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试题12第12单元以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12第12单元以及答案

试题12-----------------------------------------------------------------------------------------------------------------------—、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下列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_____A.公共汽车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2、综观财政诸职能的矛盾与协调,最终可以归结为的冲突与权衡A.政府与市场 B.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C.失业与通货膨胀 D.公平与效率3、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______A. 不断膨胀B. 日渐缩小C. 基本保持不变D. 无规律波动4、财政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____A. 社会净效益最大化B. 征税成本最小化C. 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D.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成本最小化5、农业生产部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____A.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B.农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供给不稳定C.农业的生产单位较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 D.农产品具有季节性6、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来影响经济。

A.资源配置结构 B. 相对价格结构 C.供给结构 D. 需求结构7、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拉弗曲线”讨论的是______问题。

A.收入不公 B. 税负转嫁 C.最优税率 D. 经济波动8、外部负效应意味着______。

A.生产的成本大于收益 B.生产的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C.生产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D.生产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9、国债利率水平应当_______A.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或其他证券利率 B.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略低于其他证券利率C.等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或其他证券利率 D.略高于其他证券利率,略低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10、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主要收入是______。

A.税收B.利润C.债务D.国有资产管理收入11、税收制度的核心是_______。

A.税目B.税源C.税率D.税种12、社会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失业严重时,宜采取______。

A. 紧财政松货币B. 紧货币松财政C. 双紧政策D. 双松政策13、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于17世纪产生于的国家是______。

A.法国 B.美国 C.丹麦 D.英国14、教育需求实质上是一种______A. 私人需求B. 团体需求C. 纯公共需求D. 准公共需求15、公共财政是同______.A.计划经济相适应B.市场经济相适应C.自然经济相适应D.以上都不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至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少答、多答、漏答均不得分。

1、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______A. 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不可分割性;D.排他性;E.竞争性;2、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______A.提供商品职能B.配置资源职能C.分配收入职能D.稳定经济职能E.提供服务职能3、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______A.价格再分配B.现行税收制度C.价格总水平的升降D.财政赤字的弥补E.通货膨胀税4、税收的形式特征是______A.强制性B.灵活性C.完整性D.无偿性E.固定性5、实施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______A.税收B.国债C.财政支出D.政府预算E.利率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有______。

A.扩大财政支出规模B.增加税收C.扩大国债发行D.实行赤字预算E.增加财政结余7、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包括______A、国防B、行政C、生态环境保护D、文化教育E、公共卫生8、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______A.物价相对稳定B.收入的合理分配C.经济适度增长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9、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______A.确定预算主体B.确定预算级次C.预算收支的划分D.预算管理权限E.集权和分权10、商品课税的特点______A、课征普遍B、实行比例税率C、计征简便D、公平性E、保密性11、税收转嫁的方式有______A.顺转B.逆转C.复转D.税收资本化E.混转1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影响______A.对流通领域有影响B.对生产领域有影响C.对分配领域有影响D.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E.对社会总需求没有影响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黄宗熙定律2、经常性支出3、政府采购制度4、李嘉图等价定理5、国家预算四、辨析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请判断对错后,进一步说明你的判断。

1、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只能由政府通过税收免费提供。

2、基础设施投资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由政府直接进行投资。

3、税收的公平类原则是指横向公平原则与纵向公平原则4、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自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效应分别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和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一题10分,第二题12分,共22分)案例材料1: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案例材料2:若干国家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案例材料3:继国土部等国家部委、广州市政府预算公开后,北京市也开始在网上晒预算。

日前,北京市教委、市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0年的预算安排。

北京市财政局表示,5月底之前,北京45个部门的预算情况将在网上公开。

从公布的情况看,基本都是“点到为止”。

在公布内容中,仅有简单的三类:2010年收支预算总表、2010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预算编制说明,总体上比较宏观。

以市教委为例,从收支预算总表上看,分别列出了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等各项收入以及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均为一个总数。

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中,则列出了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项支出,也是一个总数。

同时,备受关注的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以及每个单位的基本行政支出,目前也无从查证。

案例材料4: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载文披露,2004年中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费出国3000亿元,中国每年“三公消费”近9000亿元。

《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的报道披露,目前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

2004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就高达500亿元。

据保守统计,我国公务车目前已达35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超过了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

有调查发现,党政机关等单位与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00多元相比,每辆车高达数万元。

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务车的5倍,而运输成本仅为公务车的13%。

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单位行政经费的90%左右,占到全部国家财政支出的38%;2004年,一汽集团研制的科技含量很高的8款新车中,有5款属于公务车;而在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占1/3、干部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

“公款吃喝,2005年我国是6000亿元”(法制日报2007年3月18日) 。

2007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 2200亿元,公款吃喝的金额占到了全国餐饮业的营业额的半壁江山。

2007年,全国人大代表刘满仓和政协委员刘光复提出“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到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全国的国防开支相近”。

中新网2007年3月11日报道,“中国行政成本世界第一,公务消费花掉1/4财政。

问题:1、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大小及增速进行判断,并运用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如何控制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谈谈你的想法。

试题12答案--------------------------------------------------------------------------------------------------------- --- ---------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至5个选项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黄宗熙定律——即每次经过农村税费改革(1分),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上升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1分)。

后人将这种现象称为“黄宗熙定律”(1分)。

2.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证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1分),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1分)。

3.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4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支出是通过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的后果没有任何区别(1分),长期中(1分)债务和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1分)。

5.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1分),市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1分),是重要的国家立法文件(1分)。

四、辨析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请判断对错后,进一步说明你的判断。

1、答:公共物品按照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成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纯公共物品需要政府通过税收免费提供,但是准公共物品不一定,笼统的说“公共物品需要政府通过税收免费提供”是不正确的。

(2分)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

(1分)对于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来说,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二是由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

最终选取哪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

(1分)对于第二类准公共物品来说,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

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对多数混合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如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等方式。

(2分)2、答:基础设施投资是国家提供公共品的重要手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政府可以直接进行投资,但并不是必须要直接投资。

“必须由政府直接进行投资”的说法错误。

(1分)为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可视基础设施的盈利性采取多样的投资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如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相关主题