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
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
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
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
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
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
术后1年回访患者原有麻木疼痛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恢复。
1.4腰椎转移瘤患者男,78岁,腰及双下肢疼痛5d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既往有肺癌病史1年。
患者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剧烈,腰椎棘突旁扣击痛阳性,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CT汇报腰L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经MRI及ECT检查明确诊断肺癌,多发骨转移。
半年后去世。
1.5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男,26岁,腰及左臀部放射性疼痛1d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
腰椎CT提示L4~5,椎间盘轻度膨出,神经根及硬膜囊无受压征象,查体痛点位于L3椎体左侧脊神经后支发出部位,且向患者主诉区域放射,经痛点封闭后疼痛立即缓解,休息3d后症状消失,2年随访无复发。
2结果与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目前已经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熟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结合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分析上述误诊患者原因如下。
2.1经济条件制约诊断基层患者受经济条件制约,对系统检查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拒绝早期检查,多选择忍耐的态度。
从而延误病情,这就要求接诊医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技,对症状,体征与相关检查不符的患者给予善意的劝导,以免延误诊断,从而得到早期正确的治疗。
2.2专病不到专科诊治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管理混乱,尤其在基层医院更为严重,难免会出现乱收乱抢患者现象,导致专病得不到专科诊断治疗,从而出现误诊情况。
2.3诊断依赖辅助检查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诊断过分依赖于CT检查提供的阳性结果,没有遵循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没有仔细分析引起腰腿痛的真正原因,不知道解剖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不一定引起临床上的腰腿痛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
2.4专科医生以偏盖全专科医生习惯于局部查体,整体观念欠缺,往往忽略全身检查及详细询问病史,对于其他科疾病了解欠缺,例如前述腰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长达4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