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ppt 34页)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ppt 34页)
(2)事业单位:比照国有企业的标准建 立,费用包括在事业经费中,分散于 270个科目。
(3)集体企业:社会保障费用来自集体 经营的提留,以公积金和公益金的形式 存在,保障对象只限于集体的成员。
(4)国家财政还向社会提供社会保障: 包括抚恤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和自然 灾害救济费。
2、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1)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
(2)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 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3)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依 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补充调整作用。
4)财政投融资的方式和资金来源是 多样化的。
资金来源
财政预算内投资 政府通过信用渠道融通资金 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资金 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国外获得资金
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投资与经济增长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 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把货币资本的投入看作是经济增 长的第一推动力,因为任何一项投资或生 产活动首先要从货币资本的投入开始。
凯恩斯:不仅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 的推动力,而且还论述了投资对经 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收入和消费 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的加速原理。
界上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150 多个,多数国家征收社会保险税,实施社会 保险预算。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建立
(1)国有企业: 1951年政府颁布《劳动 保险条例》,职工福利费进成本,退休 费列营业外支出。形式上社会保障资金 来自企业,但在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 “统收统支”的大背景下,事实上是无 区别地取自国有企业,并无区别地使用 于国有企业的就业人员。
(三)财政投资的范围和特点
1、 财政投资的范围 (1)社会公益性、基础性和公共服务投资领域; (2)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包括重要的自然资
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智 力资源开发; (3)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领域。
2、 特点(与非政府投资对比)
非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目的不同 规模不同 效应不同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投资过程), 同时又可以增加供给(投资完成后)。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是从投资可以刺激需 求出发。
本资料来源
投资乘数:
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 数,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 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 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化,边际储蓄 倾向越大,乘数越小。投资乘数(单位 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等于边 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在市场经济发达,从而价值规律可以按其本 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经济社会中,财政补贴 的作用主要是纠正市场缺陷,借以实现国 家的社会福利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当 出现经济波动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 有意识地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来达到某 种社会经济目标。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 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
(1)总量调节——直接调节自身投资的 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使两 者加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 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2)结构调节——调节自身投资的结构, 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 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二、基础产业财政投资与 财政投融资
(一)基础产业财政投资
1、基础产业的含义
交通运输、机场、
基础 港口、桥梁、通信、
广
设施 狭义基 础产业
水利、城市供排水、 供气、供电等
义
能源电力工业、基
基
基础
本原材料工业(建
础
工业
筑材料、钢材、石
产
油化工材料)
业
农林部门、提供无形产品
还包括
和服务的部门(科学、文 化、教育、卫生)所需的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及相关概念
1、社会保障:国家或社会在其社会
成员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 劳动机会时给予的帮助。这种帮助是 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或措施实施的。
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政策和
措施的法律化和经常化。即由法律规 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定实施的社 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其含义:
险、伤残保险、疾病保险、生育保险、死亡 抚恤 对象:劳动者 特点: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 (2)社会福利:老年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 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 对象:全体社会成员 特点:权利与义务不需对等
(3)社会救济:城镇贫困救济、农村
五保户救济、自然灾害救济 对象:全体社会成员 特点:权利与义务不需对等
凯恩斯的加速原理:
投资规模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又要 受当前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制约。储蓄 是投资的源泉。随着收入的增长,边 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的规律,使投资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 加速原理说的是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 资的变化。
加速系数:
加速系数表示的是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 起投资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是总量平衡的公式, 一方面,储蓄增长就会加速投资; 另一方面,投资超过储蓄则必然导致通货 膨胀。
主体 —— 国家或社会; 依据 —— 法律规定; 对象 —— 社会成员; 方式 —— 无偿支付。
3、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
金支付。社会保障既然是社会性事业,政府 介入是义不容辞的。政府介入的必要性。
(1)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 (2)减少实施社会保障的成本; (3)政府运用社会保障调节经济运行。目前世
1、基础部门属于短缺部门,它的投资 需求大于本部门的储蓄。在国民经济中 居民部门属于过剩部门,在工业内部加 工工业也属于过剩部门。由于资本市场 不完善,保持政府对基础产业部门的适 度投资水平,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 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可低估。
2、财政投融资 (1)概念
财政投融资是采取将财政融资的良好 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 合起来的办法进行融资和投资,是发 挥政府在基础产业部门投资中的最佳 途径。
目的:实现社会公平
作用:调节资源配置、 调节供给和需求结构
2、分类
(1)按内容分类
物价补贴
财
政
国有企业
补 贴
政策性亏 损补贴
粮棉油价格补贴 平抑物价补贴 肉食价格补贴 民用煤价格补贴 住房补贴
财政贴息
(2)按社会经济运行环节
财政补贴
生产环节补贴 流通环节补贴 消费环节补贴
(3)按补贴是否明确出来分类 : 明补、暗补 (4)按接受补贴的主体分类 : 对企业补贴、对居民补贴 (5)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类: 对生产的补贴、对消费的补贴 (6)按购买活动分类: 实物补贴、货币补贴
追求赢利性 受自身积累限制 投资结构失衡
整体社会效益 投资大型项目 投资基础产业
3、影响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投资中的 比重的因素
(1)经济体制的不同:实行市场经济, 非政府投资在社会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额中比重较大; 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投资比重较大。
(2)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的非 政府投资占社会投资总额中比重较大; 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 比重较大。
(4)社会优抚:军人残废抚恤金、军
人牺牲抚恤金、军人转业安置费 对象:军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
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 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财政补 贴要素
主体:政府 对象: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 个人) 形式:价值单方面转移
二、财政补贴的作用
1、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有利 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从而价值规律不能 正常发挥作用的经济社会中,财政补 贴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纠正不合理的价 格结构,有利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如计划体制下的粮价补贴,使价值规 律部分地发挥作用。
2、纠正市场缺陷,借以实现国家的社 会福利目标。
固定资产。
2、基础产业的特征 (1)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 件”。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 性。
(2)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它们的 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 个产业成本的波动。
(3)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 的资本投入,且建设周期长,回收投资慢。
(二)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