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血管介入术后护理

浅谈血管介入术后护理

COMPANY LOGO
血管外科
• 周围血管外科是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 学科
• 血管外科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 科学
• 微创外科及腔内血管外科发展使血管外科这一领 域逐渐拓宽
COMPANY LOGO
Hale Waihona Puke 血管外科疾病范围• 动脉狭窄、硬化闭塞或急性栓塞(颈、肾、四 肢、肠系膜等)、糖尿病足
COMPANY LOGO
国内历程
197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陈灏珠在国 内首先报道经皮穿刺插管术行选择性冠状动 脉造影的试验。 1986年中华放射学会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首 届全国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会议对介入放 射学在我国的蓬勃兴起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COMPANY LOGO
国内历程
•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于1990年4月发出了《关于将具备 一定条件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的文件, 从体制上将介入放射学的由单纯的医技诊断科室向 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新型科室转变。
COMPANY LOGO
血管外科
• 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1、人工血管前阶段(1761-1950s); • 2、血管直接重建阶段(1950s-1990); • 3、血管腔内治疗阶段(1990-至今)。
1761年,Hallowell-Lambert采用钉子穿过动脉,用8字缝合将钉子固 定的方法修复一例外伤性肱动脉损伤。 1916年John Hopkins 医学院二年级学生发现了肝素 1952年,美国医生 Arthur Voorhees在读医学院期间发明人工血管 1953年,瑞典医生Seldinger发明了微创动脉造影技术 1991年Juan Parodi首次报道采用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 1987年,中华医学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 1993年组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
COMPANY LOGO
发展历程
1929年,25岁的德国外科医生Werner F orssmann开始尝试在临床进行心导管检 查,在尸体上进行了初步试验后,他在 助手帮助下,将一根65cm长的导尿管插 入自己的肘静脉并送至右心房,为了确 认导管的位置,他步行来到不在同一楼 层的放射科,向导管内注入了显影剂, 记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心导管X线影 像。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因为“异想天 开的荒唐行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强烈谴责, 被医院解雇转行从事泌尿科工作。
• 动脉瘤(胸腹主、内脏动脉、四肢动脉) • 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
• 静脉曲张(大隐静脉、精索静脉)、血管畸形 • 静脉血栓(四肢、内脏) • 透析通路:动静脉瘘管或人工血管置入 • 急性出血(消化道、肝脾肾、子宫、术后) • 淋巴水肿、畸形
COMPANY LOGO
血管外科技术
• 血管缝合、吻合、搭桥 • 置管溶栓、取栓 • 血管成型:球囊扩张、支架成型 • 内膜剥脱:股动脉、颈动脉 • 球囊止血、栓塞止血 • 泡沫硬化治疗(静脉曲张、血管畸形)
浅谈血管介入术后护理
Company
LOGO
微创医学
精准医学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
COMPANY LOGO
微创医学
核心目的: 努力保持最佳内稳态,以最小的
组织器官创伤、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 最理想的瘢痕愈合、达到最好的医疗 效果 涉及领域:
各个外科、心血管、消化科、呼 吸科等等。
• 1996年刘玉清院士等在三部委联合召开的“中国介 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上将介入放射学、介入超 声学‘、神经介入放射学、心血管介入放射学正式 统称为“介入医学”,并将“介入医学”与内科、 外科并列称为临床医学三大技术之一。
COMPANY LOGO
分类
• 按目的分类可分为诊断性介入放射技术和治疗性介入 放射技术;
COMPANY LOGO
护理
手术前
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
COMPANY LOGO
介入病人的护理
• 一:心理护理 • 介入治疗对病人及家属来说是一种新的概念,新的
治疗方法,所以不了解,甚至抱有怀疑态度,因此 易造成紧张心理,护士应该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 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预后及可能发生的并 发症,还有注意事项,并说明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重要性,优越性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
COMPANY LOGO
微创医学
分类
经影像介导
DSA 彩超 CT MRA
经腔镜介导
腹腔镜 纤维内镜
关节镜 椎间孔镜 达芬奇机器人
COMPANY LOGO
介入医学
医学影像设备(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 利用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利用导管 导丝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以治疗为主的 一门学科。 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 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 按临床学科分类可分为肿瘤的介入诊疗学、非肿瘤病 变的介入诊疗学、神经介入放射学、心脏及大血管介 入诊疗学;
• 按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诊疗学和非血管性介入诊疗 学。
• 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血管性介入和非血管性介入大 致划分,前者包括各类肿瘤的经动脉栓塞/化疗术、 血管内球囊成形/支架术/溶栓术等;后者则包括各 类经皮穿刺活检/引流/注射药物/支架术、经皮取 石、输卵管再通、经皮椎间盘摘除及经皮射频热疗/ 冷冻术等。
在1956年诺贝尔奖颁奖时,Forssmann 不无感慨地说“心导管术是打开未知大门 的一把钥匙,但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 没有人理解我”。
COMPANY LOGO
发展历程
1964年Charles Dotter完成的用同轴导管为一例下肢 动脉行成形术作为介入放射学的里程碑。1969年又完 成了血管内支架置人术的动物实验。Dotter医师因此 被誉为“介入放射学之父”。 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发明的经皮血管穿刺插 管术成为各种介入技术的基本技术, 八十年代出现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则使介 入放射学的发展如虎添翼。
COMPANY LOGO
血管外科
COMPANY LOGO
血管外科
• 血管疾病有着相当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不容忽 视。随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缺 少锻炼以及人口老龄化。血管疾病日益增多。
• 统计表明:严重心血管病患者中,75%以上伴有周 围动脉阻塞;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外周动脉 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 截肢率高达5%以上,吸烟尤其合并糖尿病时超过2 0%。静脉病的发生率则为动脉病的10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