楚,谁离开公司,本金退还,不许持股。

所以我们这些董事又都是公司总裁、副总裁,参与的也是知识分红。

”这个章程为整个公司的员工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明天。

郭凡生也一直在为员工们勾画着百万富翁的梦想。

但许诺的股份毕竟不是现金,郭凡生如此苦心地追求与员工们共同分享日后的成功,这在许多员工眼中,也不过是一个乌托邦。

郭凡生十几年间极力推行的知识股份制曾一度被人指责为“骗人的把戏”。

2000年公司亏损2,000万,只有一两个部门可以拿到超额奖,许多员工便纷纷离开。

离开的员工甚至抱怨说:“你在用这种方式骗人。

”但还是有一批骨干分子、忠诚的老员工选择留下来。

创业人士能够与员工同享富贵,员工才能与创业者患难与共,同舟共济。

郭凡生“知识股份制”的制度安排,便成了“慧聪”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这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求,也为了老板的慷慨,为了老板对自己的尊重,留下来的员工齐心协力,帮助郭凡生渡过了困难时期。

与他人分享不只是慷慨,更多的是明智。

认识到这一点对创业人士而言尤其重要。

郭凡生的成功便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不是他早就在公司章程里做出愿与员工共同分享的制度安排,慧聪公司不会一下子就冒出126个百万富翁,“慧聪”很可能早在2000年就已被淹没;即便那时不被淹没,“慧聪”也决不会有今日的辉煌,郭凡生也不会成为亿万富翁。

而当初与郭凡生同在中关村同时起步的创业人士,大多坚持低成本运作,对自己的员工很是吝啬,能少给一分,就不多给一分。

虽然当时这个行业的收入可观,他们也在很短时间内买了车买了房,但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些创业人士仍在中关村坚持,也算是有所成功,但总不成气候,员工也走马灯般不断更换。

郭凡生对这一点自是心中有数,他自己也有一番高论:“中关村企业有100万利润就分裂,有200万利润就打架,为什么做不大呢?就在于这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

老板拿走绝对的利益,而这个公司又不是靠老板的资本来推动发展的,当它的主体变为知识推动的时候,企业就要不断地分裂,所以中关村的企业做大的不多。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独享”的创业人士做不成大事。

创业人士若不懂得分享,大家一起开创一番事业,老板大把大把地赚钱,一同打江山的身边人却还是拿着那一份微薄的薪水,谁心里会舒服,谁还会老跟着你喝西北风呢?如果你想创立一番事业,那你更要懂得与他人分享。

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人,不可能将《科学投资》就曾将“与他人分享的愿望”列为中国创业者十大素质之一,事业做大、做成功。

这不仅是现实中的哲学,也包含着不少科学的道理。

因此,只有善于与员工分享,与客户分享,与亲朋或同道之人分享,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为美好的事业而奋斗。

贪图小利,亡了国家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

欲望不死,追求就不会停止。

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学会取舍,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时,要么舍鱼而取熊掌,要么失熊掌而获鱼。

身处两难境地,到底取哪个更好,是对人心的考验,是对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舍弃了虚伪,就会获得真实;舍弃了无聊,就会获得充实;舍弃了浮躁,就会获得踏实。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俗语说,有得必有失。

反过来,有失必有得。

因而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

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总有一些东西你会得到,短暂的痛苦若能换来长久的快乐,一时的付出若能得到永远安宁,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谁又说明智的舍弃不是一种更大的获得呢?从前,在郑国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小国,叫胡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