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0 伯基特淋巴瘤1例报告 朱国民,吴建锋(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又称非洲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 中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现对2008年12月27日人院1名伯 基特淋巴瘤患者跟踪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8岁。因发现有颈肿物迅速增大伴疼痛2O d,吸 涕带血1天,于2008年12月27日人院。入院前20 d患者无意中发 现右上颈肿块,增长迅速伴有疼痛,抗菌素治疗无效,行CT检 查示鼻腔右侧壁肿物。右颈肿物穿刺见大量恶性肿瘤细胞,倾向 恶性淋巴瘤。入院前一天出现吸涕带血。病程中无发热、盗汗, 无头痛、重听鼻塞等症状。查体有上颈明显隆起肿大淋巴结。 约i0×5 cm 大,质韧,有触痛。右腹股沟触及约1.5 X 1.0 cm 大 淋巴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活动自如。血常规WBC 7.9 X 10 /L。中性粒细胞59.1%。淋巴细胞38.4%。单核细胞2.1%。 RBC 4.08×10 /L。Hb 118 gm。PLT 89 X 109,L 。乳酸脱氢酶8265 U/L(正常8 58)。复查CT:右侧口咽旁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充填咽旁间隙,颈血管间隙,颈后间隙,右侧颌下腺肿大,左侧 颈血管问隙,颌下区,颈后间隙,右下颈,锁骨上见多发肿大淋 巴结。腹主动脉左旁见小淋巴结,右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右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瘤细胞成片紧密 排列,其间有大量散在分布的巨噬细胞,形成典型的“星空”结 构,瘤细胞一致中等大小,核膜清晰,核分裂易见。免疫组织标 记结果:CD20(++)、CD79(++)、CD3散在少数、CD43(+)、CD68 散在(+)、CD 。(+)、Bcl一2(一)、Ki,67>80%(+)。结合HE形态考虑 伯基特淋巴瘤。入院后数日内右颈淋f 结有较明显增大,疼痛加 重,需服吗啡类止痛药缓解疼痛。并出现明显的右侧周围性面 瘫,伸舌右偏。于2009年1月4号行CHOP方案化疗1N期。肿大 的淋巴结迅速缩小至消失,疼痛消失。面瘫未恢复。WBC下降 至0.8×109/L,经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至7.1 x 10 ,分类 正常。于2009年1月20号出院。嘱定期化疗。2009年1月29日因 明显乏力,纳差再次人院。患者精神萎靡,呼吸稍促,扶入病 室。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血常规WBC 93.8 X 10 。中性粒细胞8.8%。淋巴细胞51.1%。单核细胞39.8%。 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分析 吉林医学2010年5月第31卷第15期 RBC 2.77 X 10 /L。Hb 84 L。PLT 130 X 10 /L。考虑骨髓浸润合 并白血病,拒绝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09年2月1日自动出院,当 晚病故家中。 2讨论 于1958年作为非洲儿童常见肿瘤由Burkitt首先报道,属B 细胞型高度恶性淋巴瘤,高发于中部非洲儿童,世界各地都有 散发报道,我国也有发现,据研究EB病毒为本病病源体可能性 大。病理特点瘤细胞中等大小,单一形态,核分裂相多,瘤细 胞活跃,细胞碎片多,可见散在有吞噬能力巨噬细胞吞噬较多 的细胞碎片构成星空现象是本瘤特点之一。常见的免疫表型为 CD20(+)、CDl0(+)、Ki67(一100%)、Bcl一2(一)、Bcl一6 (+)、CD (一)。伯基特淋巴瘤临床分三型:地方型,散发 型和免疫缺陷相关型。地方型发生在非洲儿童,主要累及颌骨 和其他面部的骨骼、肾、肠胃、卵巢、乳腺和其他结外部位。 散发型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国内苏州、天津、北京、南通、上 海有报道,腹部尤其回盲部是最常见的累及部位,并可累及卵 巢、肾、网膜、Waldeyer’s环和其他部位,在成人淋巴结累及比 儿童更为常见。少数表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的白血病。免疫缺陷 相关型主要发生在HIv感染的患者,亦可发生在异基因移植的受 体和先天免疫缺陷的个体。根据形态学、免疫表型、结合临床 可以做出诊断。本病就诊时70%为Ⅲ、Ⅳ期,成人病例骨髓累及 占3O%~38%,常表现肿瘤负荷大,LDH增高。本例患者符合散 发型,是以颈部淋巴结及韦氏环受侵为主要症状。临终前WBC 93.8×lO /L,淋巴加单核占≥90%,考虑骨髓受侵,合并白血 病。伯基特淋巴瘤对化疗敏感,但历来预后不佳,尤其成人病 仍j 3参考文献 【1]王奇路.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4. [2]王学义_f白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J].临床肿 瘤学杂志,2007,1 1(3):26. [收稿日期:2010—03—17编校:朱建梅] 石裕明,罗本环,王荣生,廖占堆(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信宜525300) 【关键词】腰椎问盘突【叶J症;误诊;误治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较为常见后一种疾病,是腰腿痛最 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经常有将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误诊 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我院2006年8月~2009年5月共收治3例 典型的误诊误治病例,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57岁,因“右下肢痹痛伴活动障碍2个月余而来 我院,人院前曾在外院的CT检查提示L,/L ,L4/L ,L /s腰椎问盘 膨出,外院诊断为L /L ,L /L ,L /S.
椎间盘膨出症,而行腰部牵 吉林医学2010年5月第3 18第l5期 引、理疗、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无缓解,故来我院诊治。入院 时体格检查为,脊柱无畸形,L5/S1棘间压痛阴性,右下肢痛觉 过敏,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均为可疑阳性,右足母趾 长伸肌肌力正常。右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右髋关节托马斯征 阳性;49征为阳性。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为 l2.15 x 10 /L,平均粒细胞数比率为0.80,入院作右髋关节CT检 查提示:右髋关节囊内积液,右股骨头局部骨质疏松,小斑片状 骨质破坏,后考虑为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而送手术室行病灶清除, 冲洗引流术。但是术中发现右髋关节无明显积液、积脓,而在右 髋臼下后缘与右坐骨神经之间可见异常组织增生,为不规则的菜 花状,尽量切除菜花状组织后冲洗关节囊,消除关节内异常组 织,术毕置管引流。术后患者右侧下肢痹痛症状明显好转。所切 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提示:镜下纤维组织、骨组织、肌肉组织中有 中度分化的腺癌浸润,最后考虑为右髋臼肿瘤,与人院前诊断明 显不符,有误诊误治现象。 例2:女,60岁,因“反复腰部疼痛2O年加重伴活动困难1 周”而入院,院前曾经反复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次到多处治疗。 人院时体格检查:脊柱向后凸畸形,腰椎棘突无压痛,双侧腰 大肌起止点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感觉异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 验为阴性,双下肢肌力正常。人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 白细胞数为3.5×109/L,红细胞数为2.94×l0 /L,血红蛋白为 64 g/1;影像检查:X光片:①腰椎退行性变;②L /L 椎间盘变 窄;③骨盆片示,右髂骨慢性炎性改变;腰部CT示:①腰椎骨 质疏松;②L4/L 椎间盘向后突出。入院后诊断为:①腰椎退行性 变;②L /L 椎间盘突出症。③左侧髂骨慢性骨髓炎。经过卧床休 息,腰部慢性牵引、理疗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 解,后再多次作骨髓穿刺和细胞学检查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 血液科化疗后,患者腰部疼痛有所好转。考虑为腰部疼痛是由于 骨髓瘤细胞对骨骼的浸润和破坏所引起。 例3:男,48岁,因“反复腰部疼痛3年”而人院。院前多次 到省部级大医院诊治,多次作了腰部CT检查与MRI检查,均诊断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反复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入我院时体 格检查:脊柱无畸形,L 棘突及L 右侧横突处压痛明显,双下肢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为阴性,再次作腰部CT检查提示: L ,L ,L /s 椎间盘轻度膨出,临床医生阅片时(包括各级大医 院的CT片或MRI检查的片子时)均发现L 右侧椎板有溶骨性骨破 坏,但是各级医院影像科均漏报了L 右椎板的骨质破坏。考虑为 L 右侧椎板肿瘤,送手术室在全身麻醉下行L 全椎板开窗、病灶 2351 清除术,术后患者腰痛消失。术后病理检查提示:L 右侧椎板骨 母细胞瘤。 2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 长,临床上腰腿痛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引起腰腿痛的病因繁多 复杂,包括损伤、炎性反应、肿瘤和先天性疾患四大类。腰椎间 盘突出症只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原因。 在临床上要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详细询问病史,作系统而认真的体格检查;②要结合影像学 检查结果,CT检查或MRI检查结果所示的突出节段一定要与引 起临床症状的相对应的神经节段相符,仅有CT检查,MRI检查 的表现而无临床表现,就不应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川;椎管 造影,扫描CT、MRI常阳性。误诊的主要原因本人认为是:缺 乏对本病的认识,警惕性不高,习惯满足于“慢性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未认真分析病因,对本病的病理解剖不 熟悉。对病史重视不够,体格检查不细致。对病情综合分析不 够。对不典型症状患者缺乏经验。故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延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凡病情反复发作, 治疗不佳的患者,应嘱早做CT、MRI或椎管造影检查,便于明确 诊断,减少误诊误治。使患者早期解除病痛。③要排除常见的引 起腰腿痛疾病,如肿瘤、感染、退行性变而的腰腿痛等;④要全 面分析、综合判断;⑤要有独立的思维习惯和一定影像学知识, 不要过于相信影像学报告单,要养成自己阅片的习惯,这样才有 可能发现新问题,减少误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减轻患者的 负担和疾苦。⑥有顽固性下腰痛或下肢放射性神经涌,或先有腰 痛后有腿痛病史,或交替出现下肢疼痛史 】。⑦患者久站,行走 时有疼痛性脊柱侧弯或跛行,小腿皮肤感觉异常,直腿抬高试验 (4-) 】。⑧X线平片可间接征象支持诊断并除外其他骨性病变。 3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6. [2]谢卉.纤维性肌痛综合征的诊治[J].世界临床药物,2005,8 (5):304. [3】胡荫奇.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2006:462. [收稿日期:2010—03.10编校:周浩] 医学论文中摘要的写法 摘要是文题的延伸,通过摘要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更具体的内容,引导读者去阅读。通过摘要可了解到文章的可读性如何。需要用 第三人称去写。目前医学论文最常使用结构式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分部组成。 目的:任何一项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临床实践都有其目的,要简要说明。方法:介绍基本的方法及手段。结果:研究内容中 根本性的结果。结论:通过结果得出的规律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