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示美的事物, 这种行为 深深刺伤了作者爱美、维美的心灵。他对美的热爱,对愚氓的痛恨化 作浓浓的悲伤,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着 重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 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品评、 挖掘, 联系时代生活,让他们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 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的。
描写:1、描写了今年春天我所见到的吓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看 到这种景象后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我走过这一条幽径时的景象。(极力渲染了我悲哀至极的 心情)
议论:指出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
“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六”,孤立无
Q:阅读第7段后思考,本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写幽径之美,以及其 它名园中的藤萝,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写幽径,是为了衬托幽径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 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
藤萝也显得“最有特色”。所有这些,都是侧面烘托。
Q:题目为“幽径悲剧”,可文章实际是在写幽径的悲剧吗?请你根 据课文的内容把课文题目“幽径悲剧”中的“幽径”换掉,你觉得换 成哪个词语好?为什么?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 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径藤萝之美。
第二部分(11—16)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
的?
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二是写幽径四 季的美景。
最后作者表示,我制造的这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且将“永 远永远地背下去”。表明了我将永远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 责任,表现了我矢志不移的决心。
四、品味语言。(课后练习二中的三道题目的环境分不开的。“经过了史无前例的 十年洗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这一棵藤萝成了“燕园 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即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 托和安慰。
2、从“山上” “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 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 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 之感。
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明确:“藤萝”。因为从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看“悲剧”的主角是幽径 中地位不同寻常的“藤萝”。
3、作者最后指出,经过十年浩劫,只剩下了这棵藤萝了,它成了
“我在悲愤、惆怅之余”的“惟一的一点安慰”。这说明这棵藤萝在 我的心灵深处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也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 笔。
三、学习第三部分。
1、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来写藤萝的悲剧?
助,“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等等,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 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2、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我为古藤而伤心的原因。
文中连用了四个“偏偏”,说明像我一样能够为古藤而伤心的人, 也是偶然的。所以作者的用意是,告诉人们,社会对于“愚氓”毁灭 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吁社会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 径”呢?
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11—16节。
第二课时
、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写藤萝之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Q:写藤萝之美,既有正面描写,又有对藤萝的侧面烘托,请找出 正面描写的文字,反复朗读,看看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它既无棚……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从“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 等几方面来写的。
正面描写:“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 红”之色、“袭入耳内”的蜜蜂声。(有形有声有色)
侧面烘托:(1)从形、色、味方面进行衬托,最有特色;(2)从命 运方面进行衬托,成了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的,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作者体会 到了这美?
――“在所有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 的是一株古藤萝”,“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 的还是幽径这一棵”,“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 在,顾而乐之了”,“每到春天,……不足为外人道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 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懦者 萧条浩劫 诛伐惆怅 渺小
虬干毛骨悚然 愚氓摇曳绽开万斛 潋滟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 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 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Q:幽经之美,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 用心体会。
——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的,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作者体会 到了这美?
――“人们仿佛是在绿雾中穿行”,“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真能 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 到冬天的萧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