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考试题7单项选择题1. 下列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哪一项是属于错误的?(1.0)A、压力0.785-1.766kPa(80~180mmH o)B、蛋白质0.15-0.45g/L(15-45mg%)C、糖2.5-4.4mmol/L(50-75mg%)D、氯化物120-130mmol/L(700-750mg%)E、细胞数11~20×10/L(11~20/mm)2. 女性,26岁,间歇性双颞部搏动性痛5年。
每次头痛持续数小时至1天,伴恶心,呕吐。
月经前后易发作。
有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最可能诊断是(1.0)A、典型偏头痛B、普通型偏头痛C、群集性头痛D、紧张性头痛E、神经官能症3. 重症肌无力患者以泼尼松,吡啶斯的明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时有腹痛,腹泻,无发热,大便常规(-)。
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措施为:(1.0)A、停用泼尼松B、停用吡啶斯的明C、口服黄连素D、口服阿托品E、口服诺氟沙星(氟哌酸)4. Wilson s病_____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病变部位是:(1.0)A、大脑皮质、基底节、脑干、小脑B、壳核C、丘脑底核D、脑干E、豆状核5. 某患者急起四肢瘫痪二周,检查:四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减退,各深反射减退,大小便能自控,无明显感觉障碍,伴肌压痛。
腰穿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6×10/L,蛋白质0.9g/L,糖2.9mmol/L。
氯化物125mmol/L。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1.0)A、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B、重症肌无力C、急性硬脊膜外脓肿D、脊髓灰质炎E、周期性麻痹6. 男性,74岁。
半小时前在工作中突感左肢无力,伴头痛,有高血压史,查体:神志清,左侧面,舌瘫,左偏瘫,脑膜刺激征(-)。
为帮助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1.0)A、脑电图B、脑血管造影C、头颅CTD、脑脊液检查E、脑超声波7. 女性,60岁。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和呕吐8小时,头CT示脑正中裂及右大脑外侧裂,枕大池呈高密度影。
正确诊断的是:(1.0)A、左侧颈内动脉闭塞B、颈内动脉系统脑出血C、小脑出血D、桥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8. 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应在(1.0)A、皮层感觉中枢B、内囊后肢C、丘脑D、中脑腹侧部E、延髓外侧部9. 对脑动脉瘤破裂的预后估计,最重要的是(1.0)A、意识障碍的程度B、血压上升的程度C、脑动脉瘤的大小D、偏瘫的有无E、脑动脉瘤的多少10. 男性,70岁。
清晨醒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能,急送医院诊断为脑出血。
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1.0)A、保持呼吸道通畅B、降颅压,治疗脑水肿C、控制血压D、维持水电解质平衡E、静脉滴注止血药物11. 29岁女性工人,突发抽搐昏迷2小时,送急诊室。
浅昏迷,心率105次/分,律不齐,心尖Ⅲ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晚期杂音,神经检查,左瞳>右瞳,右侧上肢痛刺激无反应,左侧肢体有躲避动作。
应立即给予什么药物最适宜?(1.0)A、西地兰B、甘露醇C、r-氨酪酸D、苯巴比妥E、低分子右旋糖酐12.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典型的脑脊液改变是(1.0)A、蛋白-细胞分离B、细胞-蛋白分离C、细胞蛋白均增高D、细胞蛋白均不增高E、白细胞增高13. 同侧节段性感觉分离的病变部位在(1.0)A、后角B、后索C、前角D、脊髓丘脑束E、后根14. 安定10-20mg静脉注射应用于(1.0)A、突然神志不清,偏瘫,呕吐B、反复发作右侧肢体瘫,24小时内缓解C、突然头痛呕吐,伴脑膜刺激征阳性D、反复发作性抽搐伴尿失禁,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清E、多年反复发作性剧烈头痛呕吐,每月至少2次,间歇期如常人15. 21岁,女性,发作性头痛四年,部位不定,发作前视物模糊暗影,头CT正常,其母有类似病史,试问头痛发作初首选药物为(1.0)A、麦角胺咖啡因B、阿斯匹林C、苯巴比妥D、苯噻啶E、卡马西平16. 男性,37岁。
急性四肢弛缓性瘫痪伴四肢未端可疑对称性痛觉减退2周。
下列各项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除外:(1.0)A、血清钾检查B、腰穿检脑脊液蛋白,细胞C、肌电图检查D、血清肌酶检查E、血清皮质醇及尿17-羟检查17. 男性,30岁。
左耳后痛2天,口角右歪1天来诊。
体检:面部针刺觉正常,无眼震,四肢肌力正常,行走平稳。
病人最可能伴有的体征是:(1.0)A、左侧眼睑闭合不能B、右侧眼睑闭合不能C、右侧眼球外展受限D、左眼球外展受限E、两眼向右凝视障碍18.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体征是(1.0)A、乳头水肿B、感觉障碍C、颅神经麻痹D、脑膜刺激征P101E、玻璃体下出血19. 患者男10岁,患发作性意识障碍2年,拟诊癫痫,服丙戊酸钠治疗,不能满意控制,拟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下列哪种检查最有帮助?(1.0)A、头颅摄片B、脑电图C、头颅CT扫描D、脑血管造影E、脑超声波检查20. 56岁,男性患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史5年。
某天于劳动时突然说不出话及右侧轻偏瘫,约10分钟后恢复正常,在送往医院途中又类似发作一次。
入院时血压19.5/12.4kPa(150/95mmHg),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应选用下列哪一种防治措施最合适?(1.0)A、降压药物B、血管扩张剂C、脱水剂D、血小板聚集抑制剂E、脑代谢活化剂21.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1.0)A、先天性动脉瘤B、脑血管畸形C、动脉粥样硬化D、高血压E、风心病22. 中年男性,以“椎管内肿瘤”入院,行脊髓碘油造影发现碘油阻塞端深杯口状,脊髓变细,移位:最可能的诊断是:(1.0)A、髓内肿瘤B、髓外硬脊膜下肿瘤C、硬膜外肿瘤D、脊髓空洞症E、脊髓炎23. 男性,46岁,左侧面颊部阵发性剧痛二个月,每次发作为突然出现,呈触电样剧痛难忍,持续数秒钟,进食及咬牙可诱发,应选什么药物治疗最佳?(1.0)A、止痛片和消炎痛B、肌注杜冷丁C、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D、安定E、鲁米那或氯丙嗪24. 同侧节段性所有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1.0)A、后角B、后索C、前角D、脊髓丘脑束E、后根25.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1.0)A、先天性动脉瘤B、脑血管畸形C、动脉粥样硬化D、高血压E、风心病26. 一侧桥脑病变可表现(1.0)A、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B、一侧面部痛觉消失,对侧半身痛觉消失C、一侧面肌全瘫,对侧上下肢瘫D、一侧动眼神经瘫,对侧上下肢瘫E、双侧颈~胸痛觉消失,触觉存在2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最常出现(1.0)A、面部痛觉减退B、咀嚼肌萎缩C、角膜反射减弱D、张口下颌偏斜E、有疼痛触发点28. 患者,男性,60岁,突然发生右侧上、下肢无力,不能讲话。
检查发现右侧偏身感觉缺失、右侧偏瘫,右侧同向性偏盲,运动性失语。
临床诊断脑血栓形成。
其闭塞的血管最可能是(1.0)A、左侧椎动脉B、基底动脉C、右侧大脑中动脉D、左侧大脑前动脉E、左侧大脑中动脉29. 男,60岁,近1-2年双手发抖,表情发呆,起步困难,呈小步,不易止步,应属于何种异常步态?(1.0)A、痉挛性偏瘫步态B、共济失调步态C、慌张步态D、跨阀步态E、摇摆步态30. 癫痫用药的原则中哪点是不正确的?(1.0)A、发作在夜晚和清晨者用药可以集中在下午和入睡前B、一药疗效不佳,换药时不可突然停止C、口服药剂量均自低限开始;如不能控制,再逐渐增加D、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在完全控制一年后可考虑终止治疗P232 1~5年后E、失神发作在完全控制6个月后可考虑终止治疗,但缓慢减药31. 患者,女性,25岁,农民,发病后出现双侧周围性面瘫,吞咽困难,四肢驰缓性瘫痪,第三天发展至呼吸肌麻庳,应立即采取何种措施最为适宜?(1.0)A、地塞米松B、ATC、氯化钾D、新斯的明E、气管切开,辅助呼吸P、辅酶A32. 女性,45岁。
右下肢疼痛无力半月余,疼痛较为剧烈,半年前行肺癌手术,X线平片上可见腰1~腰3椎体破坏:最可能的诊断是:(1.0)A、髓内肿瘤B、髓外硬脊膜下肿瘤C、硬膜外肿瘤D、脊髓空洞症E、脊髓炎33. 成人脑脊液的正常值下述哪一项为正确?(1.0)A、蛋白定性阳性阴性B、压力0.4-2kPa(40.8-204mmH O)80~180mmH2OC、氯化物110.5mmol/L(650mg/dL)120~130mmol/LD、葡萄糖2.5~4.4mmol/L(50~75mg/dL) 2.5~4.4mmol/L (50~75mg/dL)E、细胞数12×10/L(12/mm)(0~5)*10/L34. 典型的震颤麻痹三个最主要临床特征是_____ P160 运动四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1.0)A、震颤,肌张力增高,面具脸B、震颤,肌张力增高,搓丸样动作C、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慌张步态D、震颤,运动减少,写字过小症E、以上均不是35. 对侧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1.0)A、后角B、后索C、前角D、脊髓丘脑束E、后根36. 女性,55岁。
患高血压多年,晨起干活时突感后枕部头痛,眩晕,伴频率恶心、呕吐。
体检:水平眼震,左侧肢体共济运动差。
正确诊断的是:(1.0)A、左侧颈内动脉闭塞B、颈内动脉系统脑出血C、小脑出血D、桥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37. 45岁男性工人,有高血压史,下班回家途中出现右耳后疼痛,第二日晨起刷牙发现水从右口角溢出,右眼不能闭合来院门诊。
查BP20/12kPa (150/90mHg),右侧鼻唇沟浅,右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左歪,伸舌不偏,四肢肌力5级,感觉正常。
乳突无压痛,耳无溢液。
治疗药物应首先考虑(1.0)A、降压灵B、B族维生素C、盐酸罂粟碱D、青霉素E、强的松38.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最重要环节是(1.0)A、立即使血压下降至正常以下,防止再出血B、立即使用止血药C、立即使用脱水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D、用镇静药,防止癫痫发作E、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39. 肝豆状核变性。
发病机制是:(1.0)A、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作用相对增强B、纹状体中乙酰胆碱含量减少,多巴胺作用相对增强C、由于铜代谢障碍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D、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乙酰胆碱含量增加E、纹状体中乙酰胆碱含量减少,多巴胺含量减少40. 不属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是_____P130 视神经受损和脑干受损(1.0)A、共济失调B、失语C、视力障碍D、核间性眼肌瘫痪E、眼球震颤1. 答案:E2. 答案:B3. 答案:D4. 答案:B6. 答案:C7. 答案:E8. 答案:E9. 答案:A10. 答案:E11. 答案:B12. 答案:A13. 答案:A14. 答案:D15. 答案:A16. 答案:E17. 答案:A18. 答案:D19. 答案:B20. 答案:D21. 答案:C22. 答案:B23. 答案:C24. 答案:E25. 答案:D26. 答案:C28. 答案:E29. 答案:C30. 答案:D31. 答案:E32. 答案:C33. 答案:D34. 答案:E35. 答案:D36. 答案:C37. 答案:E38. 答案:C39. 答案:C40. 答案:B <img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