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北京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备考之新定义学生版

2020年北京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备考之新定义学生版

2020年北京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备考之新定义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a2+b2(a,b是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完美数”.
例如,因为5=22+12,所以5是一个“完美数”.
(1)请你再写一个大于10且小于20的“完美数”;
(2)已知M是一个“完美数”,且M=x2+4xy+5y2﹣12y+k(x,y是两个任意整数,k是常数),则k的值为.
二.解答题(共19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填空: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可以将x,y的系数和相应的常数项排成一个数
表,求得的一次方程组的解,用数表可表示为.用数表可以简化表达解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如下,请补全其中的空白:
从而得到该方程组的解为x=,y=.
(2)仿照(1)中数表的书写格式写出解方程组的过程.
3.如果A,B都是由几个不同整数构成的集合,由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例如:
若A={1,2,3},B={3,4,5},则A∩B={3};
若A={0,﹣62,37,2},B={2,﹣1,37,﹣5,0,19},则A∩B={37,0,2}.(1)已知C={4,3},D={4,5,6},则C∩D={};
(2)已知E={1,m,2},F={6,7},且E∩F={m},则m=;
(3)已知P={2m+1,2m﹣1},Q={n,n+2,n+4},且P∩Q={m,n},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组,恰好有2019个整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给定的两点P,Q,若存在点M,使得△MPQ的面积等=1,则称点M为线段PQ的“单位面积点”,解答下列问题:于1,即S
△MPQ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1,0)
(1)在点A(1,2)B(﹣1,1)C(﹣1,﹣2),D(2,﹣4)中,线段OP的“单位面积点”是;
(2)已知点E(0,3),F(0,4),将线段OP沿y轴向上平移t(t>0)个单位长度,使得线段EF上存在线段OP的“单位面积点”,求t的取值范围;
(3)知点Q(1,﹣2),H(0,﹣1),点M,N是线段PQ的两个“单位面积点”,点M
=S△PQN,直接写出点N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在HQ的延长线上,若S
△HMN
5.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G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将图形G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平移一次,平移距离小于或者等于1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图形记为G',若点P在图形G'上,则称点P为图形G的稳定点.例如,当图形G为点(﹣2,3)时,点M(﹣1,3),N(﹣2,3.5)都是图形G的稳定点.
(1)已知点A(﹣1,0),B(2,0).
①在点P1(﹣2,0),P2(4,0),P3(1,),P4(,﹣)中,线段AB的稳定点
是.
②若将线段AB向上平移t个单位长度,使得点E(0,1)或者点F(0,5)为线段AB
的稳定点,写出t的取值范围.
(2)边长为a的正方形,一个顶点是原点O,相邻两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这个正方形及其内部记为图形G.若以(0,2),(4,0)为端点的线段上的所有点都是这个图形G的稳定点,直接写出a的最小值.
6.在△ABC中,定义∠A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与∠B的外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所夹的锐角∠APB 为∠C的伴随角.
(1)如图1,在△ABC中,∠C=90°,∠BAC=60°,则∠C的伴随角∠APB的度数为°;
(2)小明试图探究任意△ABC中∠C的伴随角∠APB与∠C之间的数量关系,于是他动手画了∠C分别为直角、锐角、钝角的三个图如下,先通过测量相关角度后猜想结论,然后再证明.
请你根据以上三个图,测量相关角度,补全表格:
图2图3图4
∠C的度数90°
∠C的伴随角∠APB的度

根据表格,小明得到了∠C的伴随角∠APB与∠C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猜想:;
(3)请你选择∠C是锐角或钝角的情况,画出图形,帮小明证明他的猜想.
7.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A,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点B(不与点A重合,且直线AB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过点A作直线m∥x轴,过点B作直线n∥y轴,直线m,n相交于点C.当线段AC,BC的长度相等时,称点B为点A的等距点,称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点A的等距面积.例如:如图,点A(2,1),点B(5,4),因为AC=BC=3,所以B为点A的等距点,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为.
(1)点A的坐标是(0,1),在点B1(﹣1,0),B2(2,3),B3(﹣1,﹣1)中,点A 的等距点为.
(2)点A的坐标是(﹣3,1),点A的等距点B在第三象限,
①若点B的坐标是(﹣),求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
②若点A的等距面积不小于,求此时点B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8.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例如:方程2x﹣6=0的解为x=3,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5,因为2<3<5,所以,称方程2x﹣6=0为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1)在方程①5x﹣2=0,②x+1=0,③x﹣(3x+1)=﹣5中,不等式组
的关联方程是;(填序号)
(2)若不等式组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
(3)若方程2x﹣1=x+2,3+x=2(x+)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求m的取值范围.
9.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在数学课外小组活动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不等式中含有绝对值,并且绝对值符号中含有未知数,我们把这个不等式叫做绝对值不等式,求绝对值不等式|x|>3的解集.
小明同学的思路如下:
先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求出|x|恰好是3时x的值,并在数轴上表示为点A,B,如图所示.观察数轴发现,以点A,B为分界点把数轴分为三部分:
点A左边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大于3;
点A,B之间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小于3;
点B右边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大于3.
因此,小明得出结论绝对值不等式|x|>3的解集为:x<﹣3或x>3.
参照小明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请你直接写出下列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①|x|>1的解集是.②|x|<2.5的解集是.
(2)求绝对值不等式2|x﹣3|+5>13的解集.
(3)直接写出不等式x2>4的解集是.
10.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a+kb,ka+b)(其中k 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
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P′(1+2×4,2×1+4),即P′(9,6).
(1)点P(﹣1,6)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2)若点P的“3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6,2),则点P的坐标;
(3)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2倍,求k的值.
11.对于有理数a,b,定义min{a,b}的含义为:当a≥b时,min{a,b}=b;当a<b时,min{a,b}=a.
例如:min{1,﹣2}=﹣2,min{﹣3,﹣3}=﹣3.
(1)min{﹣1,2}=;
(2)求min{x2+1,0};
(3)已知min{﹣2k+5,﹣1}=﹣1,求k的取值范围;
(4)已知min{5,2m﹣4n﹣m2﹣n2}=5.直接写出m,n的值.
12.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1)在方程①3x﹣1=0,②x+1=0,③x﹣(3x+1)=﹣5中,不等式组
的关联方程是;(填序号)
(2)若不等式组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
(3)若方程3﹣x=2x,3+x=2(x+)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13.阅读理解:
善于思考的小聪在解方程组时,发现方程组①和②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他的解法如下:
解:将方程②变形为:2x﹣3y﹣2y=5③.
把方程①代入方程③得:3﹣2y=5,
解得y=﹣1.
把y=﹣1代入方程①得x=0.
∴原方程组的解为.
小聪的这种解法叫“整体换元”法.请用“整体换元”法完成下列问题:
(1)解方程组:;
①把方程①代入方程②,则方程②变为;
②原方程组的解为.
(2)解方程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