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认识到统一是历史意义,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过程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人物:赢政(3)都城:咸阳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问题思考(p.46)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县制。

(学生阅读(p.46)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军事上——车同轨,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

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让学生体会开凿灵渠、修长城的艰巨,明白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思想上——焚书坑儒(补充讲解)。

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

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材料研读(p.48)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

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

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

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2)统一度量衡3、思想文化上:(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知识拓展:阅读(p.49)作业:课后活动(p.49)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堂练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古风》组诗中的一首,该诗词反映的是 ( )A.诸侯争霸B.秦朝统一全国C.兴修水利工程D.楚汉之争2.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

”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 ( )A.秦B.夏C.商D.周3.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对史实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孑L半两钱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4.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5.下图是某历史爱好者搜集到的四方秦朝古印文,联系所学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 B C D6.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B.汉朝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图1中行行徽图2古钱币7.秦统一文字,规定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的字体是8.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秦齐楚燕韩赵魏A.加强文化控制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D.巩固国家统一9.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各国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

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A.临洮,辽东B.咸阳,辽东C.陇西,长平D.咸阳,河套二、非选择题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他采取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取了什么创新举措?材料二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再做一条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竞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而要他付刀形币!(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我总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好的。

————《怀念匈奴》(3)秦始皇为解决匈奴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选择题 1.B 2.A 3.D 4.A 5.B 6.A 7.A 8.D 9.A二、非选择题(1)分封制郡县制(2)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3)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巩固(封建)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3.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李白的《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第9课秦统一中国(二)合作探究:一秦灭六国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

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展示:秦灭六国过程之后,探讨“假如你一位古人,你愿意生活在战国时期,还是喜欢生活在统一的秦朝?为什么?”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过渡: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

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学生:阅读教材并以表格或图式的形式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归纳。

教师: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展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展示:《中央集权》动态图,教师用谈话式讲解。

教师: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有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拓展:(1)回顾秦以前使用的货币和文字?(2)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有什么意义?军事上:北方:修长城;南方:修灵渠。

秦朝的疆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

展示《秦朝疆域图》,学生看图。

组织学生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